是我按照之前呈大給我的蟲標下去綁的蟲標.
給你參考一下.
圖片上面是釣公蝦的.
下面是釣母蝦的
上:長型目印 -- 擋豆:4號圓形目印粘小長型目印 -- 長型目印--長型目印
下:長型目印 -- 擋豆:3.5號圓形目印--小長型目印 -- 小長型目印
兩條蟲都是以蟲頭浮一半為基準下去配重.
就是連鉤組+餌料下去配重.讓蟲頭浮一半在水面.
一半在水下,第一顆長型目印沉水面約5cm
方便看清蝦子移動方向.
上面的蟲頭黏一根小長型目印.
是因為小弟覺得這樣蝦子就餌時看得比較清楚,會翹一下.
下面的沒黏是因為母蝦就餌比公蝦快,所以覺得沒必要多黏一根.
測水深的話.我的蟲都是上鉤鉤鉛錘.然後擋豆貼水面,
也就是蟲頭大概離水面0.5cm,
這樣測起來偏敏,上鉤飄,下鉤貼,
我不會秤蝦,所以蟲頭沉下去就起蝦.
提供給你參考
不過蟲好像沒有一定的標準,會內很多大大的綁法也不一樣
建議你用大水桶自己測試一下感度.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蟲~~
補充一下
建議母線不要太長.我6/7/8的竿子,
母線連子線加起來不到7尺,比較好控制.
尤其是要拉到水波的時候.而且不容易炒米粉
另外蟲頭方向是連接別針及子線的
程序如下:
1.短鉤子線先加咬鉛一粒
6~8號都有人用,依自己選擇
用途是供短鉤子線在水下可以與長鉤易於分開並穩定
2.別針加好1之子線後置入池中
先辨識好該蟲標之浮力定位點 !
以上面第一條蟲標為例,可能蟲標因使用SS快別致使蟲頭已沒入水中
只剩長條目印露出水面,黃色為露出之第一顆時之因應如下
2.1
橘色前面再加一目印,
讓橘色蟲頭可以浮出1/3~1/2,使蟲頭可以當辨識目印
2.2
直接以黃色目印當辨識目印
3.辨識目印確定好之後
將量水深之銅柱或自製鉛片加於短鉤,置入水中
4.水深測法以辨識目印可以正好沒入水中即可
4.1
若是2.1之情形,建議量到橘色目印沉入水中,黃色目印整條於水面上方
4.2
若是2.2之情形,建議讓黃色目印沈入水中,橘色長條目印整條於水面上方
5.將量水深用的銅柱拿掉後
此時再把蟲標丟入水中,自然會出現短鉤在水中有離開池底的情形
6.上鉤漂是增加誘蝦功能
要上鉤漂多點是蟲標辨識目印往子線方向移一點,
釣拖則是往蟲尾方向調整
7.若座釣範圍池底水深不均
先定位最深處將蟲標調整好,
再將蟲標量最淺處,
此刻只需將辨識目印往下移動縮短母線在水下長度即可,
蟲尾目印不要動它,
蟲尾此刻是用來當辨識目印移動之快速定位的,
這方法在移動下鉤點蒐尋蝦窟滿好用的
個人經驗供參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