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的水很清澈,竟也是一大問題

養魚的水很清澈,竟也是一大問題

想必有些朋友一直是使用第一種澄清的水來養魚。也就是經常保留水質清潔不變色,變綠永遠和新水一樣。這種水可以說是有其好處的。當然也會有不足之處了。呵呵,這也就是所謂的「因果循環」吧!我們當然先要講講它的好處在那裡了。

優點就是說它能夠提供很好條件欣賞魚兒,或觀察魚兒。如果你是一位用池飼養金魚的朋友就不難看出其優點眾多,比如說:放養密度稀少,會發現金魚生長迅速,特快!真的,我曾經用這種水飼養過當年的金魚與同樣也是當年的金魚用老水飼養作比較。時間是一年。其結果就是澄清的水養出來的魚兒要比老水養出來的魚兒大。可以大出老水養出來的魚兒1.5——2cm。其特點就是澄清的水養魚食慾旺盛,在加上放養密度稀少,水中容氧量充足。占據優勢。但是,澄清的水養出來的魚兒顏色上比不上老水養出來的魚兒顏色艷麗,有光澤感。這也是澄清水的一大缺點之一啊!

講到缺點,還真的要捏把冷汗啊!先提醒一下,如果看文章的朋友養魚經驗不是很充足或是剛剛養魚兒的朋友們這種水最好不要選擇。澄清的水,是一種很容易變壞水質的,一旦變壞了水質就會引來大量的細菌病毒這種水對於傳播細菌病毒很長的快,在這種水裡生活的魚兒發病率也是最高的。發病率高也就可以說是「一發不可收拾」風險太大。建議新手最好不要選用。

養魚的水有什麼要求 需清澈無毒害的水

1、過濾系統

由於家庭養魚的密度普遍較大,單純依靠水體自身分解很難去除水中雜質、廢物。建立一個良好的過濾系統可以有效的保持水質。好的過濾系統可以綜合化學、生物、物理等過濾方式。化學過濾是依靠專用藥品將水中微小懸浮雜質凝聚在一起,使其沉澱或者被物理過濾掉。生物過濾是由水中有益生物菌群將水中的廢物分解,將有害物質分解為無害。物理過濾是通過過濾物質的微小孔隙吸附、濾除雜質顆粒。針對金魚特點和家庭養魚條件,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建立過濾系統。根據水族箱大小,配置外置過濾器,可以是頂置或者是過濾桶。水的流量可以在水泵的說明中查到。一般而言每小時可以將水體循環7次左右為宜,例如:長80,寬40,高40的水族箱的容積是128升,過濾水泵流量選在900升/小時為宜。對於更大型水族箱,為防止水流速度過強,建議在入水口加裝內置過濾器,在出水口增加彎管,以減小水流對於金魚的衝擊。在過濾盒(桶)中放置生化海棉、活性炭,並根據水體污染程度進行更換。但過於頻繁更換,不宜於有益生物菌群的建立,一般1月更換一次即可。

2、生物分解

在自然環境中,河流的流經過的地方附生大量有益菌群,他們可以將水中生物所產生的代謝物及外來污染物分解。以保持水質清潔、無害。在水族箱中建立有益菌群,可以長時間保持水質,不用經常換水。在水族箱中添加硝化細菌是建立生物分解系統的捷徑。市面上銷售的硝化細菌主要分為兩類,活性硝化細菌和人造硝化細菌。活性硝化細菌是以活體菌群作為主要物質。人造硝化細菌則是以促進水中已有硝化細菌生長的物質。活性硝化細菌起效時間短,根據水溫通常在2-5天內即可,水溫在25-30度作用最為明顯。但是保存時間短,通常不超過12個月。人造硝化細菌由於不含活性菌株,保存時間長,通常在2年左右。但是起效時間較長。在建立生物系統前,可以結合使用水質澄清劑使用。

3、養魚密度

再大的水族箱,其養殖的金魚的數量也是有限的,金魚活潑好動,能吃能拉。合理的養殖密度對於初學者而言很重要。通常每尾金魚1齡魚要占用10升水體。即長80,寬40,高40的水族箱的容積是128升,可以養1齡魚12尾。再高的密度就很難長時間保持水質了。另外不同金魚品種對於養殖密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珍珠、蝶尾、水泡等名貴品種的飼養密度要小一些。

4、飼料選擇

給金魚喂的飼料對於保持水質也有很大關係。金魚是雜食性動物,食物範圍很廣。主要包括:水蚤、線蟲、血紅蟲、顆粒飼料、粉狀飼料、薄片飼料等等。活水蚤是最佳選擇。不僅在喂食中,水蚤可以吸食水中有機懸浮物。並且金魚產生的代謝物也不易分散。線蟲、血紅蟲、粉狀飼料或由於會寄附在沙床中,或懸浮在水中,不利於水質的清潔。優質人工合成飼料中會包含酵母菌,可以使金魚的代謝物迅速分解,有益於保持水質。而劣質合成飼料不僅沒有營養,且包含人工色素,會使水體變色。另外最好不要使用食用魚飼料,如鯽魚飼料喂金魚,也會敗壞水質。在飼喂過程中要關閉過濾系統,以免被吸入過濾盒中,不僅造成浪費,也會在過濾盒中發霉產生毒害物質。

5、養魚環境

光照、布景等對於保持水族箱中水質也有一定關係。過強的光照會使得水中大量滋生水藻。適當用窗簾遮蔽,以及定期清理會有效治理。在水族箱底部適當放置沙床也會有利於水體清潔。不僅可以吸附雜質,還可以給硝化細菌提供溫床,一般厚度在4厘米左右,顆粒在4毫米左右,沙床太薄起不到吸附作用;沙床太厚會使底層沙床缺氧造成生物體腐敗。顆粒太大會使飼料沉入到縫隙中,不利於金魚採食;太小不利於顆粒間水流及氧氣傳送,不利於硝化細菌生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308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