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會辨別返青粽、硼砂粽嗎?今天跟大家聊聊的是另外一種有毒的粽子——用尼龍繩塑料繩來綁粽子,雖說這種危害比不上返青粽和硼砂粽那麼嚴重,但是這種隱患反而由於它的司空見慣而容易被人忽略。

這樣的粽子才健康
1 為什麼不能用塑料繩尼龍繩綁粽子?
尼龍繩和塑料繩經高溫水煮之後會產生對人體健康有毒害的物質,毒素會滲入沸水及粽子裡,人食了被毒素污染的粽子會中毒。
南方人偏愛葷油較多的粽子,油脂剛好能夠溶解尼龍繩中的塑化劑和加熱過程中產生的高分子的化學成分,危害程度大大提高。
煮粽子都是100度以上,煮幾個小時才會煮熟的。
而用尼龍繩和塑料繩綁紮的粽子,當溫度超過50℃時,塑料繩里的有毒成分就會析出,污染食品,對人體造成危害。如果人們吃了用尼龍繩和塑料繩綁紮的粽子後, 輕者會出現輕微的胃腸不適感。重者會引起食物中毒(消化內科 急診科),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瀉(消化內科)等症狀。

2 應該用什麼繩子來綁粽子?
綁紮粽子的天然材料很多,如使用禾杆草來裹粽子,用白色的棉繩或原始顏色麻繩來綁紮,棉繩和麻繩在一般的商店裡都有賣。
警惕:帶顏色的棉繩也是有毒的。

3 什麼是「返青粽」?
左邊為「返青粽」,右邊為正常的粽子
所謂「返青粽葉」,是指一些不法商家為了保持粽葉新鮮誘人,採用化學染色手段,在浸泡粽葉時加入工業用硫酸銅和工業用氯化銅,讓已經失去原色的粽葉返青,使其表面光鮮,色澤鮮綠 , 看上去很美的粽子就是「返青粽」。消費者如果買到顏色過於鮮綠,沒有粽香,口味不正的粽子,可能就是「返青粽」。
如何辨別「返青粽葉」裹成的「黑心粽」呢?選購時,要看外觀,「返青粽葉」色澤青綠,看上去很漂亮,而正常粽葉在製作過程中經過高溫蒸煮,顏色會發暗發黃;「返青粽」煮後水會變綠,而正常粽葉煮後水呈淡黃色;還要學會聞味道,正常新鮮粽子會有粽葉、糯米及其他穀類應有的香味,沒有酸敗、發餿等異味,而「返青粽葉」則不但沒有香味,甚至帶有淡淡的硫磺味。
專家建議,消費者購買粽子最好去正規的超市、商店或者副食品商店,不要貪圖便宜或方便去一些衛生條件差的流動商販手中購買「三無產品」。消費者在購物時還應保存相關憑證,儘量保留、維持外包裝原樣,以便能辨識該食品批號或生產日期及保質期,如發生食品安全消費糾紛時利於自己依法維權。
另外,消費者購買粽子要看外包裝,仔細辨別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等相關標識。
此外,粽子的存放也有講究,如不是真空包裝的粽子,一般只可以在通風的地方放置3天。如果超過3天的粽子,最好不要食用。

鑑別「返青粽」:一看二聞三煮水
一看外觀:
正常的粽葉經過高溫蒸煮,顏色會發暗發黃,而「返青粽」煮後仍青綠誘人;
二聞味道:
由原色粽葉包制的粽子煮熟後會散發出粽葉的清香,「返青粽」煮熟後粽葉不但香味不濃,反而有淡淡的硫磺味;
三看煮水:
原色粽葉包制的粽子煮好後,煮水會呈現淡黃色,而「返青粽子」的粽葉由於經過化學處理,顏色會比較穩定,加熱後,煮水會呈現淡淡的綠色,如果綠色較明顯,則說明化學原料的含量很高。
至 於「硼砂粽」一般糯米不粘粽葉,吃的時候彈性口感較好,保質期也更久。硼砂進入人體,經胃酸作用變成硼酸,連續攝取會在體內蓄積,妨害消化道酶的作用,其 急性中毒症狀為嘔吐、腹瀉、紅斑、循環系統障礙、休克、昏迷等所謂的硼酸症。據了解,成人攝入1~3克硼砂就會中毒,攝入15克即能致人死亡。

粽子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專家表示,有的人群就不太適合吃粽子。一般來說,有四類人群,在碰到粽子時就應該謹慎些了:
1.心血管病患者: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較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者若進食過多,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2.老人和兒童:粽子多用糯米製成,糯米黏性比較大,老人和孩子的腸胃功能比較弱,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
3.胃腸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患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
4.對於糖尿病病人而言,紅棗粽和甜粽子不適合多吃。粽子含糖量較高,如果粽子中加入了紅棗、豆沙則含糖量更高,如果不加節制,就會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搶救不及時還有生命危險。
健康吃「粽」有竅門
雖然專家建議美味粽子不可多吃,但只要掌握好竅門,美味與健康其實可以兼得。
注重高纖: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若主料能以部分的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於健康。
食物搭配:端午節前後可別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記其他種類食物的攝取,因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類食物中的主食、肉類與油脂。建議搭配時令蔬菜,餐後來一份水果,不僅營養均衡,還可過個輕輕鬆鬆、腸胃無負擔的端午節!
分享出去!不要再吃這樣的粽子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