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鞋 & 雨鞋 的使用心得感想

Asen| 2017-01-19| 檢舉

其實一直一來都很想要寫有關自己的裝備分享心得,

因為畢竟也常常遇到一些裝備上用法、

或者是取捨,例如這東西適不適合我?

買貴的東西就適合我用 或是我該用那些東西等等之類的。

這篇是一個發想,因為我在去年重新以雨鞋作為我的登山鞋,

走了八天的東郡橫斷,但是其實之前就有在考慮是否要將登山鞋換成雨鞋,

我想現在再穿登山鞋的人也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

因為看到登山時有一些人都穿雨鞋在爬山,

甚至在電視上也看到原住民同胞也都在穿雨鞋登山,我也適合穿雨鞋來當登山鞋嗎?

從學生時代爬山到現在,歷經了10幾個年頭,穿過的鞋子種類有數種:

從一開始的麂皮鞋面的登山鞋、全皮鞋面的登山鞋、輕量登山鞋、慢跑越野鞋、

休閒越野鞋,到現在的雨鞋,其實可以將其功能分類,

按照登山的型態(長程縱走、郊山漫遊)

或是按照背負的重量(15kg以上或以下)選擇適合你的鞋子種類來穿,

等之後有空再來寫有關何種類的鞋子適合何種活動的心得!

1.以前穿過的全皮面登山鞋,

歷經八個年頭(走過南三段的撤退、走過12天的清古道東段,

走過五湖縱走、走過大小鬼湖、走過奇萊連峰,走過雪季的南湖大山…),

終於壽終正寢,不過他買的時候是零碼的,只花了我不到4000元,

真的是俗夠大碗…打著燈籠也找不到阿!

3. 穿上越野慢跑鞋走過水漾森林,

走過羊頭畢祿縱走,走過馬來西亞神山(品牌是adidas, 有Gore –Tex)

4. 穿上休閒越野鞋走過日本富士山(品牌也是adidas,有Gore –Tex)

5. 穿上雨鞋走上八天的東郡橫斷

以上只是說明我穿過鞋子的種類,都是用於爬山,

不過這篇是想要分享登山鞋與雨鞋的分別,提供大家參考

在還沒有穿雨鞋爬山之前,我擔心的是我體重太重,

雨鞋無法支撐,會讓我腳底因

為路不平而產生腳部的疼痛。

以下是我還沒穿雨鞋之前的評估:

1.雨鞋鞋底太軟

2.雨鞋不透氣

3.雨鞋沒有保護腳踝的功能

4.不是為爬山而設計, 結果反而不是雨鞋讓我的腳受傷,

卻是之前登山鞋因為年代久遠(八年了),拿去」換底:,

結果失去了防水功能不說,還因為鞋底過硬反而有點得到足底經膜炎(下圖6),

Ps:此圖擷取與網路

6.

幾經考慮就換了輕量的登山鞋(如下圖7),但去了一趟馬博,

發現如果背負重量超過25kg以上,加上我的體重反而下坡時有點抓地力不足

7.

Ps:此圖擷取與網路

但是這不能怪他,因為我本人的體重太重,加上鞋底的齒痕比較淺,

所以想說下次如果再一次長程縱走可以要換掉他

不過現在一雙登山鞋不便宜,那輕量的那雙就要將近3000元,才有打算試試看雨鞋,

所以到了太原路試了一雙46號,竟然穿起來鬆鬆的,且只要650元,

這樣表示可以再加上鞋墊,以抵銷那鞋底太軟且過薄的缺點。

買了雨鞋,目標是穿雨鞋走過8天的東郡橫斷,不過再去東郡前,

有先試過哈盆越嶺,與七星山負重,先找出適合自己的鞋墊組合,

才敢穿去八天的東郡橫斷。

先來談走雨鞋走八天的東郡橫斷的心得:

我採用的兩雙鞋墊(如下圖8),

一個是有氣墊孔的鞋墊(踩起來會有氣的感覺),

另外一個是有乳膠的緩衝鞋墊,襪子兩雙,

內是titan的衝擊襪,外是costco的羊毛襪

8.畫面上方:

有乳膠的緩衝鞋墊,下方為: 氣墊孔的鞋墊(踩起來會有氣的感覺)

以下說說試穿這系統的缺點:

缺點1:

那乳膠的鞋墊,乳膠只在前腳掌與後腳掌且用膠合的方式,

所以走到第四天那乳膠就因為不耐久壓,就已經分離了。

缺點2:

因為雨鞋沒有鞋帶,所以基本上下坡會有腳掌與鞋固定不良的問題,

上坡時因為抬腳,鞋子會與腳掌稍微分開,所以腳跟會與雨鞋磨擦,

所以在東郡橫斷的第二天就把比較不耐磨的內襪,在後腳跟的部位給磨破了。

缺點3:

因為不透氣的關係,加上容易流腳汗,到營地後襪子基本上都會是溼的!

缺點4:

因為沒有鞋帶固定,所以腳掌容易滑動,下坡時容易頂到腳趾,

所以爬完山後腳指甲容易黑掉

缺點5:

因為鞋底軟,所以鞋底支撐力不足,很多登山鞋可以踩的腳點,

雨鞋都不太能踩,舉例來說,有些地形腳點面積大概只有半張信用卡的大小,

一般登山鞋鞋底硬,即使只有半張信用卡大小的腳點,一樣可以撐住整個腳掌,但是雨鞋就沒辦法,

如果你硬要踩,有可能第一你會容易踩不住滑倒,

二是你的大拇指與旁邊腳趾間的肌腱會因為過度使用而發炎,

所以選擇腳點是一件很重要事,也就是為什麼比較有經驗的登山者會選擇雨鞋,

這也是與登山經驗息息相關。

缺點6:

雨鞋沒有腳踝固定的功能,如果你是很容易因路不平扭傷腳踝的人,

我勸你不要穿雨鞋,不然可能真的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喔!

來講個優點:

優點1:

過溪不怕溼,下雨也不怕,比Gore-Tex的防水性好上百倍(是優點也是缺點)

優點2:

穿脫方便,連路邊休息也可以隨時脫下。

優點3:

抓地力強,因為他的底軟,所以接觸面積比登山鞋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大家都有騎過腳踏車的經驗,為什麼輪胎沒氣時覺得車子很難騎,

那是因為胎面與地面接觸面積大,所以磨擦力大(也就是抓地力比較好)

優點4:

價錢便宜,且不用買綁腿(因為雨鞋的上緣可以護住小腿),

害我穿了雨鞋後就跟OR的綁腿說再見了,不過這個優點幾乎就是我換雨鞋的原因了。

優點5:

保養容易且鞋底耐操不掉底,因為沒有布面或是皮面,

幾乎不用甚麼保養(防水劑、縫線膠等),

也沒有聽過有人穿雨鞋走到一半掉底的,所以可以又省去保養的時間與金錢

最後針對以上的內容做個比較表:

說了這麼多,但是只流於比較,但是沒有更建設性的內容嗎?

哈... 有的...因為雨鞋的C/P值是那麼的高,真的很想要把他的舒適性升到最高

現在的問題就是鞋墊再多,也無法讓雨鞋的底與登山鞋一樣,

加上我遇到一個困難點是我雨鞋的空間有限(因為買不到更大雙的),

所以我無法無限制的加厚鞋墊,這會讓我的腳趾沒有空間而磨破皮

但是鞋墊要有硬度又要薄,這樣的東西哪裡找 原本是想用鋼板來代替,

不過要去工廠裁出適合我的size,

可能又要花一段時間,但是又有剛性又薄,難不成去用碳纖維板喔?!

如果可行,..可能價錢花得比鋼板還高...

結果.....哈...真的被我找到最佳的solution,

就是碳纖維的鞋底,

而且是不用額外花錢,又符合我的腳型的...鏘鏘!

答案揭曉,就是我穿過的車鞋,好險我本人喜歡留東西,

用壞掉的東西覺得有紀念價值,就會留下來, 所以車鞋的鞋底是碳纖維板,

只要取下(如下圖)就可以墊在雨鞋鞋底作為硬底且厚度又薄,真的是不二人選啦!

不過要注意的是只留下鞋底,

要把裡面的金屬拿出(用來鎖車鞋的鞋底板),以下是拆下車鞋底下的鞋底板過程:

9.以前新買的樣子,

沒錯就是底下黑得發亮的碳纖維底(不過這是新的樣子) 我是把他穿到慘不忍睹了!

ps:此圖取用自網路!

10.取下碳纖維鞋底(正面),記得要將裡面的金屬取出(用來鎖車鞋的鞋底板)

11. 取下碳纖維鞋底(反面)

12.取完後只剩鞋面

13.與鞋墊配對

14.放入雨鞋就成為我未來登山鞋的系統啦!

測試感想:

穿上此系統去走烏來的哈盆古道,

發現鞋底的反應非常Q且硬,應該是碳纖維的特性,

所以腳底不會因為路不平使得腳底過度疲勞,非常適合長時間用。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碳纖維鞋底,

不過..這是提供一個想法讓大家參考,

沒有不好的鞋子,只有不適合的鞋子,只有認識他,你才能了解他,

也可以在不同的戶外活動環境下,

也才能找出一種最適合你的鞋說不定你可以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

歡迎與大家一起分享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062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