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類是真正的陸生動物,是由水生脊椎動物演化而來的。產於陸地的卵要解決乾燥和氣體交換的問題。如果沒有適當的水環境,胚胎細胞會很快乾死。多孔的蛋殼是氣體進出的通道,也為胚胎髮育過程中一些代謝水的蒸發提供了通道。鳥類的受精卵在胚胎髮育過程中,有多個膜包裹胚胎。
羊膜為胚胎髮育提供了一個水環境,羊膜腔中充滿液體,稱為羊水,胚胎浸在羊水中,相當於泡在一個專用的小水池中,可以保護胚胎免於乾燥和各種機械損傷。爬行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都利用這種結構進行發育,並因此被歸入一大類,即羊膜類動物。尿囊膜包裹著尿囊,鳥類的尿囊是一個大囊,以細窄的尿囊柄與胚胎保持連接,為胚胎提供保存有毒新陳代謝副產物(如含氮廢物)的場所。它的遠端膨脹、擴展並與其他結構結合產生更加複雜的膜結構,對氣體交換有關鍵作用。在這裡,氧氣通過多孔的蛋殼被吸收並輸送給胚胎,二氧化碳被釋放。此結構還負責把鈣從蛋殼輸送到胚胎中,用於骨的形成。這些複雜的結構保證了胚胎髮育所需的水環境,使鳥類的個體發育完全擺脫了對水的依賴,使胚胎能在陸地上正常發育,增強了鳥類對陸地環境的適應性。
如果把受精了的雞蛋打碎,去掉蛋殼,但提供胚胎髮育所需要的一系列環境條件,相信雞的胚胎是可以發育的。首先應確保的是無菌、無毒的環境,因為沒有了蛋殼及殼膜的保護,各種細菌和黴菌等會大量滋生;其次應滿足營養、溫度、濕度等其他環境條件。其實,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時候,科學家為了科研的需要,曾發明了多種雞胚體外培養技術。所用的培養基有些是半固體培養(培養基成分包括未孵化的雞蛋、葡萄糖和瓊脂等),有些是體液培養(直接把卵黃膜和胚盤一起轉移到液體培養基中)。因為微生物的感染和蔓延會造成持久性的威脅,所以一般體外培養時還要加入抗菌成分,即便如此也不能確保培養到小雞完全發育成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9853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