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創業想法挺有意思的,看到第一眼就一個激靈,這公司不是來砸我飯碗的吧?
2015年9月,做了8年HR的王珩開始創業,一刀扎進了HR的細分市場,職前員工背景調查,用她的話說,「凈化職場環境。」
較真背景調查的一項統計顯示,41.4%的候選人會選擇包裝自己的簡歷去求職,傳統背調公司全景求是的統計結果是41.7%,兩家近似一致。這意味著,你身邊的10個朋友有4個人都會在簡歷上面動手腳。
為了防範這些可能的風險,成熟的企業一般都會委託第三方進行調查。國內也有一些專門做背調的公司,比如太和鼎信、全景求是、八方錦程等,但總共也就十來家,各家規模也都不大,大一點的有一二百人,工作模式還都依循線下傳統,針對的雇員以中高層為主。
整個背調行業都還沒有被網際網路改造,也沒有產生巨頭公司,這是王珩看到的機會。
5月中旬,我在文創園見到了匆匆趕來的王珩,那段時間,她正帶著產品研發總監密集會見投資人。她說,4個月前的100萬元種子輪投資,已經跟不上公司的發展速度,這輪的融資需求在600萬元到800萬元之間。
截止4月底,較真背景調查的員工數量在30人左右,B端客戶有100個(只針對B端),產生的訂單超過了200單。
標準化產品:一鍵秒查
較真現在推出的產品有兩個,一是「秒查」,二是「較真」。
「秒查」 是針對普通員工基本信息的核心,包括身份信息、學歷信息、專業資質、犯罪記錄、信貸風險等。價格相對便宜,套餐199元,也可選擇單項查詢。
理論上,按照正規的入職流程,候選人在入職當天提交材料後,HR都會對這些信息挨個核實。但王珩說,「其實HR只能查學歷,違法數據、犯罪記錄、網貸黑名單等可能很難查,或者查不到。」
秒查解決的痛點是效率。一方面,通過API接口整合了工商、公安、銀行徵信系統以及教育部學習網等官方數據供應商,HR只要輸入候選人姓名和身份證號,就會即時性收到所有條目的查詢結果。一方面,秒查支持Excel批量導入,HR可以一次性調查多位候選人。
這對於經常需要面對出行安全質疑的滴滴和Uber來說,應該很有吸引力,不一定是調查自己的員工,可以用來快速調查車主。王珩稱,秒查主要針對的就是平台型的客戶群,目前正在與滴滴、Uber、58到家等接觸。
線下非標品對傳統的改善
「較真」是針對工作履歷和工作表現的核實,包括入職離職時間、所屬部門、實際職位、同事評價等等,大部分是針對中高層職位。這塊的流程是HR線上下單,較真線下調查。
這一部分是和傳統第三方背調公司競爭比較激烈的地方。老牌選手已經在市場上建立了相對穩固的合作關係和信譽,較真要怎麼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呢?這又是一個新進入者如何挑戰舊有秩序的故事。「較真的性價比會更高,」 聯合創始人兼產品研發總監石開元說。
首先是價格便宜,根據調查的項目種類不同,價格從600元-1900元不等,前200單的平均客單位價是1000元左右,只相當於同行的60%-70%。
其次是交付速度快。石開元稱,較真開發了一套系統,這可以優化調查的各個環節,節省時間,比如當調查員需要調查某個職位的時候,系統會根據問題庫自動生成匹配這個行業這個職位的問題清單。
比如傳統流程是企業發郵件給調查團隊——調查團隊內部做訂單分配——調查員向候選人獲取授權,而較真的流程是企業在系統發出背調需求時,候選人就會同步收到授權請求,節省了0.5個工作日。
表現在結果上,較真對經理級別和他以下職位的交付周期是兩個工作日,總監級別及以上職位的交付周期是三個工作日,同行相對應的交付周期是4-5天、7-10天。
最後是交付質量高。「我們的調查人員一般是有兩年以上的HR經驗,很多同行的調查員是應屆畢業生,這會嚴重影響到調查的質量。」石開元說,從報告成品來看,平均字數會比同行多30-40%左右,比如同行描述溝通能力是9分或者8分,而較真是告訴客戶,這個人在什麼樣的案例基礎上的表達能力如何。
在客戶選擇上,較真沒有特別專注於服務某個行業,但在主動開發時,會側重金融、地產和網際網路。
較真也沒有限定客戶的門檻,必須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但王珩說,會比較重視開拓創業公司的客戶群。較真還專門針對投資人推出了調查創業公司的服務,收費相對較高,價格在3000元-5000元之間。少年,真是玩的一手好牌。
背調市場有多大?
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獵聘網、拉勾網等招聘網站的崛起就帶動了整個中國人力資源的發展,同時,職場人員的跳槽頻率也在增加。LinkedIn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職場人群是每34個月會跳槽一次,國企和外企的員工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不會動,網際網路人則可能一年跳三家、四家甚至五家。
高跳槽頻率增加了投機的可能。王珩舉例說,某求職者參加過一款知名產品的開發,但他在簡歷里寫是開發產品的領導者,「一個簡單的角色變化,影響的薪水是一倍以上。」 她認為,在整個職場誠信日益下降的情況下,職前員工的背景調查是剛需。
至於這個市場有多大,現在沒有一個很準確的數字。石開元算了一筆帳,根據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2015年數據,中國雇員目前約有7.2億人,每年的跳槽人員約在2.7億人,保守估計有10%的企業會採用第三方背調,再以客單價1000元計算,這個市場一年下來有270億元。整個背調市場超過2000億。
這種算法有兩個疑點。一是客單價1000元是較真的部分,也就是通常理解的中高層職位,因此即便10%的企業會採用第三方背調,背調的人數也要比2700萬人少很多。二是90%的企業是不為此付費的,既然已經為HR支付了薪水,那又何必額外再多花一筆錢?
僅就「秒查」和「較真」這兩種類型的產品很難撐的起「2000億」這個市場。再對比海外,美國有上千家背調公司,是一個很分散的市場,線下調查的重模式可能註定了很難大規模擴張。如何更有效率的擴張是必須面對的難題。
石開元給出的拓展方向是,計劃在今年推出針對企業HR的SaaS工具類平台,每次調查了候選人以後,這個候選人及其證明人的資料都會留存在該平台上,用去中心化的方法解決背調難和背調效率的問題。理想情況下,這就是一個超大的在線人才庫,有需求的HR發出請求,較真會從人才庫給出實時反饋。
咦,這好像已經不是一家背調公司了。
同為創業公司也想求報道?(請猛戳這裡)只要你們對產業正在產生影響、或未來可能有顛覆效應,就都是我們的關注對象——無論大小。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光說大夫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150062/1.html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965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