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釣手教你:魚總是不咬鉤怎麼辦?
首先要弄懂魚不咬鉤的原因,主要原因有:
(1) 所用餌料不適合。
(2) 釣位不當。
(3) 水的深淺、肥瘦、渾濁度、水溫等項中有不宜魚兒活動的情況。
(4) 釣場周圍來往人群頻繁,干擾大。
(5) 所設釣點多次被釣翁使用,魚兒產生了適應性,老不咬鉤。
遇到上述情況:
第一, 出片前要多準備幾種餌料,到釣點後,每種餌料試用一下,大紅每20分鐘換一次,從中找出最合適的餌料,如所帶的餌料都不行,還可就地取材,臨時找一些,總之一定要找准適宜餌料才好。
第二, 在一個釣位上,若2小時均無魚上鉤,則應根據當時、當地環境、氣候情況調換釣位。但調換釣位不宜過於頻繁。
第三, 認真分析水情(水的深淺是否適宜,水的肥瘦、渾濁度、水溫等),根據水情準確確定釣位。
第四, 排除干擾。釣點周圍儘量避免走動和聲響。
第五, 在釣餌質量上下功夫,選用鮮活或香味濃郁(包括酸、臭、香、甜)的餌料使魚失去警惕。
說說在肥水中垂釣如何使上釣率增高的問題!
肥水體餌料生物多,缺氧,水的透明度低,魚兒很難上釣。在肥水水域中垂釣應把握以下要點:
(1) 在肥水水域中垂釣應採用釣浮,不釣底。因為肥水水域的中上層浮游生物多,溶氧量大。魚兒大多集中在中上層活動。一般應遵循釣淺、不釣深、長竿短用、海竿近用的原則。
(2) 選擇雨天出征。因為在肥水水域中,雨天水中溶氧增加,魚兒活躍。
(3) 肥水水域水溫升高快,降溫也快,夏季更為突出,中午與早晚相比,溫差很大,驟冷、驟熱的天氣也會使上下層水溫溫差加大,上下層由於水溫溫差形成對流,使水體中溶氧增加,所以夏季在肥水水域垂釣,應釣早不釣晚,釣冷不釣熱。一般上釣率的高峰是早晨3點-8點。
(4) 肥水水域垂釣應選擇素餌,同時更應注意其加工質量,使味道更加濃郁,並增加一定數量的添加劑。
總之在肥水中垂釣,要遵循淺不釣深;長竿短用,海竿近用的原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954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