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時間帶著明顯的惡意, 緩緩在我的身上流逝。——《秒速五厘米》
你的錯誤不是你對生活所知甚少,而是你知道得太多了。你已把童年時期的曙光中所擁有的那種精美的花朵,純潔的光,天真的希望的快樂遠遠地拋在後面了。你已迅捷地奔跑著經過了浪漫進入了現實。你開始著迷於陰溝及裡面生長的東西。——奧斯卡·王爾德
人間最像地獄的一點就是,你總要用你最不喜歡的那張臉活著。活著也就算了,認了,可發現最後,精疲力盡之後,還要用足夠的勇氣,去摘下那個面具,才能遇到真愛。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道理只有一面,而事實卻有千萬面。這些我們「懂了」的道理是被我們的理解能力所提煉的,大抵已經和實踐無關了。更可怕的是,隨著知道越多、經驗越多,人對於自己持有的道理也越發自信——我們並不容易接納自己不認可的觀點,更趨向於接受自己認同的方向並不斷強化佐證這一切。而對於那些並不認可的,就巴不得蓋棺論定,用一個概念或者結論進行迴避或無視。
我所認為的成長,是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有靈魂有思想的個體,一個有著自己判斷力和選擇能力的人。一個人的成長,是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能大聲說出喜歡,也能在不滿意的時候勇敢的說不。一個完整的,有血性的人。她應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有著獨立的判斷力與是非觀;她應當有著自己的品味,自己的堅守;她應當知道自己會為什麼而熱淚盈眶,也明白自己會對什麼嗤之以鼻;一個獨立的人,不該是永遠在隨波逐流,勉勉強強地去苟同去迎合,去活成和他人一樣的生活。
你經歷,你體驗,你嘗試,你受挫折,你失魂落魄,然後於困境之中,舔舐著心靈的創傷,無形無蹟的修復你對這個世界、對人性的錯誤認知。然後你就成熟了。
所有人都厭倦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很多人習慣將自己正經歷的生活當成苟且,近乎偏執的認為遠方存在著詩一般的生活,殊不知你所謂的詩與遠方可能正是別人眼前的苟且。而真正詩一般的生活,從來都是在當下平凡的生活中發掘出美好,將平凡的日子過得不平淡。生活在別處,而此處和別處,咫尺天涯,天涯咫尺,跨不過去是天涯,跨過去了就是咫尺。
很多時候,當自己的心被牢牢捆綁,而你又一意躲閃不願面對,那逃離再遠也是徒勞,因為你總有一天會回歸到生活原本的軌跡。其實心態真的很重要,當你摒棄了各種浮躁的想法,明白了自身的處境,並知曉除了面對別無選擇的時候,那種力量可以讓你的工作效率幾何倍增。如果你都不能面對眼下的生活,那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終你一生也無法踏盡。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為夢想一刻不停地努力著,忽然有人打斷你,「哎呦,那麼努力幹嘛呢?!」你可以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就像在闡述一個天大的秘密,鄭重地說:「因為呀,努力才是人生的常態。」
莫怕孤獨/ 你所愛的/ 一樣也沒有失去/ 就像暗夜裡那顆遙遠的星/ 縱然你永遠無法抵達/ 但始終/ 照亮著你生命的行程 /
情感:
愛,從來就不僅僅是詩文章句裡喧嘩的深情,更是付諸行動、寂靜的陪伴與關懷。
因為全心愛一個人,而感覺到自己正在活著,是我從愛情上,得到的最大回報了。至於對方,能回報多少愛,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你以為你對他的想念,已經到了極致了,已經不可能想念得更多了,結果,在某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刻,你又成功的,比原來想他的程度,再更多想念他一點點。
在這片已經不再蔚藍、不再純潔的天空下,如果還有一雙眼睛與我一同哭泣,那麼生活就值得我為之受苦。——《香草山》
雲中誰寄錦書來?也許明天會來。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也許永遠不來。若那個人來了,帶來了溫暖,便叫作愛;若那個人沒來,我們同樣也卸下了面具,那叫真誠。愛和真誠,都是我們得到後,不會遺憾的事情。——評《不二情書》
我心中有了更好境界,更深厚的愛後,反而坦然了很多。我們都不會失去什麼,因為,對一個人的愛,純粹是你自己的事,與他人的反應無關。
上帝賦予女人生育的權利,並不是所謂的「劣勢」,而是讓女性看到生命的孕育和生命的綻放,同樣不易,卻又同樣美麗。女人可以在上面,是一種姿態。無論是面對感情還是面對生活,主動出擊永遠都好過被牽著鼻子走。
目標,不是用來抵達的,是讓你一生的行程,永遠不迷失,始終有動力。我想,我的人生目標,最好越高遠越好,就如天上的星辰一樣,呼哧呼哧走大半輩子,抬頭一看,哎喲俺那娘親,距離咋就沒縮短呢?遠方在心裡,是你終生持之以恆所追求的心靈完善。
長得好看究竟有什麼用呢?「好看」只是個係數,這個係數乘以才華、閱歷、智慧、性格、勤奮、眼界、自控力、教育程度等各項指標之後,才是一個女人在世界上拿到的真正得分。僅僅外貌指數高,就像學習上偏科一樣,在生活的考場上同樣拿不到高分,看看身邊那些活得特別漂亮的姑娘,有幾個僅僅因為長得特別漂亮?「好看」只是一筆先天財富,可以讓女人在起點上佔有一定優勢,可是這點優勢也有可能成為成長的阻力。正如奧黛麗赫本說的,「外在或許能決定你們在一起,而內在卻決定你們在一起多久」,她是一個那麼好看的女明星,卻對「美貌」的價值看得如此通透。
不論出軌還是出櫃,無愛的婚姻我都認為是形式婚姻。兩人在同一屋簷下,為了孩子或者父母彼此將就,雙方精神壓力都會被無限放大。名存實亡,卻要苟延殘喘,這樣的婚姻、這樣的生活不如不要。放過對方,也請放過自己。為自己而活的時候,你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只有認真生活,生活才會認真待你。
陳腐的家庭規則:1.有責任感就會有愛。2.憎恨可因壓抑和禁止而消除。3.父母理應享受尊重,因為他們是父母。4.兒童不值得尊重,因為他們小孩。5.服從能使小孩堅強。6.對孩子溫和是有害的。7.對孩子的需要有所反應是錯誤的。8.對孩子嚴厲甚至冷漠能讓他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與其坦白說出心中不滿,不如假裝欣賞感激。表現出來的行為比真正的為人來得重要。父母不能忍受被觸犯。人的身體是骯髒的。強烈的感覺是有害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約翰•布雷蕭《家庭會傷人》
智慧:
我對幸福女人的理解就是,18歲到38歲有個好容貌,這時候可以找到一個好男人和工作;38歲到48歲要有一個好性格,這個時候容貌就要沒有了,如果性格再不好就沒人理了,58歲以後要有大量的現金,這個時候女人有再好的性格也沒有用了,兜里揣滿錢就是了。——宋丹丹
什麼是真心?真心不過是,此生我只求兩分衣食無虞,兩分琴棋書畫,剩下六分一片痴心,與你沉李浮瓜,淡看雲,輕唱雨,花可濺淚,鳥亦驚心。什麼是套路?是我發現,為了那兩分衣食,居然要蠶食,隱藏,拋棄我所有堅守,剩下的是魚死網破,是紙醉金迷,是去國難還鄉。
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孟非
只有喚醒內在的能量,只有自己內心的成長才能夠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贏得別人的愛。所以愛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首先要愛自己的,然後才能去愛別人。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別人。
我們心裡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沒有權利對別人扔石頭。沒有人是完美的,對方有罪,你又何嘗無辜,與其站在道德至高點去苛責別人,不如先要求自己。尊重事情的真相是前提,不要放任自己的偏見,對別人黑之而後快;不要在別人的故事裡,成為一名主觀的參與者。——安迪
在生活中,無數的小外延條件項,在某些特定的條件項下,有些人就算他智商不高,但是他術業有專攻,他依然可以成為小外延條件項下的專家。所以以後不管我們是跟誰說什麼,一定要看清前提。當然了,有些話題只能是不共傻瓜論短長。——安迪
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是知行合一的。在每一個你好像知道、但並未從中獲益的道理之中,都隱含著幾層我們不是太熟悉的邏輯遞推。
大多數人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通過一個抽象的概念來作為答案,試圖作為結論蓋棺論定。這是我們在應對巨量信息時形成的一種本能,降低思考所消耗的能量,本是無可厚非,卻也極容易成為固化認知的框架,並常常接納其倒果為因的合理性。於是,狹隘的偏見自然就形成了。
如果學習哲學的人非但沒有因此養成謙卑的習慣,學會鞭辟入裡、小心謹慎地分析,反而藉此贏得了知識上的驕矜,隨心所欲地濫用這些危險的語句,那將不只是對哲學的踐踏,更會戕害公共討論的品格和日常生活的常識感。——維特根斯坦
思考一件事,要盡可能用「概念」,以便舉一反三。評價一個人,要避免使用「概念」,盡量就事論事。盡量多思考事。即使無果,也有進益。盡量少評價人。就算對了,也沒卵用。
觀點:
中國的獨立女性是被中國男性掰成綠茶婊的,因為中國女人活得太累了,既要獨立自強,又得照顧到男人的自尊心。憑什麼你是鑽石王老五,我是剩女路人甲,整個過程裡,有多少人是敢活在自我裡,而不是活在被主流價值觀認可的角色裡。所謂的終極幸福:是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真實感受裡,而不是活在那個,名叫偉大女性的角色裡。——葛怡然
我對幸福女人的理解就是,18歲到38歲有個好容貌,這時候可以找到一個好男人和工作;38歲到48歲要有一個好性格,這個時候容貌就要沒有了,如果性格再不好就沒人理了,58歲以後要有大量的現金,這個時候女人有再好的性格也沒有用了,兜里揣滿錢就是了。——宋丹丹
一些人善於把自己偽裝成受害者角色,通過一次次控訴、吶喊,確認自己是誰,明白活著的意義,更重要博取同情,引發關注。感情裡,總會有人一直認為自己跟了誰是菩薩顯靈、拯救世界。而且,當兩個人吵架時,每一次都會控訴:要不是我嫁給你這頭驢,你能娶上媳婦?還不趕緊感恩戴德。這句相似的話,能說一輩子不厭煩。職場中,總有一些人是看誰都不順眼,天天嘴邊掛著「換了其他人,我才不會管」、「我給你說實話吧」、「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口頭禪,總覺得公司欠了他二百五塊錢。沒了他,公司分分鐘就要完蛋。這些人,魯迅筆下有一個名字,叫祥林嫂。其實,抱怨並不可怕,要命的是貫穿了一生。生活的本質不是挑三揀四,而是包容地接受所有。因為,你不試著改變自己看世界,最後這世界會把你變得面目全非,沒有激情,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沒有希望,唯一可做的就是挑刺。我想,每個人都喜歡簡單而非複雜,不是懶得與世界討價還價,而是願意微笑著看遍人生繁華。——鄒鄒有理
什麼是發朋友圈的正確姿勢?那要看你究竟是為誰刷朋友圈了,是為你自己,還是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和菜頭
熟人往往能滿足你片刻的虛榮心,但會導致你不必要的交往,花了時間、精力,同時又導致你過度的成本支出。有時候為面子支付的成本你是不知道的。很多的故事證明,熟人關係是超越制度而且破壞制度的。熟人關係是有選擇地超越規則。熟人之間有親疏、有利害,親密的、利害大的關係超越制度就多一點,疏遠的一般關係超越制度就少一點。熟人越多的地方,越沒法遵守制度,結果只能由習慣和傳統文化來支配。比如鄉村社會,文明製度(法律)是最少的,這時候老爺爺說了算,全部都是熟人與面子關係,最後潛規則佔上風。熟人多的公司,執行力度就不好。——馮侖
每一個生命體都是受基因操縱的生存機器,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基因總是無意識地操縱生命個體做出種種行為,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基因,甚至不惜赴湯蹈火。但是,我們也具備足夠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複制基因的暴政。——《自私的基因》
一個好的社會,必然是坦承人類的經濟屬性,化道德訴求為經濟誘導。只有當經濟取向與道德取向同一,才能讓人實行自我管理,約束心裡的不良的慾念,激活善的衝動,更願意表現為一個有自我尊嚴的人,有高尚追求的人。這就要求於環境更透明,更開放,更充滿了規範的競爭意識。只有當每個人,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非利用人性弱點獲得成功,這時候的社會形態才稱得上成熟,而人們的心智,更趨向於溫和與淡靜。——霧滿攔江
許多人終其一生的奮鬥,不過是在努力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殘缺的人格來自殘缺型的思維模式:藉口式、責怨式與頹廢式。一個人的努力效果不佳,一定是人格或心靈中,有些舊的傷痕,這些傷痕構成我們思維的一部分,它是圍繞著頹廢式人生觀的藉口與責怨,正是這個心靈體制,讓我們現實中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
身為女性,從小到大,我見識了種種束縛:男生經常被鼓勵勇敢地冒險、探索、闖蕩,犯錯也沒關係,摔倒後拍拍屁股站起來又是好漢一條;女生大多接受的教育是要乖巧聽話,要認真謹慎,要在長輩允許的範圍內活動。當這些條條框框將女孩們圍了一圈又一圈,我們不難發現,隨著時光推移,不少女孩子變成害怕挑戰、不敢前進、懼怕走出小小生活圈的人。她們小心翼翼,渴望得到承認的同時,更害怕被否定。她們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從不敢輕易下決定,機會來臨時亦再三思量,躊躇不前;她們在戀愛甚至走入婚姻後,容易變得沒主見,依賴性強,讓對方甚覺無趣。姑娘們,真的不必再當乖乖女,撕掉那些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標籤,用力掙脫種種束縛,讓生命活出真正的精彩。——心湖姑娘
秘書是個可高可低延展度很強的職業,如果覺得靠臉能吃飯,秘書就是端茶倒水打字複印的青春活;如果覺得這是向行業裡優秀的人學習的機會,秘書就是一塊自帶彈簧的職業跳板,能跳多高跳多遠,取決於你用了多大力,而不是露了多少臉。——李筱懿
心理:
感情裡扭轉局面最有用也最噁心的方法,就是你先把一個人高高拋起,再猝然鬆手讓他重重摔下,雖說贏得不齒,也算一種贏。
人類的所有怪異或非正常行為,都有一個潛伏於心靈深處的不甘。——有些人一輩子行為乖張,顛三倒四,或是困惑迷茫,悒鬱愁傷,多是因為成長時期被阻止的次數過多,在心裡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缺憾。這些未被滿足的願望,如沸騰的大鍋,時不時的咕嘟上來,催促著他幹些莫名其妙的勾當。
以我為中心,我就是尺度,你正直不正直我說了算。這種類型,其實就是不知道何謂正直。承認才幹的價值,但認為德重於才,這類型最渴望的,是德才兼備。這類知道何謂正直,但不知道如何使用。第三,深知人性的弱點,知道人類根本沒什麼道德屬性。所謂正直,不過是不諳世事的夢囈。長袖善舞,多財善賈,永遠要記住權重的概念,交友用人,要最大程度的降低對方德品對你的影響,畢竟德品這東西,即無法衡量,也無法預判。它的影響越小,你的事業人生,就越穩固。
現在有各種各樣的乞討變形,我弱、我病、我笨、我收入低,所以,你應該無償幫我!這種態度,變成政策與法律,就是國家福利,個人單獨操作,就是道德脅迫。它演變成逆淘汰:你越是努力,越是強大,你被盤剝得越多,你越容易被脅迫。一個真實的有勇氣維護自己權利的人,將來的人生,能躲不少小人劫。
這兩天看《海盜經濟學》,才知道民主制度最早的踐行者其實是一群窮凶極惡的海盜,比美國那群國父們提前100多年踐行了憲法式民主。你知道促使他們誕生或者說催生這種制度的土壤是什麼嗎?是每個海盜極度自私貪婪的慾望。
男人的色更偏生物性,比如有的喜歡大胸、有的喜歡長腿,有的喜歡翹臀,有的喜好細高跟鞋包臀裙絲襪,心心念念想跟她有一段美妙的風流韻事。無論中間過程怎樣曲折,本質目的就是霸占與搞定。女人的好色要復雜一點點。在性方面,女人比男人更接近於人。她們不會單純為了性而色,更多是為了一些說不清的「感覺」,從這些感覺裡可以衍生出很多東西。有些是情慾,有些可以叫崇拜,有些是希望和這個男人在未來有結果。
性來源於遮掩,禁慾,挑逗和得之不易的希望。有想像力和感受力的人,他們好色的東西,都在這些更深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常說,好色的女人大多有點「壞」。人一旦有了想像力,就多少有些危險了。不是她們本質壞,而是由其好色之心散發出來的一種媚,她們既能想像到自己想要什麼,也能想像男人喜歡什麼。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葷而不膩,恰到好處。
世界上最具可塑性的寄生生物是什麼?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而是idea。也就是說,一個想法,一旦植入了某人的腦海,便足以影響和改變他的一生,繼而改變世界,並可能影響一切的遊戲規則。——《盜夢空間》
當我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後,我們就渴望獲得他人的尊敬,而獲得一定的身份才能保證這種尊敬。阿蘭•德波頓把這叫做「身份的焦慮」。
認識人性,牢記孔夫子的一句話就是了: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言行舉止,順人性而遊走,在獲得充足存在感的前提下,還讓別人舒貼爽歪。這類人士不需要改變自己,他們已經獲得心靈自由。尚未做好準備、接受智慧的人,則處陷於固執的地下排水溝式思維,雖然碰得頭破血流,也不知道如何改善自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8516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