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朋友問我:「你覺得中美教育有什麽不同?你在美國小學課堂裏的教學方式在國內能行得通嗎?」
我在國內從幼兒園讀到大學本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老師,對國內教育有親身體會。但畢竟我已經離開小學多年,不知當下的國內初等教育是否已有改變。希望今年暑假回國能有機會能到國內小學教教課,然後再寫寫體會。
為了回答她的問題,我拜託一位國內小學老師給我拍了幾張她學校教室裏的照片,還在網上找了一些照片。
請看下面這組照片對比。你認為最大的不同在哪裏?
(圖1)
(圖2)
很明顯的,圖1是國內小學教室,圖2是美國小學教室。我第一眼看到的不同就是——
課桌的擺放
圖1:學生在教室裏一列一列地坐著,後排看著前排的後腦勺,都是自己學自己的。老師大多數時間都站在講臺上,走動有限制。這是我們熟悉的國內傳統課堂授課方式,或單桌,或同桌,如下圖:
(單桌) (同桌)
圖2:學生的課桌是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大家面對面。老師在教室裏可以方便地自由走動。
(四人組) (六人組)
課桌的擺放很有講究,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目的。圖2這樣的課桌擺放方式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關於合作學習理論請點擊查看《17個Kagan經典課堂活動遊戲總結(心血之作)》)。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課堂有大量的小組討論,很多作業也都是小組討論一起完成的。中國留學生愛紮堆,這種辦法的確有助於增進和美國一起其他國家同學的交流。我現在就整天琢磨著怎麽樣才能讓我一年級的小朋友多一點合作學習的體驗,從小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這樣的方式也有利於老師在教室裏自由走動,隨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幫助指導。
除了圖2中的小組式,美國課堂常見的課桌擺放方式還有下圖兩種:
(E或F形) (馬蹄形)
我們再來看一組對比,找找第二點不同——
(圖1)
(圖2)
我記得以前小學時候,學生一坐就是45分鐘,坐不住或者想睡覺的學生總是會被叫起來罰站。我以前屬於好學生那種,下課的10分鐘還拚命在教室裏學習,不去操場玩。實際上,這很不符合孩子的天性,不應該被鼓勵。
而圖2的美國教室,我們能看到座位區,地毯區(但一般從三年級開始教室就沒有地毯了),馬蹄形桌區(圖中老師正坐在馬蹄桌輔導幾個學生)。一般美國教室還有一個圖書角,好一些的教室會有電腦區。
這樣的區域劃分有利於小組教學的運用,俗稱「轉轉轉」。小朋友註意力集中時間短,讓他們長時間做一件事情是很困難的。小組教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比如設計四個任務,學生分成四個組,每組完成一個任務,15分鐘一到就換到下一組完成另一個任務。一小時後每個學生都完成了所有任務(具體請點擊查看《萬聖節主題的小組教學》)。小組教學還有利於老師單獨輔導學生,如圖2中老師那樣。
第三點不同是——
墻面的利用
下圖是國內小學的一間教室,所有貼了東西的墻面都照下來了。
下面是兩張美國小學教室的墻:
國內的教室窗子占大部分,墻面不多,有的教室後方還是黑板報。因此,張貼的學生作品有限,就算張貼,也只是幾份老師挑選的「好作品」。
和國內教室水泥墻不同,美國教室的墻面大多附著一層可以用釘圖釘的軟墻(Bulletin Board),主要是為了方便展示學生作品以及知識點的總結。美國課堂看重動手實踐,學生做出來的作品很多。但凡展示學生作品都是全班的,一個都不落。學生們能互相欣賞作品,為自己而驕傲,而不是只能看到別人的「好作品」。因此,美國的教室看起來都是五顏六色的,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每個教室都不一樣,體現了老師的性格。
———我是彩蛋的分割線———
有人問我,美國學生真的可以把腳翹在桌子上上課嗎?哈哈非也非也。即使沒有像國內那樣講究尊師重道,進門起立鞠躬問好,手要折疊放在桌上,但是美國學生還是被要求坐地毯上時手放好,腳盤好,起碼不要打擾到別人,也要尊重老師,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過在大學裏上課就會比較放鬆,盤腿坐在椅子上或者腳平放在另一張椅子上也是有的,教授並不會覺得被冒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