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CNN主播說:地表威力最強的颱風登陸日!
蘇力颱風今天凌晨在宜蘭登陸,現在剛從新竹出港,
瞬間最大風速有16級,難怪,我們社區有好幾戶的屋頂都被掀開了!
天雨路滑,所以若現在開車出門,花1分鐘做輪胎胎紋的深度檢查,
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看隱藏在胎紋裡面的小凸起:「磨耗指示線」,細心看一下,一定找得到!
磨耗指示線也稱為輪胎安全線,
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判定輪胎是否需要更換的最後防線,
當輪胎的磨耗程度到達會磨到這個小凸起的時候,
就代表這個輪胎在積水路面上的排水效果已經無法達到設計時的基本要求,
這條輪胎就必須被更換!!
以下是磨光的樣子:
如果已經磨到輪胎安全線了,表示輪胎胎紋已經不足,安全亮起紅燈,
當然,就要趕快去換輪胎啊!補充一下:去美國買輪胎比較便宜哦!
個人對胎紋開始研究,是因為從事的行業:artc進口車驗車,其中特別是噪音測試,
他規定胎紋一定要 1.6mm 以上,也就是安全線的位置,
只要未達標準就立刻退車,而且胎壓也很講究,這就下次再聊!
更多進口車驗車資料,請參考:進口車知識分享網
另一種方法,
就是參考專家提出來的:
輪胎安全公式:4x4x4,三個死,外國人真的搞不清楚狀況啊!
奧地利「全國駕駛人協會」建議:
永遠使用4個至少有4公釐深胎紋且出廠不超過4年的輪胎。
4公厘,4mm,怎麼量 …
最簡單的方法,自製胎紋測量器!省800元哦!
打開皮夾,拿出一張信用卡,再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然後把鈔票捲起來!
這樣應該就會量了吧!
不過中央印製廠真的要檢討了,他的邊緣,
竟然每張都不一樣大,從3mm~5mm,也差太多了吧!
以下補充說明:
國內不分廠牌的車種,從新車1000公里保養後,都是以5000公里或1萬公里為定期保養週期,
也可依行車時間來做保養依據。定期保養會依車子的行車里程數,
更換或維修特定的零件材料。如果車子還有其它的耗材損耗,
也建議一起更換,確保行車安全。
5000公里(或 3個月):
機油+機油濾清器
10000公里(或 半年):
機油+機油濾清器+空氣濾清器
20000公里(或 一年):
10000公里保養項目+汽油濾清器+水箱冷卻液+自動變速箱+煞車油+齒輪油
40000公里(或 二年):
20000公里保養項目+動力油+電瓶+火星塞+齒輪油
常見損耗品:
電瓶水、雨刷片、雨刷精、煞車來令片、輪胎、正時皮帶、發電機皮帶、燈泡。
可能還有很多人對這個有很大疑惑
到底摩托車輪胎何時該換呢?
每次換機油老闆都叫我換輪胎?
大家去車行保養機車的時候,一定常常聽到老闆說:先生小姐,
你的輪胎不行了,要換喔不然很危險。這時候大家一看自己的輪胎,阿明明胎紋
還很多為什麼要換,是真的該換了嗎?
還是又是老闆想要賺錢就叫我換?
其實要如何判斷輪胎是否該換了很簡單,下面會用圖片的方式告訴大家
從輪胎上面的標示直接判斷車上的輪胎是否還堪用或是真的到了建議更換的程度了,
讓大家可以更加了解這個摩托車上最重要的零件。
首先,最簡單的,當然就是胎紋了。
像是這條輪胎:
中間的胎紋都沒了,但是2邊還很多,可是除了轉彎以外,
車子大多數行走的狀態都是直行,當然是中間最先磨光,也不可能只用2邊還有胎紋
的地方行駛吧,所以只要中間的胎紋沒了就一定需要更換了!
但是一定要等到中間胎紋完全不見再更換就好了嗎!?
當然不是囉,輪胎的側面大家都知道有一堆文字跟符號,
其中有個標誌就是讓你判斷胎紋是否已經磨到了該更換的程度了,它就叫磨耗指標。
如何自己檢查輪胎是否應該更換
這個小三角形就是告訴你要怎樣找到磨耗指標。從這三角形的所在位置,
垂直於胎面的直線上就可以看到在凹進去的胎紋中有一個約0.5公分見
方的凸出點在裡面。
當你的輪胎磨到這個凸出點的時候,就是該更換輪胎的時候了。像是這樣:
但是有些輪胎的表示方式比較特別,像是米其林輪胎就是用他的米其林寶寶代替三角形。
他真的是米其林寶寶............
還有一些胎紋阿,為什麼不能磨到完全平再換呢?
因為胎紋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排水,
大家小時候去溪邊玩水都有玩過打水漂吧,當石頭快速劃過水面的時候會在水面上反彈跳啊跳
的,等到速度慢下來才會沉到水裡。開車或騎車到一定的速度的時候輾過積水,
如果胎紋不夠深的話,輪胎無法順利排水,就會發生類似打水漂
的這種"浮水效應",在那短短的0.
幾秒之間輪胎是完全沒有抓地力的,可能導致的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輪胎製造商在輪胎上面放的磨耗指標就是胎紋的下限,
需要更換的時候了,通常磨耗指標都會高於0.5mm。但是當然不是說胎紋很
深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去輾水坑,當速度過快時,就算是用雨天專用胎,
還是一樣會發生浮水效應的,更不用說一般的輪胎了。所以不管是不
是剛換輪胎,遇到前方有水坑緩緩減速才是正確做法!
那除了胎紋呢,所以只要看胎紋就好了嗎?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製造日期。輪胎是橡膠製品,
就算摩托車放著不騎,時間久了輪胎就會變質硬化,硬化的輪胎就沒有抓地力,當然也就
比較危險了。一般輪胎使用年限製造商建議3~5年,
超過5年的輪胎就算胎紋很深,甚至沒有什麼磨損,
還是建議更換。輪胎邊邊有一個製造
日期標示,如下圖:
現在的輪胎幾乎所有的製造日期都是用這種表示方式,
前面2個數字代表週數,後面2個數字代表年分,
就是20XX年的意思。以這條輪胎為
例,製造日期就是2015年的第19週,大約是4月底的時候製造的。
以現在是2015年來說,只要看到後面2個數字是10的應該就要準
備更換輪胎了,若是09甚至更久的,
那就建議直接找就近信任的摩托車行更換。
所以只要是5年內的輪胎,還沒磨到磨耗指標就可以繼續用對嗎?
還有一點比較特殊但是卻又常常發生的狀況是輪胎變形!
一般正常的輪胎胎面就是一道正常的弧度,
但是有些輪胎可能因為不正常使用或甚
至是品質等等原因會讓輪胎變形,像這2張圖中:
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輪胎表面變成波浪狀,台語俗稱的"膨龜",
大多數發生在前輪,輪胎表面變成波浪狀會有一個現象,就是當你慢速行駛在不
平整的路上時,你車子會跟著道路的凹陷處走,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明明胎紋很深,
輪胎也換不到5年,但是老闆卻建議要更換輪胎的原因之一。
第一張圖片再騎下去就是變成下面這2條輪胎的狀況,
如果是在騎乘中爆胎的話,所付出的金錢一定遠超過一條輪胎的價格,更不要說身體的受傷了。
那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現在的摩托車大多數都是使用俗稱高速胎的無內胎輪胎,
要讓高壓空氣儲存在輪胎跟輪框內靠的就是胎唇(輪胎跟輪框的接觸面)跟氣嘴了。
但是因為接觸的地方一樣是靠橡膠在保持氣密,
所以空氣還是會慢慢慢慢地漏掉。
如果輪胎長時間胎壓不足的話可能會造成上面說的"膨龜"以
外,也有可能會讓輪胎有不正常的磨損。但是如果胎壓過飽的話,
會讓騎士感覺機車容易跳動,轉彎時也因為橡膠接觸地面面積比較少,
所以比較容易打滑。一般速克達前輪建議胎壓約在26~30psi;
後輪一個人騎乘的話約在28~32psi;載人的話後輪可以打到35psi。
所以我會建議至少每個月到機車行請技師幫你確認一下胎壓,讓輪胎隨時保持在正常的狀況。
當然輪胎上面的資訊還有很多,
扁平比、安全速限、荷重指數、PR強度指標、輪胎結構P/B等,
這篇只是將最淺顯易懂的知識分享給大
家,其他比較深入一點的資訊之後會再另闢一篇讓有興趣的人有更深的了解。
註1:此圖片為 dapurpacu.com 網站所擷取,非加納車業所拍攝。
註2:此文章為加納車業撰寫,歡迎轉載,但請務必註明出處。
原文來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3356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