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勾子在水中的深度是飄地、是貼地、還是拖地,
來決定敏釣風格,還是頓釣風格……
先不要講一大堆的專有名詞,
以免讀者還沒有了解,
就先心生恐懼覺得很難。
熊爸用一幅圖來說明,
充份讓你了解何謂「敏釣」及「頓釣」。
來說說 敏釣 & 頓釣
如圖,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飄拖戰略》,
現在請你融入此圖,兩邊同時都有蝦子想要進食,
右邊的蝦子夾了「飄」的上勾,浮標下沈的程度,
還有左邊的蝦子夾了「拖」的下勾,
浮標下沈的程度(請想像各自夾餌的各自狀況,不要同時兩隻一起夾會錯亂)
請你回答何者的浮標下沈的程度比較明顯?答案是右邊,
因為飄勾在就餌層的位置比較高,蝦子要就餌當然將勾子往嘴裡送,
飄勾的線組整體而言比拖勾短,連帶的效應會把浮標往下拉,
而左邊拖勾的線組整體而言比較長,
蝦子即使就餌,都不一定能帶動把浮標往下拉。
請問在岸上的你,看得見水面下的世界嗎?當然看不見,
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靠浮標的下沈訊號提醒你,
浮標可以很明顯且快速的反應給釣者,
讓釣者「敏銳」的查覺蝦子就餌的訊號,
此即為「敏釣」。
相對的當浮標的下沈訊號很「遲頓」,
讓釣者「遲頓」的查覺蝦子就餌的訊號,此即為「頓釣」。
1 - 敏釣:
如果就物理學的角度來說,蝦子咬住上勾欲就餌時,浮標下沈的程度,
「必定」比咬住下勾時來得明顯而劇烈,
這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吧,
釣者很「敏銳」的得知蝦子來就餌,這就是「敏釣風格」。
貼心小叮嚀:
「那我就讓上勾離地面愈遠愈好」,那不就變成「超敏銳釣法」了嗎?
但是蝦子的主要覓食習慣是「撿地麵食物吃」,
你的上勾餌那麼高已脫離就餌層,有時候蝦子根本沒看見,
所以「極敏釣法」或「極敏風格」變成在釣大公蝦的利器,
因為體型較大,眼珠子的水平面比母蝦來得高一點,
就餌層比較廣,公蝦一夾餌,浮標下沈會非常明顯。
2 - 頓釣:
顧名思義是一種較為「遲頓」的釣法,這不是在形容釣者遲頓或注意力不集中,
釣者使用此種釣法仍然必須非常集中精神。
此「遲頓」指的是浮標傳來蝦子就餌的訊號和敏釣比起來,遲頓了許多。
貼心小叮嚀:
如果蝦子咬住下勾,浮標下的線組在「很鬆散的情況之下」,
浮標可能連下沈都不會,這樣的釣法就是「頓釣風格」,
此時就要想辦法繃緊線組,以免浮標失去下沈訊號。
如圖,為了將本單元的釣法做一個總整理,
熊爸以「一幅勾子」來說明,
勾子在就餌層的位置是「飄」、「貼」、「拖」,
將決定了蝦子就餌後,浮標下沈的程度「敏銳」、「標準」、「遲頓」。
而這樣的釣法形成了「敏釣」、「標準釣」、「頓釣」,報告完畢。
貼心小叮嚀:
一般來說,你只要掌握敏釣或頓釣的邏輯,配合各釣場不同的情況下去調整,
就能自由變通了。例如釣場爆滿,各家釣桿立滿池邊,
你還想要「頓釣」,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頓釣必須常常移動你的浮標,
去「繃緊你浮標下的線組」,
以傳回蝦子就餌的訊號,但釣客那麼多,已經沒有空間讓你這樣子玩,
你就必須「調敏一點」,把勾子在水裡面的深度調飄一點,
至少讓蝦子在吃下勾的時候,浮標有點「反應」,
不然你就等著下勾的餌被盜都不知道了。
促進思考的問題:
1
楊梅的大贏家問:
「頓釣」時浮標下沈訊號不明顯,甚至蝦子就餌時,
浮標完全沒有下沈訊號。
如此釣法讓人無法相信浮標能真實反應水下的世界。
既然這樣的話,為什麼不選擇兩勾全飄,全部「敏釣」呢?
2
蘇澳的蘇軟管小姐問:
使用「頓釣」要怎麼讓蝦子就餌的浮標訊號反應出來呢?
3
熊爸問:
現在能回答「有時候浮標完全沒有下沈訊號,
正當心裡頭不耐煩,想換個地方作釣,將線組從水面拉起,
卻發現拉起的過程裡,釣到了一隻蝦,心裡想怎麼會這樣?」這個問題了嗎?
來說說 敏標 頓標( 浮標外型造成的浮力差異 )
以浮標的形狀(當然是粗略的分為兩大類),
來決定敏標風格,還是頓標風格……
接續『敏釣頓釣』的邏輯來說,
「敏」代表的是明顯且快速的反應出水面下的世界讓釣者知道,
「頓」代表的是隱瞞且緩慢的反應出水面下的世界讓釣者知道。
所以「敏標」、「頓標」也就是有這樣子的意思。
「敏標」定義:代表明顯且快速的反應出水下世界的浮標。
「頓標」定義:代表隱瞞且緩慢的反應出水下世界的浮標。
貼心小叮嚀:
曾經有人把「敏」和「頓」誤認為必須依照自己的個性,
去選擇敏標或頓標,「我是一個和敏感的人,所以我買敏標來玩」、
「我天性遲頓,所以我都選擇頓標」。
不是這樣子的,敏和頓形容的是浮標,
不是釣者的個性,這一點請讀者不要意會錯誤。
1 - 敏標:
那什麼叫做「敏標」呢?以浮標的外型來說,
就是看起來「瘦瘦高高」的長型浮標。
此類浮標形狀細長能快速的傳回水面下的狀況,一旦蝦子咬住了餌,
經過線組向下拉扯的力量,可能造成敏標快速的下沈,
而這下沈則敏銳的反應了訊號。
但敏標為什麼能如此快速的反應訊號?這跟敏標的形狀有極大的關係,
敏標吃水比較起頓標來的深,且敏標瞬間浮力小,
講白話就是「一旦往下拉扯,容易下沈,但不容易上浮」
是敏標的特性,故能快速而敏銳的反應水面下看不見的情形。
貼心小叮嚀:
使用敏標作釣的缺點,就是「假訊號太多」,
例如氣泡與氣泡間水流的湍急,有的釣場真的水泡大到嚇人,
造成水面下看不見的漩渦,在此處敏標作釣,
很容易整隻浮標被捲入漩渦滅頂,
誤以為蝦子就餌的假訊號,
頻頻揚竿卻不停空槍,這是敏標作釣的缺點。
2 - 頓標:
頓標的形狀渾圓,外型為「矮矮胖胖」的短型浮標。?
所謂的「頓」是指傳回水面下的狀況很遲頓,
甚至頓標完全沒有下沈的跡象,
或者是只下沈一點點,不仔細看會看不出來。
但頓標為什麼會這麼遲頓?這跟頓標的形狀有極大的關係,
頓標吃水比較起敏標來的淺,且瞬間浮力大,
講白話就是「一旦往下拉扯,不容易下沈,但容易上浮」
是頓標的特性,不容易下沈能躲開許多不必要的假訊號。
貼心小叮嚀:
「那頓標到底什麼時候使用比較好?」
答案就是蝦子吃的比較「貓」時使用,
講白話也就是蝦子食慾不佳時使用。
此話怎解?
當蝦子胃口不好時,它夾餌到吃到嘴巴裡的時間會拉長,
十秒到一分鐘皆有可能,如用敏標作釣,一下子浮標沈底,
(夾很久還在手中,並沒塞口)瞬間揚竿容易放槍。
而使用頓標作釣,一來頓標不易下沈,蝦子夾餌不順,
反而易激起蝦子食慾,
蝦子心想「這餌還敢反抗?看我將你吃下肚!」
當然也有可能蝦子生氣甩頭就跑,
蝦子抱怨「胃口已經不好了,這餌還活蹦亂跳,算了不吃了」。
不管結果如何,頓標是不輕易下沈的對不對?
那就不會有訊號誤判的問題啦。
反過來說,如果短標真的下沈了,
那絕對就不是假訊號了對不對?
所以喜愛頓標作釣的釣者,信任的就是這種「老實的感覺」。
補充一點,喜歡「逗蝦」、
「誘蝦」(就是會重覆一拉一扯的動作)的釣者,
通常也都使用短標不易下沈的特性,
會讓蝦子和釣者互相覺得來勁,有一種「人與蝦拔河的快感」!
最後綜合以上結論,
如下圖總整理敏標和頓標最大的差異之處。
以白話來說,如果大公蝦來索餌,大力向下拉,
不管敏標或頓標,都會有明顯的下沈。
如果小母蝦來索餌,小力向下拉,
不管敏標或頓標,都不會有明顯的下沈。
如果一般蝦來索餌,中力向下拉,敏標會沈,
但是頓標不會沈
(先不要定義何謂大、中、小力,先說明差異點)
這就是敏標和頓標,最大的使用上不同。
兩者都有使用上的缺點,頓標失去了中間力道的索餌訊號,
這是它的缺點;敏標反應了中間力道的索餌訊號,
但萬一這個訊號是假訊號呢(之後單元會介紹)?
這會有誤導釣者的可能,這是敏標的缺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237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