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物體構造的不同,蝦子長棲於水中最底面,
當然不像魚類到處亂游的就餌層範圍大,蝦子就只有在水中最底面時才會吃餌,
蝦子雖然也會在水中游泳,
但那個時候蝦子不會吃東西,所以想要釣蝦釣得好,
得好好的研究蝦子的就餌層,
針對環境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釣蝦策略,才能滿載而歸。
換句話說,釣者必須想辦法把釣勾座落在就餌層裡,
才釣得到蝦子。
簡單的來說,想知道蝦子的就餌層高度,
請你想像一下你是蝦子,你趴在水底面,
那樣的高度,大概在那裡應該清楚。在那樣子的高度之下,
你的視野所及能夠引起你就餌的慾望的範圍,就是蝦子的就餌層了,
當然會有某些因素影響了蝦子的就餌層的高度變化,
大約就在水底面以上5至9公分左右吧。從就餌層的最高處與最低處範圍,
皆是蝦子會覓食的空間,將勾子放在該處,
以機率來看會得到最高的報酬,
熊爸分析最常見的三種狀況:
1
蝦子體型:
你可以先觀察現場其他釣友所釣起來的蝦子來判斷,
體型大的蝦子因為長得高大強壯,蝦頭可以抬得比較高,
就餌層深度大約中指長度(9公分);反之體型小的蝦子,
就餌層深度大約姆指長度(5公分)。
貼心小叮嚀:
這個部份可能一開始沒有辦法很有經驗的去判斷,
沒有關係的,釣一個月左右你自然會知道
「這樣大小的蝦子,大概就餌層在那裡」
但它是個通則並沒有絕對。
2
蝦子性別:
你可以先觀察現場,釣蝦場會先標明「純公蝦池」或「純母蝦池」,
由於公母蝦的覓食習慣不同,母蝦習慣撿食地上食物吃,
就餌層深度大約姆指長度(5公分);
公蝦有大螯很臭屁,喜歡與其他公蝦爭地盤相互打架,
喜歡夾地面以上,水中的食物來吃,攻擊範圍大,
就餌層偏高也偏廣,深度大約中指長度(9公分)。
貼心小叮嚀:
釣蝦場也有「混合池」公蝦母蝦皆有,但熊爸告訴你,
混合池裡的公蝦母蝦數量一定不會一半一半,一定是母蝦數量大於公蝦,
店家也有成本考量,當然母蝦放多公蝦放少,這種池就餌層有時會忽高忽低,
可將上下勾的距離拉開(之後單元會介紹),上勾專攻公蝦,下勾專攻母蝦。
3
蝦子警戒心:
以熊爸釣蝦的經驗得知,蝦子的警戒心和就餌層的高度也有關係,
但要如何量化與衡量警戒心?有經驗的釣友一定知道熊爸的意思,
有時候蝦子吃的很「貓」,其實就是警戒心提高了,愛吃不吃的很討厭,
使得釣友一直揚竿脫勾,簡稱「放槍」。其實有一個客觀的數據可參考,
那就是蝦子就餌的速度快還是慢,如果快那代表蝦子的警戒心低,
那麼此時就餌層大約中指長度(9公分);相對的如果蝦子就餌的速度慢,
代表蝦子警戒心高,此時把釣勾下放到就餌層偏低的地方,,
大約姆指長度(5公分)報酬率會比較好一點。熊爸覺得以20秒當判斷點,20秒內快;反之則慢。
貼心小叮嚀:
如果當下蝦子的警戒心高,熊爸知道蝦子的就餌層變低了,就會微調勾子的位置,
讓勾子靜靜的躺在地面,不要飄在水中,這樣子蝦子吃東西的慾望會高一點。
但有時候蝦子的警戒心高,是一種釣客與蝦子的惡性循環,
此話怎講?你知道一隻蝦子差點被釣到又脫勾後,會有多久不再進食嗎?
熊爸不知道,但肯定會影響池中的蝦子相互釋放危險的訊息
「小心最近的餌,一定是可惡的人類要來釣我們了」。
就是因為蝦子警戒心高,進食的時間過長,導致釣客不耐煩,
在過短的時間內揚竿,造成不斷的脫勾放槍,又再次造成了蝦子的警戒心更高,就更不吃餌了。
此時一定要把就餌層放低,耐心等待較長的就餌時間。
促進思考的問題:
1 有一位A先生說:你研究就餌層的高度實在是「很白痴」,
我敢這樣說有我的道理。拿蝦子的體型大小來說就好了。
你說體型大的蝦子,就餌層高度9公分,表示地面以上0到9公分以內有食物,
蝦子都會索餌。那體型中的蝦子,就餌層高度7公分,
表示地面以上0到7公分以內有食物,蝦子都會索餌。還有體型小的蝦子,
就餌層高度5公分,表示地面以上0到5公分以內有食物,
蝦子都會索餌。那我可以不管此時池內蝦子的情況是怎樣,
勾子一律放在就餌層最低的位置就好了啊,
反正大中小蝦子都會來吃,不是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