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手足口病高發期 媽媽們不知道這些怎麼行?

MS News| 2016-04-09| 檢舉

據北京市疾控中心報告,今年前三個月共有手足口病例786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3%。

報告指出,從4月起,手足口病發病將呈上升趨勢,逐漸進入高發季節,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較高。

又到一年手足病高發季!為了保護寶寶免受傷害,袋鼠麻麻就來教教您:如何有效預防手足口病。

什麼是手足口病?

人類認識這個病是在1957年,1959年給它取名為手足口病。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過無數次大流行。中國是自從2008年安徽阜陽出現較多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之後,很多人開始恐慌這個疾病。

關於手足口病,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致病病毒:

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 16型、腸道病毒71型多見;

高發人群:

5歲以下兒童屬高發人群,3歲以下占59.65%;抵抗力差的成人也可患此病,雖一般沒有症狀,但會傳染給孩子;

主要症狀:

發熱,手、足、口會出現皰疹;

發病時間:

以4~9月為主,因為病毒喜熱喜潮濕,所以每年5~7月是發病高峰期;

傳染性:

傳染性強,尤其是在發病第一周傳染性最強。

寶寶患病時會有哪些症狀?

潛伏期:

即感染了病毒,但還沒有症狀表現。多為2-10天,平均3-5天。所以孩子要是接觸了手足口病患兒,家長在這10天左右的時間內要格外留意孩子。

普通典型症狀:

突發高熱,體溫多在38℃以上。

發熱1~2天後,孩子的口腔、咽部等會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時手足亦出現皮疹,在手足的背側面和手指(趾)背側緣、甲周圍、掌跖部,出現數目不定的水皰。

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

重症病例:

多是因為感染EV71所致。患兒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袋鼠麻麻小貼士:

雖然幼兒感染病毒(尤其是腺病毒71型)後的確有致命的可能,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孩,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絕大多數患兒通過合理治療在7-10天內痊癒。

其實,兒童接觸手足口病病毒後多為隱性 感染,什麼意思?就是雖然被病毒感染了,卻不出現任何症狀,還產生了保護性的抗體。這也是不必對手足口病過於恐慌的理由之一吧!

如何辨別手足口病與水痘?

1 、好發部位

手足口病:主要分布在手、腳、口腔,軀幹很少;

水痘:可遍及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為密集;

2 、有無癢感

手足口病: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

水痘:有癢感、有色素沉著;

3、是否反覆發作

手足口病:若感染同一種病毒不會再得,若換成另一種腸道病毒仍會被感染;

水痘:得過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4、水泡壁厚薄

手足口病:泡壁較厚,皰疹液體混濁;

水痘:泡壁相對較薄,疹子晶瑩透亮。

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

1、傳染源:

2、主要傳播途徑

(1)呼吸道傳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所以在幼兒園、學校等密集封閉的場所,如果一個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就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兒童。

(2)消化道傳播

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發生感染。

(3)密切接觸傳播

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及內衣等感染。

手足口病要如何治療?

雖然手足口病是病毒所致,但並不主張抗病毒治療,因為抗病毒藥物對孩子會有毒副作用。

同時,也不主張用抗生素。有些家長,一看孩子出現發熱的症狀,就迫不及待地給孩子用抗生素 「消炎」。殊不知,給嬰幼兒用抗生素,非但對病毒無效,藥物本身的潛在危害可能比疾病本身還大!

症狀較輕:只需護理得當

其實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什麼是自限性?意思是它可以不治自愈,就像感冒一樣,周期一般為7天。但這並不表示孩子發病以後,家長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針對孩子發熱、皮疹等症狀,還是需要對症處理。

1、發燒

同感冒發燒處理一樣,若體溫在38.5℃以下,可採取冷濕敷法、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法。若體溫在38.5℃以上,需口服退燒藥。

2、皮疹的護理

皮疹初期,可給寶寶塗爐甘石洗劑。

如果皰疹形成或破潰時,可塗0.5% 的碘伏。

要經常給寶寶剪指甲,以防他抓破皮疹,減少局部細菌感染的可能,並降低傳染性。

3、口腔的護理

雖然身上的皮疹不疼不癢,但如果孩子口腔里有疹子,孩子會因為不舒服而拒絕哺乳、不吃飯,甚至哭鬧。

若寶寶嘴裡的皰疹已潰瘍,家長可用魚肝油或維生素B2 片劑研成粉塗抹口腔,並要讓寶寶經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潔。給孩子喝點偏涼的奶或水,少量多次,可幫寶寶減輕口腔潰瘍的痛苦。

4、飲食護理

寶寶在患病期間,食物應以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流質及半流質類無刺激性的食品為主,同時要少食多餐,以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

症狀較重:需及時送醫

袋鼠麻麻提醒各位家長,一旦當寶寶出現以下症狀,要及時送醫院就診:

●患兒年齡小於3周歲;

●高熱持續不退超過3天;

●精神差、嗜睡、易驚、煩躁不安;

●肢體抖動或肢體無力、癱瘓;

●面色蒼白、心率增快、四肢發涼;

●呼吸變淺、加快等;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有個好消息,就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簡稱EV71滅活疫苗)終於上市啦,2016年3月28日上午,在昆明進行了首批接種。

該疫苗的接種對象為6月齡至5歲兒童,注射2劑次,間隔時間為一個月。作為「第二類疫苗」,該疫苗不在政府免費提供的「第一類疫苗」之列,全國建議零售價不超過218元/劑,本著「知情、同意,自願、自費」的原則,家長們可以到正規門診接種。

但該疫苗僅對腸道病毒71型有效,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屬於「病從口入」,患兒的衣被、玩具、排泄物和破損的皮疹等都具有傳染性,袋鼠麻麻建議家長教導孩子做好以下幾點:

「袋鼠麻麻有話說:

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染性比較強,而且家長也很難控制嬰幼兒喜歡把手放在嘴裡的行為,所以如果您家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建議您主動將孩子隔離在家裡,不要帶去幼兒園、學校等公共場所,以免傳染給其他孩子。這也是一種社會公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122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