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每日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的諺語,意思是說如果人們每天都吃點豆類食品,不僅能夠遠離疾病的困擾,還可輔助治療一些疾病,可見,豆類的確是人類健康的「衛士」。其實,除了人們常吃的大豆外,「豆」的家族成員還有多種,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各種豆的特點,以便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藥食兩用,加以調理,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鷹嘴豆:「三高」患者的食療佳品
鷹嘴豆盛產於我國新疆,因豆子的外形酷似鷹頭而得名「鷹嘴豆」,新疆維吾爾族人民常用它來治療支氣管炎、粘膜炎、便秘、痢疾、腸胃脹氣、皮膚瘙癢、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鷹嘴豆榨出的油適量內服可濕潤皮膚和咽喉,外用可治療關節痛。它富含異黃酮、鷹嘴豆芽素等活性成分和膳食纖維,可輔助降低血糖、血壓、血脂,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的食療佳品。此外,鷹嘴豆還含有豐富的抗炎症功能因子,特別適合各種急、慢性炎症患者食用。
豌豆:哺乳期媽媽增加乳汁的秘密武器
豌豆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利小便的功效,是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醫辨證屬中氣不足者的食療佳品。《日用本草》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記載,哺乳期的媽媽適當多吃點豌豆可增加奶量。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食用後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而有潤澤皮膚的作用,皮膚乾燥者可常食。但豌豆多食易腹脹,故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黑豆:傳說中的「烏髮娘子」
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腎虛所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入各種調味品後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髮娘子」的美稱,黑豆製成的豆漿、豆腐等豆製品,也是腎虛所致的鬚髮早白、脫髮患者的食療佳品。
蠶豆:脾虛腹瀉者的食療佳品
蠶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虛腹瀉者食用。但蠶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少數人食蠶豆後,可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也就是俗稱的「蠶豆黃病」,應儘快送醫院救治。
綠豆:夏季消暑必備
綠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綠豆湯是是夏季消暑的最佳飲品之一。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綠豆中含有的植物甾醇可通過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阻止膽固醇的合成等環節,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的作用,因而特別適合高血脂患者食用。綠豆、紅小豆各等份,洗凈入鍋中,加水煮至豆爛,夏季經常飲用,有清熱去火、消暑祛燥、解毒利尿之功效。適用於預防中暑和腸炎痢疾。
紅小豆:專為女人而生的豆
紅小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滋補強壯,健脾養胃,利水除濕,通氣排膿,清熱解毒,通乳汁和補血的功能。對女性朋友而言,紅小豆還可以給她們帶來一生的呵護。紅小豆富含鐵質,有補血的作用,是女性生理期間的滋補佳品。許多准媽媽在妊娠晚期常被妊娠水腫所「困擾」,可取紅小豆50克熬湯食用,1日2~3次,還可以用紅小豆煨鯉魚,做法很簡單,紅小豆150克,鯉魚一尾(去鱗腮及內臟),砂鍋先煮紅小豆,將熟時入鯉魚同煨至豆爛魚熟,調味服食。紅小豆有散惡血,消脹滿,通乳汁的功效氣血壅滯引起的乳房脹痛、乳汁不下的患者,早晚各用紅小豆100克煮粥食,連吃3~5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100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