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小手:漫談釣黃顙 & 黃顙釣法

Asen| 2016-04-07| 檢舉

黃顙魚,又名黃臘丁, 亦叫黃嘎子。

為何稱它為黃嘎子呢?

傳說此魚在被釣出水面時會發出嘎嘎的叫聲,故而得名。

黃顙魚在我同分布廣泛,遍及大江南北,其肉質極為鮮美,

我的家人和朋友中有人對它十分鐘愛,為此,我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研究黃顙魚的魚性及釣法。

最近幾年,我時常把黃顙魚定為目標魚,並有針對性地出釣,

每次都能滿載而歸,通常一次出釣能獲魚4千克以上。2014年10月21日

,我在北京周邊一水庫出釣,一晝夜時間共釣獲貴顙魚6.79干克,

尾數達76尾( 其中不足100克的黃穎魚全部放生了)。

在此,我根據實戰及平時積累的經驗,將具體的法以及釣具的選擇等一一介紹,

與廣大釣友共同分享。黃顆魚屬無鱗耐寒性魚種,魚頭扁平,長有鬍鬚,

有兩排鋸形利齒和鋒利魚鰭。黃顙魚個體一般較小,成魚通常在0.2 ~ 0.3干克左右,

北方水域超過0.5干克的極為稀少。

2013年,我釣過一尾身長25厘米、重達0.428千克的黃顙魚,

這已是很少見了,也是我釣獲的黃顙魚中最大的一尾。

一、釣時

釣時分為白天和晚上。白天釣黃顙的天氣基本可以按月份來分,

3-4月份以晴天為佳,

魚吃餌集中在11-16時:5-6月份以時雨時止的陰雨天為好,這種氣候可全天垂釣;

7 -8 月份可在暴雨過後的第二天釣魚。其他月份並非不能釣只是釣獲量較少而已。

二、釣位釣點

釣位多選擇在溝坎處、亂石邊或水草邊緣。

選擇釣點的深淺要根據水體可見度來定:水渾濁40厘米即可;水清選擇1~2米為好。

三、釣具

魚竿一般使用4.5米或3.6米,用兩支竿垂釣呈一遠一近或一左一右下竿。

釣竿的調性看個人的喜愛,漁線1.5 號,主線、腦線同徑。魚鉤選用丸せ6~7號,

長把鉤掛蟲丘蚓比較方便,多拴幾副備用(我每支竿備三副鉤) 。特彆強調一點:用單鉤為妥,

黃顙經常把兩鉤同時吃入口中,耗費取鉤時間,鉤線偏大一些足以對付溜邊的鯰魚。

四、誘釣餌

誘餌以酒米拌油菜餅打窩誘來小魚,小魚再誘來黃顙;

也可以揀些螺螄砸碎喂窩,釣上的雜魚集中晾曬在石板上,視氣溫高低1-2小時後將其砸碎補窩,

效果特別好。釣餌以紅蚯蚓為主,

小魚鬧鉤嚴重時直接把小魚切成玉米粒大小裝鉤垂釣,可以很好抵禦小魚的干擾。

五、釣法

釣法採用跑鉛傳統的,既可釣餌魚又可以釣黃顙,漂相基本為黑漂。

有人認為釣黃顙漂相無所謂,其實不然,一味地等黑漂的結果是

魚把鉤吞入肚中,取鉤非常麻煩,耽誤時間,並且釣獲的魚容易死亡。

所以漂相的觀察也很重要, 一般以漂動至黑漂之間提竿為好。近年來黃顙的漂相有走漂增加的趨勢,

淺水垂釣更為明顯,原因不明。守釣與走釣相結合,在熟悉的地方垂釣可以先喂窩,

一般打2~3個窩,視其情況輪釣或守釣。但是不能連著幾天釣同一釣位,

儘量避免在前一天有人用蚯蚓垂釣的地點釣魚。如果其他人用的是餌料,

那麼情況則相反,因此與使用餌料的釣友相鄰往往事半功倍。

新釣點最好以走釣為主,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釣5 分鐘左右,

只要有魚就會咬鉤,否則迅速轉移。

在窩內之魚釣盡後也要迅速轉移。黃顙的領地感非常強,

補窩的效果遠遜於另闢新窩,這種情況在3 -4 月份特別突出。

夜釣黃穎要選在天氣晴朗的夜晚。夜釣與白天的釣法相同,優點是沒有小雜魚的干擾,

魚獲個體稍大。但是掛蚯蚓、摘鉤都不方便,

稍不留神黃顙的三根毒刺絕不留情,雖然無性命之憂卻也疼痛難忍。

六、其他

千萬不要忘了帶摘鉤器。摘鉤器買的不怎麼好用,

我都是自己製做:

選用一根直徑3.2 毫米的不鏽鋼焊條,剝去焊皮,把一頭磨細彎成小鉤,

小鉤的側面折成直角;將另一頭彎成把,一個結實、漂亮的摘鉤器便做好了。釣獲的魚最好用竹簍裝,其次用細眼魚護,

以保證魚獲的成活率。在垂釣中經常釣獲小黃顙, 請小心摘鉤,及時放生。

最後有兩點安全問題要提醒廣大釣友:

1.

要備好照明燈具。釣黃顙魚主要是在夜間,

好的照明設備必不可少,這不僅是為施釣中的操作提供光亮,更是照亮了周圍環境,

防止岸邊濕滑在施釣過程中不慎跌倒或落水等。

2.

黃顙魚的背部及鰓後部兩側各有一根似鋸子般的鰭刺,

堅硬鋒利,取魚時千萬要小心,最好使用工具取魚,以防被魚刺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076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