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讓人類擺脫了繁雜的計算,大幅的提高了人類娛樂生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計算機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短短的幾十年里,計算機用非凡的滲透力和親和力,大幅度的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工作方式等。更改變了地球母親的樣貌。
萊布尼茨是現今計算機「二進位」的奠基者,公元1700年左右,萊布尼茨受中國「易圖」(八卦)的啟發,最終悟出二進位數之真諦,1946年,舉世公認的第一台計算機ENIAC,誕生在戰火紛飛的二次世界大戰,誕生地是現在美國馬里蘭州。
ENIAC 有17468隻電子管,7200個二極體,70000多個阻電器,10000多隻電容器和6000隻繼電器,電路的焊接點多達50多萬處;占地面積170多平方米左右,重達30噸。
第一代 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運算幾千到幾萬次,體積大,耗電,價格昂貴,運算低,可靠性低,機器語言。僅運用於科學研究和軍事用途。
第二代 電晶體計算機(1958-1964):運算幾十萬次,體積相對較小,製造成本降低,功能強,運算速度和可靠性加強,數據處理和自動處理,彙編語言與高級語言。軍事運用和科學運用,事務處理和數據處理。
第三代 集成電路計算機(1965-1970):體積、耗電量進一步減小,運算速度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使用了作業系統,應用更加廣泛。
第四代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1970年後):體積小、耗電量大大減少,運算速度可靠性進一步提高,速度可達幾百萬到億次,從此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人類的計算機技術正在飛速發展,未來的計算機技術正在想我們伸手展望。未來的計算機什麼樣子的?
1.納米計算機,電子集成計算機繼續發展,超導體電子集成,集成電子納米級傳導更快,儲存信息更多,運算更快。
2.量子計算機,處於量子狀態的原子作為中央處理器和內存,利用原子的作為中央處理器和內存,利用原子的量子特性進行信息處理。如果量子計算機製造出來那麼科幻感十足,因為它沒有傳統計算機的盒式外殼,它更像一個被其他物質包圍的巨大磁場;你能想像到嗎?中國量子技術已經領先與其他國家了,相信終於一天它會取代傳統計算機進入尋常百姓家。
3.DNA計算機,這真是個大膽的設想。咱們都知道DNA是我們人類的遺傳基因,1立方厘米的DNA儲存的信息比1萬億張光碟儲存的還多;在這個大膽的設想上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那麼人類個體是不是一台高度集成的電腦?人類的大腦運用只運用了一部分!DNA計算機成功了的話,它的耗電量非常低,只有電子計算機的一百億分之一。
4.光子計算機,用光束代替電子進行運算和儲存:它以不同波長的光代表不同數據,以大量的透鏡、稜鏡和反射鏡將數據從一個晶片傳送到另一個晶片。這個科幻感就十足了《三體》中的三體的水滴型探測器內部就是光線類的計算機,外殼用強互做用力構成外殼。現在要是想研究出光計算機,就需要科學家開發出可用一條光束控制另一條光速變化的光學「電晶體」。現今雖然也有光學「電晶體」龐大而笨拙,短期內是不可實現的。
計算機一直發展會不會產生意識,從而替代人類?科幻電影里的機器人三大定律,根本就不能約束人工智慧。在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較量時期,如果人類不能處理好,我們很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