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年,4G通信剛剛進入尋常百姓家。5G通信又映入人們眼帘,根據媒體報道,中國將斥資1800億美元建設全球最大的5G網絡。那麼,在4G網絡普及沒幾年,有必要投入巨資建設5G網絡麼?斥資1800億美元建設全球最大的5G網絡到底能帶來哪些好處?能在哪些方面改善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
投入1800億美元能促進產業發展
中國通信產業能夠從過去的跟隨者,轉變為通信標準制定的重量級玩家,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國家的頂層設計和高額投入。回溯中國通信產業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出,國家的頂層設計和高額投入,對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國交換機市場形成了「七國八制」的格局——日本NEC和富士通、美國朗訊、瑞典愛立信、德國西門子、比利時BTM、法國阿爾卡特、加拿大北電壟斷了中國交換機市場。正是由於「七國八制」的格局使得在當時電話安裝的成本相對偏高,在很多80後的童年記憶中,只有部分家庭才有經濟實力安裝電話。
在2G時代,中國也沒有開發出自己的通信標準。移動和聯通採用的是國外的GSM網。在終端上「大哥大」也風靡一時,而且國外廠商的手機價格非常昂貴。這樣使得國內整個通信產業很難深入整個產業鏈,有限的部分也是在給國外廠商打工,國內企業只能賺一點血汗錢。
在3G時代,國家通過頂層設計,以自主研發融合國外技術,形成被國際電聯接受為3G通信標準TD-SCDMA。雖然在技術上TD-SCDMA不如WCDMA和CDMA2000成熟。但由於推廣TD-SCDMA的任務交給了中移動,且中移動給予上下游產業鏈不菲的補貼,加上西方通信企業為了打壓中國標準,想通過不參與TDS產業發展的方式,使TDS變成只存在於紙面上的技術,使得國內廠商機會吃下了接近7億人的市場,壯大了我國通信產業。舉例來說,國內手機晶片設計廠商展訊就得益於TD-SCDMA,展訊通過研製成功世界首款TD-SCDMA/GSM多模手機基帶晶片,不僅為TDS通信標準的商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還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訂單,收穫了廣袤的市場,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劑。對於普通人而言,國家扶持TD-SCDMA最顯著的感受就是在發改委向高通發起反壟斷之前,移動版的手機在相同配置下,比電信版和聯通版便宜。
在4G時代,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2013-2020年於4G網絡上的投入1170億美元。而這些投資又化為源源不斷的訂單流向華為、中興、大唐、烽火、上海貝爾等公司。海思、展訊、銳迪科等手機晶片廠商,以及曾經非常依賴運營商渠道的華為、聯想、酷派等手機整機廠商也從中獲益。可以說,在過去數年中,中國通信設備廠商、晶片設計廠商、終端整機廠商都因為高額投入而獲得大發展。
在5G時代即將到來之際,三大運營商投入1800億美元建設5G通信網絡是具有遠見的舉措,不僅能快速推進5G通信產業化,還能強大中國通信產業,並有助於中國在5G通信標準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事實上,日本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只不過受人口密集、領土不大、綜合國力等客觀條件限制,在未來7年5G上的總投入大約是480億美元,僅為中國的1/4。
此外,對於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的半導體產業而言,5G通信也有積極推動作用。儘管中國大量依賴進口的晶片,儘管中國目前在CPU、GPU、FGPA、DSP、數模轉換、存儲晶片等方面和國外差距較大,但通信基帶(晶片)方面和國外廠商卻沒有太大差距,這主要原因就在於過去國家的頂層設計和高額投入,而在掌握基帶技術後,國內IC設計廠商就獲得了開發手機晶片的門檻,通過購買國外CPU核、GPU核並與自己的基帶整合的方式開發手機晶片。國內IC設計的發展可以帶動晶片代工產業的發展,進而帶動晶片封裝和測試產業的發展。而這些產業的發展,將產生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的需求,從而推進原材料和設備的技術進步,進而帶動整個半導體產業。
5G為製造業技術升級提供基石
5G通信將於工業網際網路改造我們的製造業。在過去,網際網路改變的是服務業,比如網購、網約車、外賣服務等方面,很大一部分國人都享受過網購、網約車所帶來的便利。在5G時代到來之後,製造業就會成為下一個被改造的對象,並且依靠工業網際網路消除製造業信息孤島。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在擁有非常龐大的產能。不過,就大部分行業而言,中國製造業還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這一方面固然有中國工業的起步比西方國家晚的因素,但也有產業集中度不夠的因素——很多時候國內一眾中小規模企業與已經壟斷化的國外巨頭競爭,產業集中度不足不僅分散力量,還會產生嚴重內耗。
而5G通信和工業網際網路則是中國製造業升級的一個機會。
目前,我們工廠都是獨立的,彼此之間存在信息孤島,這會造成很多重複投入和資源浪費,加上技術上敝帚自珍,不利於先進技術的擴散和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如果用統一的平台將中國的工廠連接起來,完善工業製造的大數據,飛機合作開發終端、汽車合作開發終端、艦船合作開發終端……在由國家出面主導的公平合理的數據分享條款和規則下,國內諸多企業可以共享各自的數據,通過借鑑他人的經驗和數據,可以提升國內企業在技術上的成長速度,在一些相對落後的領域通過抱團發展的模式,打破過去的門戶之別,逐步實現對國外企業的趕超。而在相對先進的領域,通過強強聯合的模式,可以進一步集中科研資源,進一步保持已經取得的優勢。
5G通信會怎樣改善人們的生活?
隨著5G通信和物聯網時代的來領,萬物相連依然是大勢所趨,人們將會充分享受信息時代的便利。
在智能家電方面,5G通信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未來,物聯網將一切家電連接在一起,我們家中的電視、空調、冰箱、路由器、電腦、微波爐、電飯煲、洗衣機等都連接在一起,而且用戶可以依靠手機在千里之外進行操作。在下班等待公交或地鐵的途中,你可以查看家裡冰箱的食物儲備,命令電飯煲加熱米飯,微波爐加熱食物,空調恆定溫度,熱水器燒熱水,智能電商下載喜歡的電影……這將更有助於實現時間的統籌,使生活更加便利。
在智能出行上,5G通信為自動駕駛提供了低時延高可靠的時時數據連接。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與之配套的傳感器、CPU、GPU、通信模塊、射頻等晶片不斷被開發出來,以及軟體算法、高精度地圖的完善,自動駕駛將會逐步走入人們的生活,這將大幅方便人民群眾的出行,並且能避免一些人為失誤導致的交通事故。
隨身便攜設備的功能也有賴於5G網絡。目前,諸多廠商推出了各自的智能穿戴產品,智能茶杯能檢測水或飲料的溫度,並以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智能手錶能時時檢測佩帶著的脈搏、體溫等健康數據,將來還有可能與醫院的數據中心相連接;智能眼鏡具備拍照功能,一些高端產品還能輔助工程師工作;手機通過與安防監控設備連接,人們可以時刻掌握老人和孩子的情況。但這些功能能夠實現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處於5G網絡之下,如果沒有5G通信網絡,智能眼睛、智能手錶等智能穿戴設備將成為孤例的個體。
對於年輕人創業,5G通信也能起到積極作用。對於想投身製造業的創業者而言,創意和想像力也許並非短板,真正的問題在於將創意變成產品的成本非常高昂——畢竟建廠、購買設備、訓練工人,以及實現低成本的批量化生產需要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對於大多數創業者而言是無法負擔的。當工廠與大眾之間用5G網絡連接起來,並實現工業4.0升級之後,則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在工業生產的淡季,工廠可以將閒置產能以租憑的形式放到網絡上,有創意和想法的創業者可以通過網絡和工廠對接,像操作手機APP一樣輸入產品參數,以獲得工廠提供的定製化服務,產品則會送到約定地點。即便是普通消費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輸入參數,讓智能工廠為自己提供定製化的商品。
對於社會綜合治理來說,通過5G網絡實現萬物相連之後,政府、公司、私人安裝的監控將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甚至是車輛上安裝的行車記錄儀、個人佩戴的具備時時攝像功能的智能穿戴設備也能和相關部門實現數據共享。這樣一來,信息死角將越來越少,加上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不法分子將無所遁形,好人也不再會因為辦案人員的失誤和過去技術的局限性蒙受不白之冤。
對於智能農業而言,各種傳感器可以時時監控智能農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並通過5G網絡與控制中心相連接,控制中心可以根據大數據時時調整農作物獲得的光照、化肥和水分,使農場實現無人化管理。可以說,上述這些功能會產生非常龐大的數據傳輸壓力,而這只能由5G網絡類解決。
總而言之,5G通信有助於改變中國目前「缺芯」的現狀,是未來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深刻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關鍵技術。
【原標題:中國將斥資1800億美元建設5G網絡,5G到底有多重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