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狂丸菌 2017-07-25 11:14
人類創造了機器人,
理所當然地充當著上帝的角色。
然而最近機器人自己當起了爸爸,
竟然學會了有性繁殖這項能力。
這群機器人來自荷蘭,
落戶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實驗室,
由「機器人嬰兒項目」創意及研發,
RoBoGen公司提供硬體方面的支持。
機器人的頭部、身軀及關節,
都由3D印表機製作;
頭部的光感器充當眼睛,
卡片式電腦作為大腦,
USB連接設備可傳輸數據,
充電電池作為能源供應。
機器人爸爸名叫蛛型機器人,
是一隻藍色四足"生物"。
他的每隻足有3D列印部件*2,
伺服系統驅動的關節*2。
機器人媽媽是一隻壁虎機器人,
其身體呈綠色,左右對稱,
足略短,中樞彙集在頭部。
為了讓他們早日約會,
設計師為他們添加了目標驅動,
讓他們共同追逐紅燈。
他們到達紅燈所在的角落後,
便開始交流並評估對方。
評估的標準可量化,
即機器人完成任務的效率,
比如能最先到達紅燈處,
在其他機器人看來就是高富帥了。
如果評估滿意的話,
他們會決定生一個孩子,
(這效率很高了)
雙方會靠近彼此,
做出一些看似親昵的動作。
事實上他們正通過Wifi發射各自的基因,
也就是他們的機身結構和運行代碼。
這種有性繁殖機制會生成新的基因,
通過計算機接收並編譯,
生成建模數據,
最終導入3D印表機,
開始塑造嬰兒的身軀。
嬰兒的身體藍綠相間,
證明了父母基因的隨機性組合;
另外其頭部呈現白色,
也體現出生物學中的基因突變。
(說好的頭頂一絲綠呢)
機器人嬰兒的誕生,
證實了人工進化可以擺脫電腦模擬,
而進入真實世界。
也證實了機器人及硬體可自我進化,
即通過內置的適應性函數自我學習,
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應。
設計師為提升機器人自我進化的效果,
專門建立了模擬生態圈,
其中有出生處、幼兒園及戰場。
新生的機器人在幼兒園學習,
掌握如何進行基本的運動、
以及依照命令完成任務。
之後他們便可宣告成年,
進入戰場嘗試生存,
強者才可擁有繁殖、再生的機會,
而弱者一律遭淘汰並回收。
實驗室中反覆實驗的目的在於,
探索並開發身體與大腦的相互關係,
研究生物學中最原始的進化過程,
在未來可以搭建機器人養殖場,
將工作能力最出色的進行繁殖,
之後大量投入工作運行。
可以讓他們遠赴火星探索,
或是淺入大洋深處開採礦石。
為了機器人軍團占領地球的顧慮,
設計師特意製作了一個"Kill Switch",
即傳說中的「殺手鐧」,
可以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開啟,
會立馬停止機器人的一切活動,
真是比總統的核爆按鈕還厲害啊,
這下不用擔心了。
機器人 3D列印 印表機 生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6/node158153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