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存儲晶片的市場就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由於原材料的吃緊,價格大幅上漲,今年同比價格大概增加了20%左右,這無疑對以大內存為賣點的國產機一次重擊,這也是今年新旗艦發布價格居高的原因之一。
隨著今年十月份蘋果8的發布,這種供應關係得到進一步的惡化,分析師稱蘋果今年iPhone 8的出貨量最多可達1億部,怪不得庫克今年表示對iPhone的銷量下滑並無憂慮。而有消息稱iPhone的起步內存是64GB起,這樣除了可以提高售價外,還因為16GB/32GB已經都不能滿足用戶正常的需求了。當然這對全球存儲市場絕對是一次大的衝擊。
這對於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來說,必須要提前鎖定內存的訂單,甚至被迫付出更好的價格,不然影響到自己下半年產品的出貨那就得不償失了,這也是蘋果公司打壓其他智慧型手機的一種方式,從供應鏈上切斷你的訂單。
更尷尬的事情在於,現在存儲晶片技術的升級過快,對應的投資成本越來越高,使這個行業的競爭門檻逐漸提高,目前只有極少量的供應商可以實現量產,不過遠不能滿足需求,使得一些晶片價格較一年前增長一倍或兩倍。對於小型設備生產商來說,無疑是噩耗。
就像我們熟悉的小米手機總是缺貨一樣,供應量不足實際上是無法接受高價採購原材料的結果使然,小米的手機總是在搶最新的晶片,根據摩爾定律一般新品發布的半年後,晶片價格才會有明顯的跌幅,這時候當初的牛叉定價才有利潤可圖,這也是後期供貨跟上前期嚴重不足的原因。
小米6又在重蹈覆轍,無奈在供應鏈的問題上不斷看著客戶流失。蘋果這一來對國內廠商後半年的晶片採購又是一頓重擊,分析師稱一億部的出貨量預計會吃光下半年的晶片存儲量,不過對蘋果來說不用擔心原材料的問題,國產廠商確是受害者。
國產廠商只能在上半年追加訂單量來緩解壓力,當然也有另闢蹊徑的,比如華為,華為最
蘋果公司在原材料上採購的絕對優勢,也就造成了其的售價上的底氣,大批量的採購不僅打壓了整個市場還提高了自己的貨品價格,所以我看來,對於果粉來說繼續保有iPhone7或者購買iPhone7是最好的選擇。
蘋果的保值形象已經不復存在,以後我相信也不會再次回升。所以買第一手產品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並不明智,建議先入手iPhone7或者手上的機子再等一等,過了年肯定會大幅度降價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