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這是要完啦?一夜蒸發170億!半個韓國正在倒下!

Ct Lim| 2016-10-14| 檢舉

三星電子今天表示,要求所有合作夥伴停止銷售和置換Galaxy Note 7手機。並要求NOTE7用戶關機,停止使用,包括持原裝手機和已完成更換的用戶。三星正與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一起調查手機爆炸起火的原因。美國著名科技新聞網站Recode稱,「三星需要面對的現實是,Note系列已經結束了,Note7不會得到第三次機會了。」

電池不是問題的根源

Note7自上市以來可謂是命途多舛。多國被曝Note7起火爆炸的消息,美國等隨後宣布禁止在飛機上打開這款手機或給它充電,也不能放在託運行李中。隨後,三星回應是電池出了紕漏,宣布召回250萬部Note7。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召回並不包含中國,在中國多起爆炸事件後,三星聲稱爆炸原因是外部引起的,與電池無關,暗指手機爆炸屬於中國消費者人為所致,三星甚至懷疑這是消費者為騙取賠償金的惡性行為,討論要對「主張虛偽爆炸」的兩名中國用戶進行刑事起訴。但不久之後,三星就啪啪打臉了

三星陸續為用戶更換新的「安全機」以後,美國又發生了5次更換後的Note7起火爆炸事故,與此同時,韓國與其他國家也在發生類似事故。

美國安全委員會有人分析認為,起火原因或許並非電池,而是手機本身存在技術缺陷。Note7出事以來,三星一直將原因歸結於電池,原電池生產企業已經停止供貨。如果是Note7技術缺陷導致的爆炸,那麼後續還將產生更多嚴重的問題。

危機中的三星虧的僅僅是錢嗎?

從三星發布的聲明上看,Note7此次召回的總量至少在269萬部(國外250萬台+國內19萬台)以上,按照平均零售價5000元算,直接經濟損失就已經達到了134億元。有國際市場分析師預計,Note7造成的損失將會超過50億美元。

三星宣布停產Note7當天,股價暴跌,跌幅達8%,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1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42億元)。

三星損失的僅僅是錢嗎?品牌名譽的下滑將影響到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

據有關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第二季度的手機市場,三星仍然占據老大的位置,其市場份額達到了22.3%,比去年同期小幅上漲,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手機廠商中,三星是唯一一個銷量同比上升的品牌。

Note7上市時,幾乎所有人都看好這款手機,認為它對蘋果將產生巨大的殺傷力。但隨著Note7的停產,中高端手機市場已經形成了蘋果一家獨大的局面了。

同時,國內手機市場格局也將進一步變化。和蘋果、三星相比,國內手機雖然大多集中在3000元以下,隨著品牌渠道的多年積累,國內一些手機品牌開始往中高端的市場發展,「漲價」已經是一種趨勢,也符合市場的需求。

國內安卓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對全球手機的市場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華為、中興等國產廠商一直都緊盯著三星,此次三星的失誤無疑將給這些牌子衝擊市場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間。

三星是一家龐大的跨國公司,旗下涉及領域甚廣,手機業務只是其中之一。有資料顯示,三星的營收占韓國GDP的20%,僅三星電子一家公司的銷售額就占韓國GDP的13.8%。

Note7的停產並不是三星手機自爆事件的結束,接下來,三星還要為這起嚴重的事故繼續買單。輕的說三星要蒙受巨額財務損失,重的來說,韓國的經濟也將受到此次事件的嚴重影響。

三星的失誤究竟在哪裡?

三星為了搶奪市場先機,趕在了蘋果發布會之前推出了Note7,不惜更改產品規格和生產流程,加班加點縮短交貨日期。三星得知iPhone的新品沒有什麼創新之舉,認為這是一個難得超越蘋果的機會。為此,三星的發布時間提前了10天。

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天,但在原本規劃好的流程中提速卻並非那麼簡單。生產流程的壓縮就必然導致品質把控的問題,起初他們以為是電池品控出現問題,但結果顯示機子本身的品控也存在很大問題。

在各大手機廠商日益追求高性能的背景下,對手機生產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有專家分析,Note7可能是才用了更薄的隔膜材料,但對材料質量控制不嚴出現了工藝缺陷,從而造成了手機的安全問題。

Note7採用的是快充功能,通過提高電壓來提高充電速度,這對手機的要求就更高了。最後倒在了工藝缺陷上,就不算是偶然事故了。

除了壓縮生產流程導致的品控不利,三星在這場質量危機爆發後的反應速度也是讓人失望。從8月19日上市到9月2號第一次召回,三星看似反應很快,但卻發生了誤判,認為只是電池的問題。這也導致了接下來的危機局面,徹底錯失了挽回局面的機會。

尤其針對中國大陸市場,三星反應遲鈍,且有意採取雙重標準。絲毫不顧及消費者的感受,也沒有做充分的說明。每一次產品質量事故都是一次輿論危機,三星採取了最糟糕的方式,導致事態完全失控。對中國消費者存在明顯歧視,就此失去了中國消費者對它的信賴。

三星的反思才剛剛開始

有人或許會說,三星的公關如果再做好一點,把消費者的利益多考慮一下,如果三星再慎重一些,或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危機局面。但這一切都只是如果,事後諸葛亮有什麼用,迷失方向的終究不在少數,又有幾個是完全清醒的呢?

國內手機廠商在不遺餘力挖掘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時候,三星就已經感覺到了危機。這次手機自爆事件對三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三星始終沒有放下自己的架子,趾高氣揚的看著消費者,第一次召回就無視中國消費者的感受,拒不召回中國的Note7。結果爆炸頻頻,才不得不迫於全球輿論壓力召回了全球的Note7,目前為止三星還沒有決定是否永久停產Note7,關於消費者的補償問題也沒有任何說法

這個結果其實是多數人都預料到的,再強勢的企業輸不起市場,一個喪失公信力的企業終究會被市場淘汰。三星在這個時候需要好好的反思反思。

實際上很多企業都存在三星這種跨國企業的毛病,對待中國市場傲慢無禮,嚴重的雙標。從缺陷汽車到宜家的奪命抽屜,那些聲稱顧客是上帝的公司,也就是說說而已。

儘管三星召回了中國市場的問題產品,但很大程度上是問題產品已經停止生產和銷售之後的後續結果,而不是產品監督機制和消費者維權作用的結果。可以說這是三星一次不甘心、不徹底的認輸。

三星召回,只是比發聲明代價更高的危機公關,不代表今後在中國市場的態度會就此轉變。

中國市場也應該進行反思,為什麼這些跨國企業就獨獨對中國市場設立雙標,消費者維權環境又該如何改善呢?對於反覆搖擺的三星公司來說,在中國市場召回是自曝其短的一次失敗,但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還遠稱不上是勝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6/node13018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