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米宣布與中國銀聯合作,正式推出「小米支付(MI Pay)」。小米在活動開始前的預熱新聞稿中宣稱:
小米成為繼蘋果、三星後,首家與中國銀聯達成合作的國產手機廠商,並且也成為全球首家同時支持銀行卡和公交卡的手機廠商。
小米支付的服務形式無需過多介紹。和 Apple Pay 一樣,都是通過手機內置的 NFC 晶片記錄銀行卡的關鍵信息,形成一張只存在於 NFC 晶片上的虛擬銀行卡。綁定了銀行卡的小米支付用戶,可以直接使用手機通過非接觸式 POS 機完成支付。
小米公司副總裁洪峰表示目前全國範圍內共有 1000 萬台 POS 機支持小米支付,初期與 20 家銀行達成合作。
究竟誰才是國產廠商的「第一名」?
在一眾國產手機廠商中,小米對 NFC 支付的跟進算是趕了個早集,數位銀聯和銀行高管也在發布會現場表示了對小米的認可。但小米真的是「首家國產手機廠商」嗎?
今年 3 月 21 日下午,中國銀聯宣布與華為達成合作推出 Huawei Pay 移動支付服務,用戶能夠通過華為手機進行銀行卡的驗證、激活和實現「空中發卡」、線下非接觸支付、在線遠程支付等功能。所以,小米充其量只能算是國內第二。
另外,中國銀聯早已趕在 Apple Pay 正式入華之前發布了同樣基於手機 NFC 晶片的「雲閃付」,只要手機擁有 NFC 晶片,配合對應的銀行客戶端即可體驗雲閃付。雲閃付官網顯示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 48 家銀行均已開展了雲閃付業務。洪峰表示小米支付同樣是一個基於銀聯雲閃付標準推出的服務。
針對特定的作業系統推出集成度更高的移動支付功能是一件好事,既消滅了用戶體驗的割裂感,也為不想用現金的用戶提供了多一種選擇,但身處 Android 陣營的手機廠商或許真沒有必要為了「誰是第一」這個問題產生太多爭論。
畢竟在這個生態體系下,無論蘋果還是小米、華為,都是銀聯布局下的一個合作夥伴。
有關小米支付,我們似乎想得太多了
每當小米推出新產品,各種比較悲觀的想法就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小米支付推出之後,類似的聲音同樣不絕於耳。有的行業人士將小米支付的推出解讀為小米要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硬碰硬」;還有人猜測小米希望利用銀行卡支付為小米錢包的金融服務導流。
然而愛范兒(微信號:ifanr)認為,有關小米支付,我們並不需要像現在這樣過度解讀。
小米向愛范兒(微信號:ifanr)表示現階段小米支付的重點是銀行卡支付,未來將會發展為囊括銀行卡、公交卡以及類似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移動支付系統。在目前已經非常成熟穩定的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中,小米這一套體系並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 2016 年第 1 季度》數據,中國銀聯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中僅占有 0.69% 的交易份額,遠低於支付寶的 63.41% 和騰訊財付通(包含微信支付在內)的 23.03%。這一數據證明即使有了 Apple Pay 和 Huawei Pay 兩大手機 NFC 支付的加成,銀聯依舊沒能在移動支付市場劃到一塊面積可觀的地盤。既然銀聯都未能在這個市場中有充分的話語權,更別提和銀聯合作的小米了。
圖片來自:易觀智庫
另一方面,依託小米手機 5 「全功能 NFC」的手機公交卡功能已經發布了超過半年,可惜目前小米手機 5 僅可以綁定深圳、上海兩地的公交卡,北京、廣東、蘇州、武漢的公交卡還處於公測狀態,小米在發布會上透露希望能在月底之前正式開放給用戶。
如果各位有通過小米直播觀看小米支付發布會,就會發現除了銀聯、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發言之外,小米本身並沒有在發布會上大談競爭對手和移動支付行業,這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佐證愛范兒(微信號:ifanr)的想法——小米支付的推出更像是單純在小米手機的巨大銷量基礎之上為用戶提供一個更加出色的移動支付體驗,是小米手機的加分功能。
題圖和配圖來自:MIUI 官方微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