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計算機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使得人類的交流採用了新的方式, 進入了新的領域。 具體發展過程如下:命令介面—圖形用戶介面—多媒體介面—虛擬現實。
那麼, 什麼是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簡稱VR), 是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Jaron
Lanier)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 其具體內涵是: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 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 其中, 計算機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成為虛擬環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 簡稱VE)。
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
VR。 使得虛擬現實這個科技行業小眾的名詞, 開始為更多業外的人們所熟悉。 在此之前, Oculus主要用於為人們在遊戲過程中創造身臨其境的感覺。
VR(虛擬現實)技術可廣泛的應用於城市規劃、室內設計、工業仿真、古蹟復原、橋樑道路設計、房地產銷售、旅遊教學、水利電力、地質災害、教育培訓等眾多領域, 為其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這些領域需要相應的全景拍攝硬體與VR進行結合來發揮相應的功能。
與VR相對應的全景是怎麼回事?
我們拿起手機點開地圖, 會發現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瀏覽周邊的全景, 這些全景圖片顛覆了我們平面圖片的想像, 在瀏覽這些圖片的時候, 我們會感到觸手可及, 如果結合VR眼鏡來進行觀賞,
更是令人覺得身處其中。 這些全景照片怎麼拍出來的呢?
說道全景照片, 不得不說明一下拍攝全景照片所用的設備--全景相機。
什麼是全景相機?
全景相機, 是將多個超廣角鏡頭, 每個鏡頭對應獨立的CMOS感光元件, 獨立的像素點以及機內處理原件, 通過精確的調教, 整合到一起進行集中的圖像及視頻
輸出。 通過整合的機內存儲器進行圖像處理, 輸出到全景處理伺服器中來做接片縫合, 可形成星球狀全景以及中心軸狀全景。 VR設備使用的全景實景影像部分就是
通過全景拍攝, 通過一系列的處理,
轉換成為VR設備可直接觀看的影像, 帶來身臨其境的影像感受。
目前國內外生產專業的全景相機廠商有upano, 三星, diy-streetview, Teche開發的TE720全景相機均是面向專業化應用。 以及面
向消費級, 可玩性居多的ricoh的theta, blue360。 但是使用級別跨度過大。 欠缺的是准專業用戶可以接受的利於自己使用的部分專業功能, 同時
又能滿足自己需求的全景相機產品。 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快, 研發周期越來越短, 不久的將來, 隨著這些廠商認識到這個市場的前景, 會相應的推出符合人們需求的
不同層級的全景相機。
我們能想像到, 當某一天,
VR眼鏡如果像手機一樣, 普及到
人手一個,相對應的全景拍攝設備也會有一個更廣闊的使用市場,我們可以通過全景相機,來分享我們身邊的每一刻無法用語言來描繪的場景,可以用全景相機來記
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與VR結合,帶給人們一個新的透視感。未來的視頻網站也會依靠UGC內容帶來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