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新!! 傳蘋果有可能放棄"S"系統, 以全新系列登場?!

比卡超| 2016-04-12| 檢舉

據外媒報道,一直以來不少果粉都笑稱蘋果的升級是在「擠牙膏」,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蘋果「一年一小更」的尷尬。現在,蘋果CEO庫克都已經承認iPhone銷量有可能會出現首次下滑,這意味著iPhone產品線或將會迎來調整。

傳iPhone或放棄「S」機型(圖片來自騰訊)

報道稱,這一調整可能會體現在iPhone的更新模式上,我們知道 iPhone 一般會採取「兩年一大更,一年一小更」的策略,體現在產品上就是「s」系列的存在,不過考慮到用戶換機周期變長的問題,蘋果很可能會砍掉「s」機型,從而保證每年一(大)更新的節奏,對iPhone的外形以及內部進行升級,加快產品更迭速度。

外媒指出,蘋果升級小年和「s」版本的做法,導致手機銷量萎靡和換機周期變長,因為由於升級內容太少,消費者不願意購買s版本手機。上述分析師指出,和過去相比,今年升級周期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加嚴重。

業內一般認為,蘋果去年推出的iPhone 6s銷量令人失望,因為和舊版相比升級內容太少。據報道,蘋果已經削減了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和代工廠的訂單,導致一些廠商出現零部件庫存。

如果變為「一年一大更」的話,可能會瞬間吸引不少新用戶,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到時是否又會有果粉抱怨蘋果更新太快呢?

蘋果可能放棄iPhone的S系列,直接加速每年手機的更新幅度。

它是蘋果放棄兩年的4寸螢幕,後來看到還是有無數人購買4寸屏的5s,於是不得已推出的產品。

以下文章來自寒木釣萌的頭條號:

4 英寸的iPhone SE今天如約而至。

2015年11月,在下曾經在這篇文章iphone7要出4英寸,你買不買?中做過如下調查:

如果iPhone 7出4英寸版,你會購買嗎?

結果顯示,有5萬人參與調查,表示願意購買的高達62%

iPhone SE不叫iPhone 7,它倆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在同一年上市。

不管怎樣,蘋果終於承認,人們對於4英寸螢幕手機的喜好。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蘋果高級副總裁Greg Joswiak也承認了這一點。

喬布斯沒有錯

如今,要想買一部高性能的4英寸手機,可選範圍很有限。這幾年來,各廠家都往大螢幕方向走,就好像一時間,所有人全都喜歡大屏手機一樣。

但是其實,這是一條被帶歪的路。

幾年前,蘋果公司清一色都是4英寸手機,其他手機廠商,為了提高競爭力,於是發力大屏手機,果然,這招好使,好使極了,三星等手機廠商,尤其是三星在大螢幕上獲得了很大成功。

喬布斯走後,庫克跟隨大螢幕的步伐,這沒有錯,大螢幕確實有很多人需求,而且需求很大。錯誤的是,庫克全盤放棄了4英寸的iPhone,從 iPhone 6開始,他們只推出兩款,一是4.7寸的 iPhone 6,一是更大的 iPhone 6 Plus,到 iPhone 6s,情況依然如此,還是4.7寸的 iPhone 6s和5.5寸的 iPhone 6s Plus。

結果如何?

兩年前的iPhone 5s大賣,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蘋果高級副總裁Greg Joswiak說:「去年我們賣出了3000萬台4英寸iPhone手機,今天我們將介紹更小尺寸的iPhone。」

一年就售出那麼多4英寸手機,確實值得他們驕傲,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蘋果公司對市場的判斷,對用戶的需求判斷,曾經出現了錯誤。

從這方面來說,他們沒什麼值得驕傲的,是用戶強行把蘋果公司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不是他們自己的大腦把他們拉回來的,對用戶的需求,出現了長達兩年的判斷失誤,這對於一個大公司來說,是比較致命的——如果長此以往都這樣的話。

誠然,其他公司為了競爭力,紛紛推出大螢幕手機,以期跟4英寸的iPhone 5s拉開區別,其他公司的做法在戰略上是上上策,而蘋果公司看到其他公司獲得成功後,慌了,急忙跟進,這說明,蘋果公司在「大螢幕」上並沒有引導潮流,他們只是在模仿,看到別人成功了,就去模仿。

模仿的時候呢,又全盤放棄自己固有優勢——長達兩年沒有推出一款4英寸的新手機。結果,用戶去年就購買了3000萬台4英寸的老舊機型,於是,他們這才回歸。

總結一下就是:大螢幕手機,是其他手機公司引導蘋果進入的,而重新推出4英寸小螢幕,又是無數用戶用自己口袋裡面的錢強行把他們拉回來的。

那麼,蘋果這麼大的公司,難道就沒有一點先見之明嗎?

還真是沒有(至少在這兩件事上是這樣的,你再是怎麼果粉也無法否認)。

一小部的一大步

蘋果將iPhone SE說成是「一小部的一大步」,廣告詞說得很好,iPhone SE目前確實是4英寸上最好的手機。

但是,從發布日期和名字上,蘋果公司依然沒有把4英寸的機型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蘋果公司似乎在向用戶暗示:推出4英寸手機實屬無奈,我還是建議大家購買4.7寸的iPhone和更大尺寸的Puls。

為什麼這麼說?

先讓我們來看看,最好的做法是什麼:

在推出iPhone 7的時候,一下子推出3款機型,分別為:

4英寸的iPhone 7 SE;

4.7英寸的iPhone 7 ;

5.5英寸的iPhone 7 Plus;

如此,用戶一下子就明白,這三款手機的技術性能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只是螢幕大小不同而已,在cpu晶片等硬體上不存在代差。

於是,用戶在購買時,就不存在各種糾結和猶豫了,各取所需。

然而目前是什麼情況呢?

iPhone SE的cpu、相機等硬體,跟去年9月推出的iphone 6s(1200萬像素)是一樣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年購買了iPhone SE,那麼你是買去年的硬體,而不是今年iPhone 7的硬體。這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內心是不爽的,憑什麼我購買最新的手機,而硬體的技術參數卻還停留在去年?既然這樣,那我為什麼不購買今年的iphone 7呢?這才是最新的手機,最新的硬體。

對於不少用戶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會這麼想:甲和乙同一年購買的手機,但甲的手機,硬體落後乙的一年,於是,使用年限上就要比乙少用一年。

用戶並不是真的過度關注硬體,他們真正關注的是使用年限。

例如,3到4年後,有一些新功能會推出,但有可能,這種功能,只能是某一年的硬體才能跑得動,此時,就比較麻煩了。用戶關注的是這個,這種事他們見多了。

我們當然樂意見到蘋果公司推出4英寸的iPhone,但我們更願意同一年推出的4英寸版本跟4.7寸的iPhone沒有硬體代差。

「誰叫你喜歡小螢幕呢?誰叫你的手小呢?既然你喜歡,既然你的手小,就不要介意硬體落後一年這些小事了。」

顯然,讓習慣小螢幕的用戶做出這樣的妥協和糾結,並不是一件很妙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6/node10168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