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朕為你建的故宮--說說中國四大故宮的歷史。

關於故宮的歷史實在複雜

北京故宮、南京故宮、瀋陽故宮、台北故宮

光故宮就有四個

下圖是大家比較少見到的瀋陽故宮

像阿房宮、大明宮、熱河行宮、偽滿皇宮

也是皇家宮殿,不過這些先不提了

還是要挑重要的說一說

普遍熟知的就是北京故宮

故宮的歷史要從南京故宮開始扒

南京故宮就是明故宮

朱元璋主持,建造期:1366年-1392年

它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

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北京故宮也以此為藍本

下圖就是《洪武京城圖志》南京皇城圖

明故宮早已不復存在了

被太平天國徹底燒毀

如今的明故宮一片瓦礫,僅存遺址

現在是個大公園,只剩石頭了

阿房宮、未央宮、大明宮這些都是同樣命運

中國建築都是木質結構

一把火就什麼也不剩了

中國建築通常隨朝代一同滅亡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所建

明朝的都城在南京,不過他非要在北京新建

建造期:1406年-1420年

下圖是清代北京城平面圖

朱棣曾經是燕王

被朱爸爸安排在北京吃沙子

朱元璋一死他就殺回南京

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

朱棣繼位後就計劃遷都北京

一是方便抵禦蒙古

二是自己多年根基就在北京

於是在北京建了故宮

北京故宮成了明清兩代帝王的居所

目前故宮文物數量超過100萬件

原本數量應該更多

經過了幾個主要的事件:

搶!

先是被八國聯軍掠奪了2萬件

(女史箴圖現存大英博物館)

賞!

又被溥儀以賞賜為名帶出宮1.2萬件精品

(遼博精品都是溥儀帶去東北的)

藏!

最後北京故宮文物由於戰亂被迫南遷

經歷了三次大規模遷移

北京→上海→南京→四川、重慶、貴陽

最終轉移到了台灣60萬件

轉移過程也有遺失或轉交

上海博物館與南京博物館目前實力很強

和文物南遷也有關係

(目前幾家大型博物館就此事還不斷撕逼)

中間有個小插曲就是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清入關前使用的的宮殿

建造期:1625年-1636年

清入關後就遷都北京了

瀋陽故宮作為「行宮」

地處東北天氣寒冷,皇帝也很少來

叫「冷宮」更貼切

想去瀋陽故宮看文物就死心吧

好東西都被運到北京故宮了

只留下了一些「日用品」

文物數量與質量遠不及北京和台北

並且還不一定把寶貝拿出來展

不過建築倒是可以看看的

以上這三個故宮都住過帝王

唯獨台灣這個就沒有

台北故宮與北京故宮實力相當

藏品數量近70萬件

匯集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

國子監、頤和園、北平圖書館的精品

由於時間緊迫,僅轉移了2個月

(如果時間充裕,後果不堪設想)

遷台文物標準 「銅器須居其大宗, 一切重器悉在其內, 瓷器須選出各時代之代表作品, 書畫以歷代帝後像為主, 明太祖御筆及宋版書等亦在其中。」

1965年在台北興建現代化博物館

就是現在的台北故宮

2013年又擴大建設了南院

至於哪家故宮更厲害呢?

宋代繪畫、五大名窯和明代官窯瓷器

台北故宮的優勢明顯

藏品數量與完整性上,北京故宮地位無人能及

論參觀體驗上還是台北故宮略勝一籌

南京故宮:卒

瀋陽故宮:看建築

北京故宮:看建築+文物

台北故宮:看文物

台北故宮少而精 北京故宮多而雜

兩地藏品的綜合,才算是完整的故宮

政權來來去去,可是文明仍會持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814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