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前,中國守軍到底斃傷多少日軍,其中包括一名少將

Joon Si ...| 2016-03-21| 檢舉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在這之前的幾天,中國守軍依託南京城垣,進行過一場悲壯的抵抗,是為「南京保衛戰」。

有點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很多人只記住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痛和血腥,卻忘卻或者不了解南京保衛戰的悲壯,不了解中國守軍在那場敵我懸殊的戰鬥中,曾如何英勇地戰鬥。

石頭君看過的一些著作甚至說,在日軍的攻擊面前,南京守軍不堪一擊,怯懦避戰,只打了兩三天,南京就城破了,似乎南京失守的原因,都要歸咎於守軍身上。

南京保衛戰中的守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司令唐明智。

看到這樣的言論,石頭君很生氣,這些不負責任的說法,無視了中國守軍的英勇和頑強。

最近公布的研究數字已經表明,南京保衛戰中陣亡的中國軍隊中校軍銜以上的中高級軍官為47人,其中將官八人(不含追贈),中校以上的軍官39人。

南京保衛戰之殉國將領蕭山令。

南京保衛戰之殉國將領易安華

從中國守軍陣亡的中高級軍官多達47人這一數字,就能想像守南京的中國軍人是如何忠勇、頑強,如何的實戰不退,與南京共存亡。

南京保衛戰中,日軍死傷慘重(這成為日軍發動南京大屠殺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在這場戰役中,日軍究竟死傷多少人呢?、

可惜的是,這個問題一向比較模糊,尚無明確答案,學術界並做過深入研究。

石頭君根據讀到的史料,結合對專家的訪問,試著對這個問題做一個初步的分析。

殺到南京城下的日軍。

南京保衛戰中守衛南京城的作戰,實際上只持續了四五天,但戰況卻異常激烈,為抗戰爆發以來所少見

就連在日方戰史記載和參戰官兵回憶中,也能頻頻看到己方死傷慘重的記載。

日方資料《南京攻擊戰況統計報告》記載,南京保衛戰中,日軍「戰死八百,戰傷四千」,也就是說共傷亡四千八百人,這個數字顯然太低,不僅不符合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消滅日軍的實際情況,也與日方自己的軍事文獻、軍事資料披露的數字相矛盾。

舉例來說,日軍進攻南京作戰中,幾支主力部隊中,第6師團(谷壽夫)傷亡1190人;第16師團(中島今朝吾)傷亡接近兩千人;第9師團(吉住良輔)傷亡1616人(數字出自日軍第6、16、9師團的「作戰經過概要」)。

僅這三支部隊的傷亡數就接近五千人,不包括其他部隊,由此可知,日方所說的南京作戰中傷亡4800人並不準確。

日軍將斃命同伴屍體搬下陣地。

日軍占領南京城牆。

占領南京作戰中的日軍將領,作為谷壽夫。

日軍戰史《中支那方面陸上作戰經過概要》統計,在「南京追擊戰」中,日軍傷亡人數約為26000人。所謂的「南京追擊戰」,除了在南京城外城內的激戰外,還包括日軍在蘇南、蘇北、蕪湖等地的戰鬥。

江蘇省社科院著名民國史學者孫宅巍研究員推斷,在這26000的傷亡數字中,在進攻南京作戰中,日軍損失的兵力在1萬至1.5萬人之間。

日軍將南京城牆炸塌。

中方的記載和媒體的報道、,也零星記載了一些日軍傷亡數字。比如《陸軍第五十一師戰鬥詳報》記載,12月5日至12月7日,51師在江寧淳化附近「斃敵二百餘,傷三百餘名」;

12月10日,《大公報》報道,光華門激戰中,日軍「遺屍五百餘具,僅十餘人生還」;

《陸軍第六十六軍戰鬥詳報》記載,在唐生智下達撤退命令後,66軍等部在仙鶴門附近還「斃敵兵三四百名」。

中方的報告較為零星、分散,但全部綜合起來,日方的傷亡數也達到了8600餘人。

南京保衛戰中的中國炮兵陣地。

日軍炮轟紫金山。

綜合分析中日雙方資料,在南京保衛戰中,日軍傷亡總數應該接近1萬人。

南京保衛戰和南京大屠殺中,中方參戰兵力約為15萬人,根據史料判斷,最終約有五萬中國守軍撤離了南京,其餘十萬人,或在戰鬥中陣亡,或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殺害。

而日方資料里對中國軍隊兵力損失的有兩個數字,一個是9.45萬人,一個是10萬人出頭。和中方的記載大體一致。需要注意的是,中國軍隊在南京損失的10萬人,只有一小部分是在作戰中陣亡的,其他大部分軍人是在放下武器後被日軍屠殺的。

石頭君認為,南京保衛戰中,中日雙方在戰場上傷亡的數字應該是較為接近的,中國守軍的堅守作戰,取得的戰績也是極為出色的。

舉例來說,中華門、中山門、光華門三座城門,是南京城垣作戰中戰鬥最激烈的三個地方,這三處城門始終控制在軍隊手中,一直到撤退命令下達後,中國守軍主動撤退,日軍才得以進駐。

南京淪陷期間,依然留有戰火痕跡的光華門。

在南京死傷的近萬名日本侵略者中,也有不少中高級軍官被中國軍隊擊斃。

日軍野戰重炮兵第十四聯隊(該聯隊原屬於野戰重炮兵第六旅團,南京進攻作戰期間配屬谷壽夫第六師團)聯隊長井手龍男大佐1937年12月12日下午,在南京城南金陵兵工廠附近被中國守軍擊斃。

該聯隊第一大隊第二中隊觀測小隊長梶村止日記記載:「昨天下午四時三十分,聯隊長在(金陵)兵工廠宿營地附近的道路上視察時,突然。一發迫擊炮彈落在他的身邊,聯隊長受了重傷(右胸下部)。第二天即本日上午8時,他終於停止了呼吸……」

被中國守軍擊斃的日軍井手龍男大佐。

井手龍男是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擊斃的最高級日本軍官,死後被追贈為少將。

日軍序列中的聯隊,相當於中國的「團」,但其戰鬥力甚至遠遠超過當時中國軍隊的一個師。在兵力懸殊、武器懸殊的抗戰初期,要擊斃一名日軍聯隊長,非常不容易。

淞滬會戰打了三個多月,也僅僅擊斃了兩名日軍聯隊長,分別是第3師團第6聯隊長倉永辰治、第101師團第101聯隊長加納治雄 ,這兩人均被追贈少將軍銜。

其他在南京保衛戰中,被擊斃的日軍中級軍官,還有第九師團第三十六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伊藤善光少佐(被擊斃於光華門,追贈中佐)、第九師團第三十五聯隊第三大隊菅原梅吉少佐(被擊斃於紫金山,追贈中佐)、第一一四師團第一五〇聯隊第二大隊大隊長兒森高槌少佐(被擊斃於雨花門內,追贈中佐)。

另外,還有網友指出,1937年12月,日軍18師團工兵12聯隊聯隊長井澤新戰死於南京,死後被追晉少將,但還沒有更多的資料證明這一說法的真實性。

日軍在南京建的各種紀念碑、墓碑,埋葬的都是在南京城下斃命的日軍官兵。

石頭君最後要說的是,南京大屠殺的慘烈是不容否認的,但保衛戰中中國守軍的英勇頑強、浴血殺敵也是需要永遠記取的。

須知,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大部分中國部隊,是在淞滬戰場上打殘了的部隊。本身就不完整,手中的武器,更是比日軍落後幾十年。

南京保衛戰中,這群寧死不屈的血性軍人能夠取得斃傷日軍近萬人的驕傲,他們擔得起後人對他們永遠的紀念和尊敬!

電影《南京!南京》中劉燁等扮演的中國守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717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