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勝利後,毛主席為什麼非要等上三個月才發動渡江戰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與國民黨軍隊展開遼瀋,淮海,平津三次大規模的戰役,基本上已經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全面的基礎。按說三次大戰已經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中的大部分主力,我軍應該不加懈怠,對國民黨殘餘勢力進行乘勝追擊,不給他們留下喘息的餘地。
連毛主席在後來的詩句中都寫道:毅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可實際情況是,等到渡江戰役打響第一槍的那一刻,已經是1949年4月20日。那麼為什麼要有這三個月的空擋呢?
在解放戰爭中,我軍的武器裝備一直是比不上有美國加以支持的國民黨軍隊的,當然,這也更加顯示出我們的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的方式取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正視敵人在武器裝備上優於我軍的事實。在錦州之戰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很是強大的戰爭武器。一艘名叫「重慶號」的英國造巡洋艦。
錦州戰役打響前夕,蔣介石下令重慶號北上支持國軍與共軍作戰。要知道這個鐵傢伙的火力可是非一般的猛,據說一個炮彈打出去,足以摧毀一個連的戰鬥防禦工事。但就當這艘戰艦靠近錦州的時候,由於海陸位置的限制,以至於其不能準確射擊,甚至於誤傷國軍。不得已提前退出了戰鬥,返回上海港口待命。
這艘艦船的時任艦長叫鄧兆祥,留過英,是國民黨軍隊中出了名的海軍通。而他所指揮的這艘重慶號,堪稱是國軍海軍的主攻手。錦州戰役本是他第一次上陣作戰,卻因為客觀原因不得不退出戰鬥,以至於沒有見識到這位海軍通的威力。
可遠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卻早已注意到這個人和他所代表的海軍艦隊。雖說國民黨已經是走投無路,可解放軍部隊一直都是陸上作戰,一旦涉及渡江,面對國軍強大的軍艦,必定是一場苦戰,是更多的流血和犧牲。
錦州戰役一結束,毛主席便立刻表態,不論付出多少努力,一定要把這個鄧兆祥和他的重慶號爭取過來,他甚至親發電告知華東軍區,只要有可能,就務必要把這個人爭取過來。
毛主席一輩子行兵打仗,不可能想不到國民黨的海軍戰隊,如果能爭取到國民黨海軍部隊的投誠,對於渡江戰役的勝利將是天大的功勞。事實上,我軍也早已經為了這一天做準備了,當時的重慶號上已經有了我方的秘密人員,並且成立了重慶軍艦士兵解放委員會。
當時,蔣介石方面已經下令全部軍艦內調長江,準備利用裝備優勢為自己最後爭取一個機會。毛主席時下也在西柏坡為軍艦的事情勞神費心。萬般焦急的時刻,對鄧兆慶的工作取得了成效。
1949年2月25日,鄧兆慶在我黨同志的幫助下宣布起義,並從上海開撥,把重慶號開往煙台解放區。隨後不久,在鄧兆祥同志的影響下,國民黨海軍第2艦隊司令林遵率包括驅逐艦、巡邏炮艇、登陸艇、補給艇等25艘艦船在南京江面起義;國民黨海軍第三機動艦隊在彭楚才等人領導下,率領23艘艦艇在鎮江江面起義;海防第一艦隊旗艦"長治"號在長江口外暴動……近百艘現代艦船和海軍人才與鄧兆祥同志一起,成為了我們組建新中國人民海軍的最骨幹力量。
1949年4月20日,就在鄧兆祥同志率領「重慶」號起義兩個月之後,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並順利取得了勝利。這一次勝利,徹底標誌著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的失敗,也意味著一個自由,富強,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將出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現在,這個老人為我國革命勝利作出的貢獻,同樣值得歷史銘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7168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