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派五星級上將馬歇爾以他特使身份來華,名為調停國共爭端,實則是推行美國政府扶蔣壓共、扶蔣反共政策。
為了討好美國,蔣介石不惜降低元首身份,親自到機場迎接馬歇爾,然而這樣的恭候並沒有給這位顯赫的將軍留下什麼印象。
中 共代表周恩來令馬歇爾耳目一新。兩人交談時,馬歇爾睜大了眼睛,他沒有想到面前的這位共產黨代表竟有如此淵博的世界歷史知識。兩個人的談話很快在愉悅中進 行,周恩來闡述了我黨的主張和立場,並坦誠地表示:中國人民對日本抗戰整整 8年,如果從「九一八」算起,已經 14年了,犧牲重大,中國不能再有內戰。

馬歇爾認為周恩來所講有理有據,態度誠懇。
之 前,蔣介石實行關外小打關內大打方針,在東北燃起內戰之火。為解決東北問題,周恩來與美蔣代表多次商談,終於在1946年3月27日三人小組簽定了《調處 東北停戰的協定》。然而蔣介石無視協定,東北不僅沒有停戰,而且戰火升級擴大,隨之長春成為問題焦點,國民黨軍隊準備進攻長春。
民 盟向國共兩黨提出建議熄滅東北內戰之火,我黨代表周恩來表示接受。國民黨代表陳誠則拒絕,認為東北不能停戰。然而由於國民黨援兵15日之內趕不到長春,陳 誠又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表示願意停戰,虛晃一招以待援兵。於是,周恩來審時度勢,建議黨中央派兵進入長春,黨中央採納。4月19日我民主聯軍進入長 春,4月下旬又占領哈爾濱、齊齊哈爾。5月初,蘇軍基本撤出東北。

事後,周恩來找馬歇爾商談,說明中共願意執行3月27日指令,而國民黨違背指令,武力占領我方7個城市,我方遂也占領長春。他們既然不遵守這項條款,我們也只能被迫採取自衛行動。蘇軍既將撤完,東北已無接收問題,因此不應再有軍隊調動,東北應無條件停戰。
對周恩來有理有據的雄辯,馬歇爾無言以對,但他從心裡佩服周恩來的機敏過人。事後,他對民盟大佬張君勱、羅隆基說:他從未遇過像周恩來這樣厲害的對手,是他遇到的最出色的交涉家。
1946 年5月初,蔣介石準備派重兵進攻我中原解放區,把戰火由關外燒向關內。周恩來聞知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在三人小組會上爭取我中原解放軍北撤,另一方面積極做 馬歇爾工作。在關內問題上,馬、蔣持有不同意見,馬歇爾不願意看到關內戰爭全面爆發,使他調停工作徹底失敗。周恩來抓住他這一心理進行爭取說:政府軍隊將 在5月4日至9日之間向中原解放區進攻,這是新的全面內戰,我方將自衛反擊。為制止進攻,希望政府派代表到湖北協商解決我中原部隊轉移問題。
馬歇爾贊同周恩來建議,主張制止中原戰爭。隨後三人小組趕赴宣化,簽定了停止中原戰爭的協定,這為我中原大軍轉移、突圍贏得了時機。這一舉措,是周恩來牽了馬歇爾的鼻子。

1946 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美蔣公然站到一起,為了庇護蔣介石,美方代表提出最後否定權問題,遭到周恩來嚴辭拒絕。周恩來採取後一策略,鬥爭矛頭指向美,揭露美 蔣和平騙局,把第三方面力量爭取過來。最後,無奈的馬歇爾只好宣布「調停」失敗。這個地位顯赫的美軍五星級上將,最終敗給了周恩來。
1946年11月,馬歇爾返回美國。1947年1月,他出任美國國務卿,6月提出「歐洲復興計劃」,人稱「馬歇爾計劃」。1949年1月,馬歇爾辭去國務卿職務。1950年9月至1951年9月任國防部長。1953年,馬歇爾獲諾貝爾和平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