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蔣中正當年運到台灣的黃金到底有多少?這些「國脈民命」是從哪搜括來?

1948年至1949年,戰場上蔣中正節節敗退眼看大勢將去,他考慮要另起爐灶,而其中關鍵就是要有本錢,那就是上海金庫的黃金。他密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把上海中央銀行的國庫黃金運往臺灣。

1948年12月1日午夜,一艘偽裝成破爛不堪的貨船,停靠在上海外灘江邊,這便是上海解放前夕蔣密令往臺灣搶運黃金的船。

據當時的中央銀行稽核處處長李立俠回憶,這次搶運的黃金前後分成三批:第一批,也是最主要的一批,為200多萬兩,直接運到臺灣省基隆港;第二批運走52.2萬餘兩;第三批由湯恩伯親臨央行運走19.8萬兩,這時離上海解放已不到10天了。前後三批,共運走黃金277萬多兩。同時搶運到臺灣的還有3526.9萬銀元,另有1537萬美元。

1949年1月28日,上海總領事恰伯特發給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一份電報稱:200萬盎司黃金已轉移臺灣。上海尚存80萬盎司,其中50萬盎司以上正在運輸中。

根據《黃金祕檔》這本書的記載,除了走海路運黃金之外,還有空軍運輸機的參與。

1949年1月1日,從上海海運60萬兩黃金,其中10萬兩到廈門鼓浪嶼,50萬兩到臺灣。

1949年1月20日,90萬兩黃金從上海海運到鼓浪嶼。

1949年,空軍從上海江灣機場、南京明故宮機場空運55.4萬兩黃金到臺灣松山機場。

1949年5月24,國軍從上海撤離,最後運出19.6萬兩。

1949年10月1日,鼓浪嶼的黃金被悉數運到臺灣,共有22萬兩。

上海淪陷後,解放軍第一次進入中國銀行的金庫,至少有3個籃球場大小的金庫,裡面空空如也。據上海地方誌的資料,國民黨政府離去後,上海所有銀行金庫的黃金,僅剩6180兩,是原來國庫黃金的百分之一。

那麼,蔣中正從大陸運到臺灣的黃金共有多少呢?

民進黨陳師孟曾去過金庫檢視。他說,當年蔣運到臺灣的黃金估計有三百多萬兩,它們形狀不一,多為當年用金圓券從民間換來,且成色不足,很多只有92%,根本達不到99.99%的可用標準。

民進黨估計為300萬兩,中央銀行稽核處處長李立俠認定277萬兩,大陸《中國通史》數字也是277萬兩。兩個數字差距並不大,可以認定277萬兩這個數。

運到臺灣的黃金,所有數量和規格被分類、分散存放在密不透風的保全系統。曾進入金庫考察的立委盧秀燕說:進到金庫,猶如進到金山的感覺!

俞鴻鈞在運送黃金到臺灣過程中立了大功,1950年2月,他第三度出任遷臺的中央銀行總裁,成為臺灣金融的第一大老。

大江大海的1949,由於國民黨政府搜刮黃金,民間自然跟著炒作,一張去臺灣的船票,就要付出一條大黃魚(金條)和一條小黃魚的代價。

也有人因為黃金而付出生命,運送黃金的一個士兵偷了一塊金磚,被公開槍斃。

這數額巨大的黃金是哪來的?抗戰勝利後,美國一次性交付中國4億美元的補償。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將其中的2.5億美元兌換成黃金645萬兩,分批運回國內。同時,國民政府接受了南京汪精衛偽政府在歷年中所沒收的黃金,數字達49.5萬兩。

大陸軍民撤退陸續抵達臺灣達兩百餘萬人。而臺灣生產落後,物資不足。當人口一多,物價有如脫繮之馬節節攀高,直線上升。省主席陳誠等人焦頭爛額,於是動用從上海搶運來的黃金,進行救命,終於使得臺灣金融趨於穩定。

吳興鏞在《黃金祕檔》一書中說,當年這筆黃金現今約相當於臺灣800萬軍民每人平均分到一英兩黃金或50美元……如果沒有這筆黃金及等值的純銀及外匯,那麼臺灣1949年至1950年用什麼來支付軍餉民薪、購買軍實米糧、進口汽油零件及填補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的年預算赤字?

吳興鏞說:另選單純環境其實指的就是臺灣,而黃金正是蔣可以另起爐灶的火種。

蔣本人曾作過如下評述:政府在搬遷來臺的初期,如果說沒有這批黃金來彌補財政,經濟狀況早已不堪設想,哪裡還有今天這樣穩定的局面!

蔣經國則稱這批黃金為全國同胞血汗之結晶和國脈民命。

小弟我小時候,就曾聽爺爺爸爸說過這段故事。假如沒有這批黃金,台灣現在可能會更苦哈哈,甚至早就被「赤化」的可能性很高。雖然兩蔣許多事跡被大肆批評和詬病,不過我個人覺得帶走黃金這件事,也算可圈可點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607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