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人為什麼不敢在廣西「三光政策」?

John Le ...| 2016-03-16| 檢舉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歷史,聊一聊你所不知道的廣西抗戰故事。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地處邊疆的廣西軍民貢獻巨大。

。。。。。。。。。。。。。

廣西地屬邊陲,自古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在明朝以前的歷朝歷代,是許多重犯的流放地,文人(如柳宗元),罪犯都被迫在此地流放,加上環境惡劣,「民氣強梁」、民風驃悍,饒勇好鬥。

廣西山地丘陵地理結構,兵勢如水的戰爭定律在特殊的域發揮著普遍的作用;臨近越南,古代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和越南的戰爭不斷,廣西往往成為主戰場,以致民風驃悍;而且廣東和越南在歷史上對廣西軍事的發展提供了來自海外的理念和資金支持;再加上廣西民族團結,因宗教和宗族形成的鄉土意識濃厚,遇到外侵易形成團結一致抵禦外辱的思想。

。。。。。。。。。。。。

時間追溯到1937年6月,中共與桂、川聯合抗日綱領在桂林簽訂,標誌著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首先在廣西形成,並推動了全國性抗戰的發動盧溝橋事變後,在日寇鐵蹄不斷踐踏中華大地的危急形勢下,為保家衛國,廣西以既有的民團組織為基礎,迅速動員數十萬軍隊開赴華中戰場。

(△「鐵軍」第173師)

日本人在廣西很難搞大屠殺,為什麼?

因為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少孩童,人人都是戰士。

僅1937、1938兩年,廣西輸送到前線的兵力就已達34萬。

在八年抗戰中,廣西一共抽調100萬兵力投入前線。

考慮到當時廣西全省人口只有1320萬,因此,就人口比例而言,出兵率居全國第一,還有250萬到300萬廣西人從軍出征和支前,平均4個廣西人中就有1個人直接或者間接地參加了對日抗戰。

(△抗戰期間廣西徵兵)

(△抗戰廣西軍隊)

廣西士兵的軍事素質上乘,戰鬥意志頑強。廣西將領足智多謀、驍勇善戰、戰功顯赫。廣西還是抗戰的大後方,廣西各族民眾勇於奉獻,平素節衣縮食,戰時或無私捐助抗戰軍隊,或充當民工搶築桂越國際交通線、盟軍飛機場,為爭取勝利盡力。

(△抗戰期間的廣西空軍)

(△廣西空軍飛行員與蘇聯飛行員)

還記得台兒莊血戰嗎?

你知道數萬廣西子弟兵參加了淞瀘會戰嗎?別人只記住了的十九路軍。

廣西子弟兵是77事變後第一支奔赴抗曰前線的地方部隊。

廣西部隊最初番號為第五路軍,後來第五戰區成立,李宗仁為司令長官,出省作戰的廣西部隊大多歸第五戰區調度。

隨著歲月流逝,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大捷、發生在南寧附近的崑崙關大捷仍深存人們的記憶,但廣西對抗戰的其他貢獻還為人知之不多。

(△崑崙關大捷)

在這樣的背景下,首部全景式反映廣西軍民抗戰的五集歷史文獻紀錄片《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廣西抗戰紀事》誕生,它揭示了「民族大義,鐵血忠魂」的史實。製作紀錄片《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既是在抗戰老兵不斷凋零的情形下進行搶救式的影像紀錄,也是通過該片的播出,弘揚抗戰時期廣西各族軍民愛國愛鄉的偉大犧牲精神。

廣西各族將士和民眾在抗戰中卓越而獨特的貢獻,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對全民族抗戰新格局的形成和取得最後勝利,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一段有口皆碑的民族記憶。

。。。。。。。。。。。。

在本片中還出現了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放點截圖,大家感受一下!

廣西青年學生軍

抗戰中國軍人、士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607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