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代宗師葉問憑什麼「斷言」徒弟李小龍會短命?

國際頭條| 2017-05-10| 檢舉

揭秘一代宗師葉問憑什麼「斷言」徒弟李小龍會短命?

葉問——詠春拳宗師、李小龍師傅

葉問簡介

葉問簡介:葉問(1893年—1972年),本名葉繼問,曾經改名葉溢,祖籍廣東南海羅村鎮聯星譚頭村。出生於廣東佛山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學識淵博。為詠春拳發揚人,師承陳華順、梁贊。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封門弟子是梁挺,被讚譽為「一代宗師」。1972年在家與世長辭。

葉問在原傳統武術言傳身教的授業方式上,將原博大精深包含武術套路與心法(訣語)的傳授方式,拆改成一個個簡單通俗的動作名稱(如攤、掌、膀、伏、抌、捶等),讓詠春拳以最顯淺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傳揚開來;及至其後子弟門人孜孜努力,將詠春拳傳遍全球,成為一系名拳。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於二十二年間,把詠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詠春拳成為世界知名拳術之一。而且葉問的武德人品已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跡,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罕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葉問以崇高的武德,推崇詠春拳的發展,堪為一代宗師,最終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一代宗師葉問在弟子李小龍入門時斷言李小龍「短命」,而後來的事實竟然應驗了。就是在他以79歲高齡去世的第二年,李小龍33歲英年早逝。

葉問是神算嗎?當然不是,葉問的判斷是因為他看到了李小龍性格中致命的弱點。

1954年,14歲的李小龍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正式成為葉問的門徒,他在這裡深造了6年。

那天早上,李小龍的出現,讓葉問眼前不由得一亮。他帥氣,強健,應該說,是個有天賦的學生。而且,他學習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他每天下午3時從學校里放學後,就背著書包到葉問的拳館練武。他甚至在路上也邊走邊出拳,真正的拳不離手。很快,他就成為當時香港聞名的小武痴。按說,葉問應該高興才對。但是,作為師傅的他,亮起來的目光卻很快黯淡了下去。拳館的人都很奇怪。終於有一天,葉問開口了,所言令聞者大驚,他說李小龍是 「短命種」,人人都以為師傅是開玩笑,沒有誰當真。

然而沒有人會想到,葉問的話竟會一語成讖。

作為大師,葉問其實是看到了李小龍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李小龍過於剛烈,甚至是爭強好勝、好勇鬥狠。作為中華傳統武術,除了搏擊之外,更重要的是修行,而不是一味地強烈張揚。無論是誰,如果不能克服這個,他就不能算是一流武術家。

縱觀李小龍短暫的一生,他一直扮演的聖鬥士形象,他不停地戰鬥,事業上不斷地擴張。從1950年出道算起,他僅用23年的時間,就把自己發展成為一代武術宗師、UFC開創者、MMA之父、功夫電影的開創者、截拳道創始人……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世界武術和功夫電影的發展、創造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多影迷的武術家的世界紀錄、在全球共擁有2億以上的影迷。

李小龍的確是狠茬兒,而他的成功也是不折不扣的世界頂級,但這樣就是最好的嗎?不,恰恰是這樣的行為透支了李小龍的生命存款。據記載,李小龍逝世後,醫學專家們一直就死因進行不懈地研究,然而卻莫衷一是。美國芝加哥醫療鑒驗部專家菲爾·金斯最新的結論卻是,李小龍死於「缺乏睡眠及壓力太大而誘發的突發癲癇症,最終導致心臟或肺部猝然停頓」。

與此截然相反,倒是葉問的生活哲學讓我們不能不矚目。這位一代宗師的生活平淡如水,他每天除了武術教學之外,就是到茶樓喝茶、搓小麻將,如果再有剩餘時間,他就會去看人們鬥蟋蟀,一看就是小半天,全部是慢動作,而他活了70多歲,也有人說是80歲,但無論哪一種說法,在那時都算得上高壽的。

葉問的真實資料介紹 葉問生平簡介

中文名:葉問

外文名:Yip Man

別 名:葉繼問,葉溢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廣東佛山桑園

出生日期:1893年10月1日

逝世日期:1972年12月1日

職 業:武術家 詠春拳宗師

畢業院校:聖士提反書院

主要成就:詠春拳宗師

代表作品:詠春拳體系

封門弟子:梁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561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