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2月,新成立不足一年的中華民國舉行國會選舉,國民黨在選戰中大獲全勝。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實際管理黨務的宋教仁認為此其時也,意欲在此基礎上組建清一色的政黨內閣,然後出任內閣總理。1913年初,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多次發電報,要求宋教仁來京商量重要政事。
宋教仁遺像。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決定應袁之邀去北京。當晚10點45分,宋在上海北站檢票口突遭槍擊,擊中要害,22日凌晨不治身亡。
沒幾天,上海警方和法國租界巡捕合力,抓獲兇手武士英和雇凶者應桂馨。
應 桂馨是青幫大佬,官方職位是江蘇駐滬巡查長,以1000元雇失業軍人武士英行兇。巡捕從應桂馨住處搜出大批文件,暴露出應桂馨的指使人是國務院內務部秘書 洪述祖。查獲的文件顯示,洪又受命於國務總理趙秉均。趙是袁世凱的親信,國民黨人由此懷疑刺宋的幕後黑手就是袁世凱,雖然這缺乏直接證據。
根據現有史料,目前還難以斷定誰是刺宋案的真正主使者。我們也可以大而化之地說,趙秉均和袁世凱都將宋教仁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首先,1912年8月,宋教仁成為中國第一大政黨的黨魁(國民黨代理理事長)。隨後,12月開始的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國民黨獲得了參眾兩院議員的多數席位。因此,宋教仁獲得了組閣的資格,並有望出任內閣總理。
宋教仁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個責任內閣制的政體,從而可以達到架空袁世凱、獨掌大權的目的。內閣制也是符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的。但是,讓袁世凱做沒有實權的橡皮圖章,這個一代梟雄能輕易就範?他必然會有所行動,以確保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
宋教仁腹部中彈
再者,宋教仁進京組閣,當了總理,趙秉均情何以堪?根據國會選舉結果,國民黨成多數黨,趙秉均必然失去總理寶座。如何阻止宋教仁北上,也是趙日思夜想的大事。
第 三,宋教仁時年30歲左右,年輕氣盛,才氣逼人又驟得高位,那風頭一時無二。他在1913年2月、3月到全國各地巡迴演講,為組閣造勢。在此過程中,他討 論國事、猛烈批評袁世凱政府。在武漢,他抨擊袁世凱政府「自取滅亡」,號召民眾「再起來革命」。3月9日,在南京,宋斥責袁政府是「不依法行事的惡政 府」。這些激烈的言辭,讓袁世凱、趙秉均對他恨之入骨,難以容忍。

第四,袁世凱曾試圖用金錢籠絡宋,但宋不為所動。1912年夏,宋教仁卸任農林部總長之際,袁贈送50萬元,被婉拒。還有一次,袁送宋教仁一本銀行空白支票簿,請宋自由支取,宋略支少許即將支票簿退還。
如果宋教仁不可以收買,為了清除威脅自身權力的外在因素,袁肯定會不擇手段的。
宋教仁身亡後所拍照片。黃興主張衣冠齊整,以顯示他的光明正大。
以 上分析,意在說明袁世凱趙秉均都有刺宋的作案動機,至於誰是主謀,一時還說不清。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推斷,事情的真相很可能是這樣的:袁世凱當面向趙秉均 表達了對宋教仁的不滿,而趙揣摩上意,決定為領袖消除後顧之憂,於是讓洪述祖如此這般去暗殺宋教仁。這種情況下,袁根本沒有必要直接下命令,忠實的追隨者 都能心領神會的。
宋教仁畢竟是鋒芒太露,缺乏政治經驗。即便在他被刺之後的彌留時刻,也未曾懷疑過袁世凱。臨死之前,他給袁拍發了一份電報:

北京袁大總統鑒:
仁 本夜乘滬寧車赴京,敬謁鈞座。十時四十五分在車站突被奸人自背後施槍彈,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勢必至死。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 結怨於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權之見存。今國基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 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見納。
這封電報字數不多,但哀怨動人,於此可見宋教仁的志向所在。宋無辜遇刺,不恨兇手當場跑掉,而恨「民福不增」;他沒有囑託緝拿真兇儘早破案,而是向袁建議「保障民權」「制定憲法」。臨死,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國家大事。
最 後,交代一下刺宋案的結局。武士英被捕入獄之後,於1913年4月24日在獄中暴斃。1914年1月,應夔丞在由北京去天津的火車上被殺。1914年2月 27日,趙秉均在天津私宅中蹊蹺死去。洪述祖一度平安落地,避居青島,但數年後他去上海,被宋教仁之子認出執送法院,1919年4月被法院判處絞刑。
國民黨方面,孫中山主張武力討伐袁世凱,黃興主張法律解決,最終孫中山意見占上風,發起了「二次革命」,但不及兩個月即失敗,孫中山、黃興等大佬逃亡海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