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萬德軍閃電突襲莫斯科,精明的史達林為何毫無防範?

Joon Si ...| 2017-04-01| 檢舉

1941年6月19日到20日這兩天,一條長長的隊伍行駛在蘇德的邊境。這支隊伍一律被圍上灰布,只看得出大概的金屬輪廓。這支隊伍緩緩地行駛,沒有發出一絲聲音。嘎嘎,突然一聲作響,接著就是一聲巴掌聲,一個青年受到家長式模樣人的掌摑。原來這是一支執行希特勒「巴巴羅薩」任務的突襲部隊。這支隊伍數量超過300萬,而那灰布下金屬輪廓的則是坦克和裝甲車。

為了不讓蘇聯發現德軍的蹤跡,軍官不讓士兵發出一絲聲音,哪怕是車輪的嘎嘎聲。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處於一級警戒狀態,準備隨時與蘇軍戰鬥。這支奇襲部隊目標沒有別的,只有蘇聯的心臟——莫斯科。他們的首領希特勒,此刻已來到東普魯士一個密林中的指揮所里,準備隨時指揮部隊發動這場曠世的奇襲戰。希特勒在指揮所里來回踱步,頭上的青筋此刻顯得更加明顯,他不止一次興奮地對部下說過巴巴羅薩一出,莫與爭鋒。

此時東方的莫斯科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克里姆林宮的蘇聯領導人將大量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視作德國企圖誘使蘇聯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詭計。儘管高層情報顯示,蘇聯北起芬蘭、南到黑海都籠罩在了德國的威脅之下,但史達林相信自己的判斷,這是一個詭計。

兩個月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來信中曾警告史達林,德軍正調集5個師從羅馬尼亞到波蘭南部。而接到此信的蘇聯外務委員會委員莫洛托夫開始不以為意,但奇怪的是,三周過後,他卻將信件交給了史達林。也許史達林疑心太重,考慮過多,他把邱吉爾的善意提醒當做是離間蘇德關係,挑起蘇德戰爭的一種手段,並未接受邱吉爾善意的提醒。可是,好景不長,史達林的高級間諜德國《法蘭克福郵報》的駐遠東記者里察德·蘇爾哥也發來情報,要史達林小心德國6月22日的軍事行動。另外,瑞士的蘇聯間諜頭目羅德夫·羅斯勒也發來情報讓史達林密切關注德國的軍事行動,並且描述了德軍的具體行軍位置和作戰時間,史達林動搖了,他在戰爭發生前一天要求西部戰區將飛機掩藏好,但並未說明原因。

這期間發生的兩件事情更是讓史達林徹夜難眠。一是24架德國偵察機越過蘇德邊界進入蘇聯領空,其中一架墜落,在飛機的殘骸中發現了德軍拍攝蘇軍軍事設施的高質量照相機。二是與蘇聯有著經常經濟來往的德國公司在6月10日前突然停止了向蘇聯供貨。在這些事實面前,史達林終於猶豫了,但他始終不肯下達全面防備的命令,雖然全面防備並不會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6月21日的早上德國駐莫斯科大便考恩特·弗瑞克馮·舒林伯格將希特勒的宣戰書帶到蘇聯外務委員莫洛托夫的辦公室。「巴巴羅薩」行動也取得了成功,戰爭開始,消滅毫無防備的蘇軍38萬,繳獲2.2萬隻槍枝,銷毀和繳獲1.8萬輛坦克,1.4萬架飛機,堪稱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蹟。

是什麼使得史達林不願下令讓全軍戒備?為什麼外務委員會委員莫洛托夫收到邱吉爾的信後不以為重,卻在3個星期後急急忙忙地交給史達林?從飛機殘骸上發現的膠捲最後如何進行處置的?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隨著歷史人物的消逝而漸行漸遠,永遠在世人面前蒙上了一層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503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