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京雜八地

劉瑾,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著名太監之一。他本姓談,在六歲的時候被太監撫養,後來也就凈身成了太監,此後便改姓為劉了。在當時,劉瑾可是情商與智商「雙高」的太監,為人十分不簡單,不僅巧舌如簧,善於巴結,甚至可以說是陰險狡詐。
劉瑾為人好拍馬屁,在明武宗還是十幾歲的孩子時,他就已經開始瞄上了武宗,百般討好。在明武宗當上皇帝之後,劉瑾便每天都向皇上進獻歌舞、鷹犬玩物、摔跤等遊戲,還經常引導皇上微服出行,說是微服出行,也就是劉瑾安排的下鄉旅遊罷了。就是利用這些小把戲,劉瑾贏取了皇帝的歡心,也因此升了官。但是,老百姓們的日子卻不好過了,皇帝整日沉迷遊戲,荒廢了國家制度的建設(雖然我們知道這明武宗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自然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劉瑾還善於干擾政治。在明武宗即位以後,明孝宗遺詔要廢除宦官監槍和各城門監局,但是這些都遭到了劉瑾的阻止,在之後並沒有得到執行,可見當時的劉瑾已經是將皇帝蒙的團團轉了。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稱劉瑾為「立皇帝」,明武宗為「坐皇帝」,真真是大大的諷刺。
當然,劉瑾的這些所作所為也遭到了其他官員的抵制,很多大臣開始進諫皇上要誅殺劉瑾,但是皇上卻不聽。後來,在眾大臣的百般逼迫下,皇帝才打算將劉瑾暫時打發到江南去,這回劉瑾才感到了一絲絲的恐慌,於是展開了自己的苦肉計:一天夜裡,劉瑾慌忙的來到皇帝的寢宮,拜倒在地,大聲哭泣,並大喊是別人陷害自己,還說是這些大臣想聯合起來害皇上,所以先從皇上身邊人下手,自己就首當其衝。聽完這話,耳根子軟的武宗拍案大怒,並將許多進諫大臣發往充軍。
就是這樣,劉瑾憑藉著自己超高的拍馬屁功力,在宮裡平步青雲,肆意攬財。當時官員凡進京朝見皇帝,或從外地出差歸來,都得先見過劉瑾,送上份厚禮,才能去見皇帝。布政使上京送禮的分例是兩萬兩,拿不出來的,就先在京師借,然後回到地方上設法償還,時人稱為「京債」。漸漸的,劉瑾就開始自己的世界首富之路,建設工程從中斂財、壓榨下屬收受賄賂,反正是能得到錢的地方,他一處也不落。據曾經的外媒報道,劉瑾當時的收入大概相當於大明王朝一年的收入,相當於現在的二三百億人民幣,當之無愧的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但是,不管怎麼說,劉瑾這個人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的,在他變法期間,對政治制度做了不少的改動,並推行了一些新法。其中劉瑾曾建立內廠來牽制東西廠的權利,還制定嚴格的刑罰,雖然他自己好財,但是對於治理下屬的貪污腐敗之風卻絕不含糊,以獨特的"罰米例",對失職官吏以罰米作為懲罰。總而言之,劉瑾的舉措大概涉及四部,包括人事、民事、軍事方面共85項措施。
但是,所謂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劉瑾一直在陪伴這樣一個耳根子軟的皇帝,在別人的彈劾之下,劉瑾也未能倖免於被捕的命運。
1510年四月,武宗派了劉瑾的小夥伴張永去平定叛亂,在叛亂結束後,劉瑾慘遭小夥伴的出賣,並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由此,武宗才終於動了殺心,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了大怒,終於相信了劉瑾謀反的事實。
就這樣,世界首富,權侵朝野的劉瑾被判以凌遲處死。明朝對於凌遲刑罰的規定很殘忍,需要割千刀以上,三日而死。每下一刀吆喝一聲,犯人昏厥則潑醒再割。如犯人捱不足三日,傳說劊子手是要抵罪的。當時已經六十多歲的劉瑾挺過了第一天的三百五十七刀,回牢居然還喝了兩大碗稀粥,可見身體素質有多好。直到第二天,割到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劉瑾再也沒有挺過去。行刑完畢,從劉瑾身上割下的小肉塊被受過其害的人家搶著買下吃掉,一文錢一塊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