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占據三大優勢為何不敵中國,敗下陣來

Joon Si ...| 2016-03-09| 檢舉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直到現在,距我們最近的一場戰爭,1979年我們和多年的「小兄弟」越南翻臉了,打了一場仗。上世紀70年代,中國為防備北方的強敵蘇聯,仍然保持世界上最多的兵員。當然,至今這方面我們仍然是第一。70年末,中國的常備軍人數高達450萬。但就是面對擁有如此兵員的國家,越南竟敢主動挑釁,它究竟有怎樣的家底,敢主動挑戰中國。

一、越南軍隊甚至占據了局部的兵力優勢

1969年,中國和蘇聯在位於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發生了邊境衝突。在此之後,蘇聯依靠西伯利亞大鐵路,不斷將駐紮在歐洲部分的軍隊調到中蘇和中蒙邊境。蘇聯陸軍在中國的北部總共布置55個機械化步兵師和坦克師,蘇聯的空軍和防空軍的數量也高到24個師之多。蘇聯已取代了美國,成了中國最危險的敵人。中國為對抗蘇聯,不得不被迫將自己的國防重心全力向北移動。就這樣中與蘇兩國足足對抗了十年,這十年時間裡,中國軍隊已徹底形成了以北為主的計劃和格局。截止1978年年底,中國軍隊的兵員人數已經超過了450萬,這個數字雖然比建國時期的600餘萬已經有了明顯的下降,但是中國仍是世界上軍隊最多的國家。為了防備北方強大的蘇聯,中國將大部分軍隊都布置在了北方,僅北方几個軍區的總兵力超過了300萬。

1975年越南統一南方以後,並沒有轉入恢復國內經濟的日常發展中,而是走上了一條窮兵黷武的道路。不得不說,當時越南在東南亞地區擁有這個實力。越南統一南方時軍隊數量就已經超過了100萬,在統一後的幾年時間裡,這個數字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有所增加,截止到1978年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前,越南軍隊數量已經接近120萬。這數字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絕對是老大,越南擁有足夠的實力入侵寮國和柬埔寨。然而面對北方的強鄰中國,越南並不畏懼,中國雖然有450萬軍隊。但其中60%都有用來防禦蘇聯,真正能夠調動的軍隊不是太多。因為越南認為自己擁有兵力上的優勢,所以對於中國的忠告和警告並沒有放在心裡。

二、越南在單兵戰鬥素質和武器上也優於中國

越南軍隊中的老部隊都是經歷過30年戰爭考驗的軍隊,從40年代一直打到70年代,長期的戰爭為越南打造了一支驍勇善戰和經驗豐富軍隊。越南的這些老部隊的戰鬥素質確實值得肯定,在明知結果無望的情況下照樣發起進攻。而中國軍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戰役還是2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雖然在此期間也發生了中印邊境戰爭和中國邊境戰爭,但這些衝突的規模不大,中國軍隊的大部分士兵並沒經歷過戰爭。對越反擊戰中,有一點不得不說,在中越兩國的步兵較量的過程中,越南步兵明顯要比中國技高一籌。

除了單兵作戰素質,在輕武器方面,中國軍隊的火力也不如越南。因受美蘇兩國同時封鎖和十年動亂的影響,中國陸軍輕武器的水平和17年前對印反擊戰時並沒什麼明顯的提高。中國陸軍步兵的標準武器還是56式半自動步槍,槍口下方還插著三棱軍刺,甚至都還有進行白刃戰的想法。而越南軍隊的大部分士兵使用著蘇聯援助的AK47步槍,就是國內大名鼎鼎的56式衝鋒鎗,在火力上明顯強欲中國軍隊。除了蘇制武器,部分越南士兵還用著戰場上繳獲的美製M16步槍,這在突擊力上又比中國軍隊高出一籌。

然而中國軍隊的優勢並不在輕武器而在重武器,中國陸軍的炮兵力量要比越南強得多,這也是中國軍隊能贏得勝利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蘇聯方面的保證讓越南有恃無恐

除了越南自身條件,蘇聯的態度也極為重要。在70年代初,蘇聯在中國北方屯兵百萬,隨時都有可能南下。蘇聯為讓越南牽制中國的南方力量,不斷慫恿著越南同中國翻臉。蘇聯對越南的援助力度很大,越南當然也樂於接受蘇聯的援助。蘇聯和越南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蘇聯對越南援助越多,越南就對中國下手越狠。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東南亞,和越南達成了協議,租借越南金蘭灣25年。進駐的蘇聯海軍在和美國爭霸的同時,也對中國沿海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威脅。越南依靠蘇聯當時的勢力,在中越邊境上更加肆意妄為起來。

1978年,蘇聯與越南簽訂了《蘇越友好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是軍事同盟。規定了其中一方與敵國開戰以後,另一方也必須全力進攻那個敵國,敵國是誰當然不言而喻。越南認為自已為買好了保險,不管自己做了什麼,蘇聯也會幫到底。越南真是太年輕太幼稚了,對國際政治看得還是不夠透徹,蘇聯這個國家的承諾什麼時候有兌現過?從1917一直到1978年期間,蘇聯忽悠無數的盟友。在中越開戰以後,中國軍隊橫掃了越南北部,而駐紮在金蘭灣近在咫尺的蘇聯軍隊卻選擇了中立。既沒援助越南,也沒同中國軍隊交戰,就一直在在旁邊靜靜觀戰。其實這已不是蘇聯第一次這麼乾了,早在韓戰時期,中國軍隊與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鏖戰,而蘇聯也就是這麼看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456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