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打光20萬軍隊也要贏此仗,14萬犧牲中其湘潭同鄉官最大

Joon Si ...| 2016-03-08| 檢舉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國革命和新中國成立莫不是如此。

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最大一次大決戰,雙方投入的兵力之巨,為古今兵史上罕見。此戰,無論是蔣介石還是毛澤東都下了最大的決心。

毛澤東的決心有多大?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張震回憶:

戰役開始僅一周,我華東野戰軍參加攻殲黃百韜兵團的幾個縱隊,傷亡人數均在5000人左右。20天內,毛主席兩次發來電報,要我們準備以10萬到20萬人的傷亡代價,去奪取決戰的勝利。為推翻蔣家王朝,他下了最大的決心。

結果雙方咬緊牙關,一拼到底,66天決戰,僅華東野戰軍就傷亡10多萬人。據戰後統計,在淮海戰役中,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而國民黨軍傷亡更大,國共兩軍損失比為4.06:1。國民黨陣亡的師部以上高級軍官足足有一打, 包括3名兵團級、3名軍級和6名師級將領,其中中將5人、少將5人、上校2人,最高軍銜者為兵團總司令邱清泉、黃百韜。而解放軍犧牲的職務最高者是誰呢?

據《楊勇上將》一書說,整個淮海戰役就犧牲了兩個團級幹部:中野一縱二旅主力團的團長晉士林和政委鄭魯。其實不准。團級幹部中還有華野4縱200團的政委鄭克、參謀長馬長勝。1949年1月6日,鄭克、馬長勝在陳官莊前線指揮所遭敵人冷炮襲擊,不幸犧牲。鄭克還是泰國華僑。但是,他們都不是淮海戰役中解放軍最高職務犧牲者。

194812月16日,國民黨第十二兵團被全殲,兵團總司令黃維被活捉,兩個副總司令中吳紹周被俘,胡璉逃脫。也正是這一日,南京報紙刊登出一條消息:「匪首毛澤東的妹夫韓聯生近日火線斃命。」

韓聯生是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參謀長,職務比團長高。

韓聯生犧牲是實,但報紙消息有幾個地方需要修正。

一,韓聯生的犧牲地,不是在火線,而是在幾百里外的後方山東泰寧縣。

韓聯生作為華野特種兵縱隊參謀長,分工抓組訓新建部隊。淮海戰役發起後,為了彌補炮彈的不足,更好地發揮炮兵的威力,特縱司令員陳銳霆決定由韓聯生負責組織工兵研究和試驗「飛行爆破」的技術,即用迫擊炮送炸藥包的爆破技術。韓聯生山東省泰寧縣樓德鎮的東莊現場指導。12月11日,在試驗時,不幸發生。一個炸藥包沒有爆炸,韓聯生等人跑去檢查原因,突然,遲遲沒響的炸藥包就要爆炸,他大聲命令:「快跑!」只走開幾步,一聲巨響,炸藥包爆炸,韓聯生當場倒下,左腿被炸掉一截,咽喉部也被碎片炸穿,在場的工兵團副團長劉金山、教導隊副隊長李長松、政治指導員梅開光等人被炸中,幾人同時遇難。

由此韓聯生成為我軍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最高一級指揮員。

12月16日,部隊指在東莊鄉的北鄙村舉行了隆重的烈士公祭大會。

二,韓聯生不是毛澤東的妹夫。

毛澤東只有一個妹妹,即堂妹毛澤建。她的丈夫叫陳芬。兩人組織了衡山工農游擊隊。1928年5月,在一次攻打團防局時,夫妻同時被捕,陳芬遭殺害,頭顱被割下裝在籠子掛在耒陽城頭示眾三天。毛澤建則被井岡山下來的一支隊伍救出。由於臨產,她藏匿在老鄉家再次被敵人捉獲,於1929年8月20日英勇就義,時年24歲。

所以,韓聯生不是毛澤東的妹夫。

為什麼會有此說呢?

韓聯生確實與毛澤東有一些淵源關係。

首先,他是湖南湘潭縣郭家橋鄉人,與毛澤東是地道的同鄉。

其次,他和父親皆早年就認識毛澤東。

由於家庭貧困,韓聯生很小隨父親在安源煤礦當童工。一次,他到廢井拾煤,發生塌方,被埋在裡面。第二天才被挖出來,由於頭部被砸傷,頭頂一直留著一塊不長頭髮的疤痕。1922年,毛澤東在安源領導工人罷工運動。聯生父親是積極分子,曾被工人推選為「十代表」,與毛澤東熟悉。

1930年9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軍從長沙撤回,移師江西,經過安源。23歲的韓聯生參軍,當上了「夫子兵」,為紅軍挑運炸藥、雷管等物資。10月初,紅軍攻克吉安,以安源工人為主組建工兵連,韓聯生被編入工兵連並擔任班長。1934年6月,中央軍委組建直屬工兵營。韓聯生被任命為工兵營第一任營長。在長征途中,紅軍突破烏江時,就他帶領工兵在火力掩護下用6個竹排把步兵拖過江水,步兵躍上江岸,向敵人發起猛攻,占領敵江防前沿工事,強渡成功,然後他們又開始架設浮橋。

遵義會議後,工兵營縮編為工兵連,韓聯生由營長改任連長。

1935年5月下旬,工兵連配合紅1師1團搶渡大渡河。韓聯生試架浮橋,但水深流急,樁還沒打牢就被沖走;他們又用拉纜繩、拋錨簍的辦法來固定竹排,也沒成功。隨後,韓聯生帶領工兵連,在船工師傅幫助下,用僅有的三條木船,駕船強行運送突擊隊渡河,成功後晝夜搶渡大部隊。經過兩天半時間的奮戰,把紅1師全部渡過了河。

抗戰爆發後,韓聯生在129師,先後擔任團政委、師部直工科長等職務。

1941年4月,韓聯生結了婚,女方是129師師直被服廠女工侯銀娣。1942年秋後,他奉調到中央黨校學習,夫妻同往延安。畢業後,他被分配中央直屬工兵教導大隊工作。

1947年3月18日,華東野戰軍決定組建特種兵縱隊,韓聯生被調到特縱擔任工兵團團長,次年4月,提升為特種兵縱隊參謀長。

韓聯生犧牲時不到41歲,長期架橋修路,甚至作戰,曾五次負傷,頭部、胸部、手上,腳上都留下了傷痕,左手無名指因傷致殘。韓聯生犧牲後,劉伯承異常悲痛,讚揚他:「勝利之師開道先鋒,斷敵追路的勇士」。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工程兵的奠基人韓聯生被授予"革命烈士"光榮稱號。

(毛澤東、周恩來在淮海戰役期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437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