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厲害的日本人:打敗了中國,又吞了朝鮮,幸虧他早就死了。

近代日本的崛起絕對忘不了一個人——伊藤博文。伊藤博文任內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並且打敗了當時亞洲最強海軍北洋水師。將腐朽的大清朝一頓胖揍後,日本終於取代中國成為亞洲老大。可以說是伊藤博文一手將日本推上了東亞頭號強國的地位。

伊藤博文在日本國內好像民族英雄一般,但他卻被中國人所憎恨,同時他也被朝鮮人所憎恨。因為後來朝鮮被日本吞併跟伊藤博文有直接的關係。

日本自古以來就對朝鮮半島虎視眈眈,早在唐朝的時候就試了一下,結果被唐朝軍隊打的全軍覆沒,這之後規矩了上千年。

日 本明治維新之後國力慢慢強盛,野心又開始膨脹了。1876年,日本憑藉武力迫使朝鮮簽了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這個條約當然是讓朝鮮打開國門,建立 通商口岸,跟日本做生意什麼。但是條約的第一款卻尤為引人注目「朝鮮國自主之邦,保有與日本國平等之權……」,都知道朝鮮自古以來是中國的藩屬國,朝鮮的 王受中國皇帝冊封,朝鮮每年向中國納貢。現在日本說朝鮮是獨立自主的國家,這分明是說給中國聽的,意思是從今以後朝鮮不在是你中國的附屬國了。

那麼,當時的大清王朝有什麼反應呢?沒反應!大清自己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西方列強夾縫中生存,他哪有那個精力管朝鮮。

當時一部分朝鮮知識分子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變化,他們也認為朝鮮急需一場變革,這次打開國門是個契機,所以這些人是比較親日的,主張與日本合作。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即使改革還是要在天朝上國的庇護下才行,而不是倒向日本。

如果說那時候朝鮮人還有分歧的話,1894年中日之間的一場戰爭徹底化解掉了這種分歧。朝鮮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天朝上國不行了,現在的亞洲老大是日本!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李鴻章一個70多歲的老頭子卻成了清朝統治者的替死鬼,在馬關還挨了一槍,差點死掉。連伊藤博文這個對手也無不同情地說:「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乾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乾得比你好。」

《馬關條約》中再次明確了朝鮮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從此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手下敗將的大清朝當然只有認的份兒,而且對於清政府來說保住東北,少賠銀子,甚至保住台灣才是最緊要的,至於朝鮮獨立的事兒都不叫事兒,屬於細枝末節。

當時的朝鮮人萬萬沒想到,獨立後其實才開始真正落入日本人的魔爪。

獨立後的朝鮮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就是稱帝。以前朝鮮王朝時都是國王,受中國皇帝冊封,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這就與大清皇帝平起平坐了。但是他們卻越來越受日本控制,喪失了更多的自主權。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結果日本竟然又一次贏得了勝利。這可是亞洲國家首次打敗西方列強,一時間日本都快成神了。

日俄戰爭之後大韓帝國被迫與日本簽下了一份保護條約,朝鮮完全淪為日本人的控制之下。韓國的一切外交關係都交由日本全權處理。伊藤博文也來了朝鮮,任第一任統監,統管朝鮮事務,儼然成了朝鮮太上皇。

後來伊藤博文覺得李熙不太聽話,逼其退位。李熙當然毫無辦法只得在1907年7月19日宣布退位。伊藤博文讓李熙的兒子李坧繼承王位,繼續受他控制。這一次更狠,連朝鮮軍隊都解散了。

日本一步步蠶食朝鮮,使朝鮮人民的控制情緒越來越濃,這麼辦呢,軍隊也沒了,打又打不過。一些朝鮮愛國者就決定擒賊先擒王,搞個斬首行動,刺殺伊藤博文。

1909年10月26日這天,伊藤博文正在中國的哈爾濱車站,他正準備與俄羅斯的財政部長會面。伊藤博文下了火車正在接受俄方的歡迎,突然一個年青人衝出來向伊藤博文連開7槍,其中3發擊中了他的胸部和腹部,另外幾槍打中伊藤博文的隨行人員。

中槍倒地的伊藤博文還說了最後一句話:「我中了3槍,兇手是誰?」

兇手是一個叫安重根的朝鮮人,他開完槍後並沒有打算逃跑,而是站在那裡用俄語大喊道:大韓帝國萬歲!

為什麼用俄語呢,可能他認為只有俄國人可以鉗制日本人,希望俄國插手朝鮮半島,這樣朝鮮才不會亡於日本。

伊藤博文遇刺後並沒有使朝鮮逃出日本人的魔爪,相反加速了日本吞併朝鮮的步伐。不到一年後的1910年8月日本迫使朝鮮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這樣朝鮮(或者說大韓帝國)終於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近代日本的崛起,首推的功臣便是伊藤博文,這個人文韜武略,很有戰略眼光。如果二戰時日本有這樣的人物的話,咱們中國就更加夠喝一壺了,幸虧他早就死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422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