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秦子弟被日軍逼入絕境,他們集體做了這事,震驚日軍

Joon Si ...| 2017-03-05| 檢舉

「曆數歷史上陝西鄉賢,可以發現,明主忠臣賢子義士多,認賊作父、漢奸小人少。推而廣之,可以說,秦人直,這個直是正直;秦人義,這個義是正義;秦人有氣勢,這個是浩然之正氣。這塊土地滋養壯漢」。

沒錯,用一句話概括三秦子弟就是:有理性精神、實幹精神、冒險精神,他們個性倔犟、認真、不屈服!

而在抗日戰爭中,就有這麼八百「陝西冷娃」,那麼的倔犟,那麼的不屈服,當他們彈盡糧絕又被日軍逼入絕境後,沒有選擇投降,而是砸爛了手上的武器,毅然決然的跳入了滾滾的黃河。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被捕,馮欽哉依附蔣介石。西北軍將軍孫蔚如成為了事實上的西北軍主帥,抗日戰爭爆發後,孫蔚如的西北軍被改編為31軍團,孫蔚如任軍團長,離陝東渡,前往晉西南抗日第一線,以堅守中條山,保衛黃河的安全為重要的任務。蔣介石下令孫蔚如,不管怎樣都不得退過黃河,拚命死守。不久,31軍團被改為第四集團軍,孫蔚如任總司令。

直到1939年3月間,第四集團軍的健兒們曾5次粉碎日軍對條西地區的瘋狂「掃蕩」,鞏固了中條防線,保衛了中條山人民的安全,獲得人民的讚譽。可日軍視第四集團軍為中條山的「盲腸」,必欲除之而後快。

於是, 繼1939年「三二九」大掃蕩之後,6月上旬,日軍再次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六六」戰役。這次日軍使用的兵力有:牛島實常第二十師團的4個聯隊,前田治第三十七師團的1個聯隊,第二十八騎兵聯隊,並配有野炮第二十六聯隊,山炮第一聯隊,共3萬餘人。在山口集成飛行隊3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兵分9路,由芮城縣的陌南鎮到平陸縣的張店四州山等地,構成一個半孤形包圍圈,向第四集團軍陣地實施了全線進攻。陌南鎮一度失守,是年過半百的老將陳碩儒帶領著四十個機槍手,殺入敵陣,重新將陌南鎮給奪回來了。可是這個時候卻有兩支隊伍沒有跟上,被困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和馬家崖。

被困的將士大約有一千人,他們時刻都在頑強抵抗,依然藉助地形抵禦日軍的進攻,戰死兩百餘人,剩下的八百左右的秦川子弟已經彈盡糧絕,已經被日軍逼到了黃河岸邊。

陳忠實現實在他的文章《一段幾乎湮沒的史實:中條山八百壯士血祭黃河》,是這麼寫的:

「177師有超過千名士兵被兩倍於己的鬼子包圍,最後死亡200人,餘下的800人全都被逼到黃河岸邊的懸崖上,三面都是絕壁。這800士兵在短暫的一瞬里從懸崖上跳了下去。下面就是滾滾黃河。

黃河裹了這800個殊死搏鬥後不齒投降的關中『冷娃』。

他們都16至18歲真值青春的孩子。

他們從關中(也有少數山西河南)鄉村投到孫蔚如麾下來,不是為了吃糧飽肚,而是為著打日本鬼子走進中條山的。他們沒有一個人活下來。他們800人集體投河的那一幕,被山裡的村民看見了。

活著的這個村民尤其清晰地記得最後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懸崖上只剩下最後一個關中籍中國士兵,這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攥著他的部隊的軍旗。那是他和他的父親和村民們崇拜著的楊虎城創建孫蔚如統率著的西北軍的軍旗。

軍旗已經被槍彈撕裂被硝煙燻染,他仍然雙手高擎著。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幾句秦腔。那位活著的當地村民還記得其中兩句戲詞,是《金沙灘》楊繼業的兩句——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啊……」

何其壯哉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416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