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日你死我活的瓜島大戰,究竟是為了什麼?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最初不過是美軍在1942年籌劃的在太平洋上一次小型登陸戰,隨後日軍為奪回 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 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 始進行戰略反攻。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範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 與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瓜 島戰役對於美軍來說也是一場非常值得紀念的戰役,對於以美軍為主的盟軍來說,心理上的勝利如同軍事上的勝利同樣重要。在一個雙方對等的戰場環境下,盟軍擊 敗了日本最好的地面、空中和軍艦部隊。瓜達爾卡納爾後,盟軍面對日本的軍事人員沒有原先的恐懼和敬畏。此外,盟軍對太平洋戰爭最終的結果,大大地樂觀起 來。

而 幾位日本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包括星野直樹、永野修身和河邊虎四郎,戰爭結束後不久即表示即瓜達爾卡納爾島是戰爭決定性的轉折點。河邊說:「至於轉折點[戰 爭],當積極行動停止,甚至變成被動時,我覺得,就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可見如此一場慘烈的戰役對於雙方乃至戰爭的天平都有撬動平衡的作用。

在 這次作戰中,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 艘,飛機892架。這一戰役證明,在作戰力量大體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雙方國力、人力、物力、運輸力以及戰略戰術思想上的較量,對於戰爭勝負具有決定性的 影響。

經 過瓜島戰役,盟軍徹底粉碎了日軍整個第二階段的戰略進攻計劃,穩定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形勢,結束了太平洋戰場美日雙方戰略相持的階段,標誌著太平洋戰場戰 略轉折的完成。隨著日軍的慘敗,日軍還退出了紐幾內亞東北海岸的布納和戈納,並放棄了占領摩爾茲比港的企圖。從此,在太平洋戰場,盟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 反攻和進攻,日軍則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戰略主動權已完全轉入盟軍手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348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