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海昏侯大墓墓主人揭曉:5年懸案告終

西漢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確定了!今日上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據新京報3月2日報道,會上,專家確認,經過五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海昏侯墓所發現的三重證據最終確定墓主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據史料記載,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為漢武帝之孫,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後即遭廢黜,成為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被廢後,先貶山東昌邑,再貶江西海昏,一生經歷帝、王、侯的跌宕。

證據之一:玉印刻「劉賀」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在兩漢時期,印章是常見隨葬品之一,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證據。

玉印

證據之二:墨書金餅上有字「臣賀」。

在出土的金餅上,考古隊員發現了模糊的墨書字跡,並釋讀出了關鍵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賀」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 漢宣帝劉詢的第三個年號。考古領隊楊軍介紹,西漢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時給朝廷獻上黃金。金餅上的墨書,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酎金制 度。

金餅

證據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賀」。

在出土的木牘上,專家發現了海昏侯與侯夫人寫給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細辨認,木牘上「海昏侯臣賀」、「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清晰可見。

奏章副本

除證實墓主人身份外,發布會還揭秘了1月份開啟內棺後的發現。專家介紹,內棺隨葬大量金器、精美玉器和漆器,墓主人遺骸下,有包金的絲縷琉璃席,席上有整齊排列的多組金餅。

據了解,江西省相關部門正籌建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研究機構,高標準編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紫金城城址和鐵河古墓群保護規劃》、《南昌漢代 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抓緊建設遺址博物館,積極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促進遺址建設與江西省旅遊發展相融合,打造國家5A景區,推動經濟社會 全面發展。

今日首博展出文物

從今天開始,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在首都博物館展出。據悉,本次展覽為預約參觀模式,需至少在參觀前一天預約。截至2月29日晚18時,2日至6日預約名額已滿,感興趣的市民需通過官網或電話預約門票,每人限額5張。

海昏侯墓文物極為珍貴,如何存放是個難題。為此,首博特意打造了30個獨立的恆濕「包間」,保證展櫃內的濕度與嬌嫩的玉器展品需求相符。工作人員還 對每組青銅器的打光專門調試,以達到最好的展覽效果。展品展廳里,還有一個專門展示金子的區域。透過展櫃,觀眾可以看到馬蹄金與麟趾金上的「上」、 「中」、「下」等鑄文。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堆數量巨大

為體現該展文物價值,首博以「五色炫曜」為其命名,「取自司馬相如《長門賦》中的語句,『五色炫以相曜兮』」,首博相關負責人說,從漢賦中取義,既 與展覽所揭示的時代相符,句子的本身又是形容文物之好,金銅玉漆木皆色彩絢爛,耀眼欲炫。他表示,以此為展覽名,也是對展覽所解讀的漢代文化進行了學術概 括。

窺見當時皇室貴胄日常生活

據介紹,該展覽將從四個部分展示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成果。首博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部分為「驚現侯國」,介紹海昏侯國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以及侯國的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為「王侯威儀」,包括禮樂宴饗、盛裝出行、酎金積貯、生活風尚、祭禮如儀等五個方面,「通過文物解讀漢代諸侯王的生活場景」,該負責人說, 同時還會通過考古發現的海昏侯墓園標準、完整的墓葬形制及豐富、獨特的隨葬品解讀漢代的喪葬習俗,反映當時皇室貴胄的有關政治制度和日常生活。

內棺開棺全景圖

他介紹,上述內容也是當時手工藝技藝和文化藝術發展的集中體現,從中不僅能窺見漢代經濟的發展水平,更能領略巍巍大漢的雍容氣度。

展覽的第三部分非常重頭,「墓主身份會通過這個部分『揭曉』」,該負責人說,展覽會通過文物與文獻對話的方式,以詳實的物證和書證揭開墓主身份之謎。

最後一個部分會展示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保護和考古發掘工作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成果,命名為「保護共享」。

白酒歷史或早1000年

今天展出的441組件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除了馬蹄金、銅錢等「財寶」外,還有一些重器。其中,玉器被存放於恆濕展櫃,如玉劍飾,主棺中出土的「大劉記印」玉印等。

西周青銅提梁卣和東周青銅缶,兩件由周朝「穿越」到漢墓的青銅器,顯示墓主人收藏古董文玩的愛好。

同時,一些文物也能夠穿越千年,成為歷史的見證。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萬餘件

楊軍介紹,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關於南昌城最早、最珍貴的實物資料——帶有「南昌」銘文字樣的青銅豆形燈。雖然史料記載南昌在漢高祖時就已建城,但其名如何得來,卻有可能通過海昏侯墓的這一發現得出確論。

他說,在墓葬的各個功能分區里,都設有通過腹部儲水進行循環排煙的高等級貴族使用的燈器,「迴廊、槨室、過道都有燈」,這些燈上大多帶有「昌邑」字樣,還有一件青銅豆上明確出現了「南昌」的字樣。

另外還有一件穿越千年的「蒸餾器」,楊軍說,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銅「蒸餾器」,考古工作者們根據直觀印象的命名,帶來了一個有關酒的猜想。

經社科院鑑定分析,發現其中的主要殘留物是芋頭,這個結果讓專家們將答案鎖定在蒸餾製作燒酒的器具上,因為芋頭是早期制酒的原料之一,「日本到現 在,製作清酒的主要原料還是芋頭。」楊軍說,如果真能確定這個器具為制酒蒸餾器,就意味著漢代已可蒸餾白酒,由此可將白酒的歷史推進1000多年,「此前 最早發現的制酒蒸餾器出現在元代」。

不過此事事關重大,楊軍也表示要審慎對待,「需要科技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和文獻工作者的合作」,完成實驗才能做最終定論。

西漢古墓挖出絕世珍寶

24日上午,考古人員從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中新提取了96枚金餅。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餅總數已達285枚。

專家確認,海昏侯墓發現的金餅數量之多為漢墓考古史上之最。

考古人員介紹,這些金餅是在主棺的內外棺之間靠南的位置發現的,考古人員推測是頭箱的位置,金餅被裝在漆盒中,漆盒已被壓塌。

考古人員在主棺內外棺之間新提取了96枚金餅和若干枚馬蹄金、麟趾金

「值得一提的是,新提取的金餅中有一枚與眾不同,個頭較小,目測直徑約2.5厘米。」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說,其餘95枚金餅與之前在主槨發現的189枚相同,每枚重約250克。

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餅總數已達285枚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告訴記者,高等級墓葬的主棺中發現金餅並非首例,但數量上有所差別,一般擁有的財富越多隨葬品也越豐富,海昏侯墓發現的金餅數量為漢墓之首。

「小金餅的重量要測量後才知道。之前在中山懷王墓中也出土過兩種金餅,其中小金餅重50克共40枚。」他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清理完金餅後露出的漆盒留下了一個個金餅狀的壓痕。裝金餅漆盒的西面還有一盒金器尚未提取,其中包括若干馬蹄金、麟趾金,下面還壓著六七塊金板。

海昏侯墓考古已經進入主棺柩清理髮掘階段。等全部金器提取完後,考古人員將把整個內棺清理出來,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採取實驗室考古還是現場清理的方式來打開內棺。

整理好的文物

海昏侯墓園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339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