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外星雲

在1492年義大利偉大的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奉西班牙女王之命西航登上東印度群島之前,美洲大陸對於當時的世界還完全是一個迷。就是連「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一直到死還頑固的堅持自己到達的東方的印度或者是日本。哥倫布將其發現的黃色人種稱之為「Indian」,意為「印度的居民」。關於這個神秘人種的來源,現在科學發現證明是原居於蒙古高原的蒙古人種,在15000—25000年前由亞洲經白令海峽陸續遷入,分布在南北美洲,但這個說法並不能令世人完全的信服。而關於是那個國家最早發現了美洲,科學界更是莫衷一是,大體有中國發現說、義大利發現說、印度發現說和西班牙發現說。但從一系列有利於中國的發現來看,我比較贊同與英國地理學家孟西斯2007年尤其提倡的「鄭和發現美洲說」,也就是中國發現美洲說。
神奇的文化聯繫
要想證明是中國人最早發現了美洲大陸,甚至據此推測印第安人本來就是中國上古移民的後裔,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印第安人和華人在風俗習慣、建築風格、飲食習慣甚至於日常稱呼方面有許多驚似之處,例如智利等地的印第安人稱小孩子為「娃娃」;墨西哥印第安人稱「你、我、他」為「寧、內、依」,稱「河流」為「河」;哥倫比亞印第安人把船稱為「賽舨」(chamban),而中國南方一些地方的人至今仍將一種輕巧的木質小船稱為舢板;秘魯歷史上著名的抵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印第安人領袖圖帕克·阿馬魯有一個中國名字—阿龍,甚至於現在秘魯和玻利維亞境內的印第安部落日常飲食中還有一種像藏族同胞吃的青稞面的食品;而阿拉斯加的因紐特那留著垂髻的男孩,與華北小兒毫無不同。
更有利於證明中國發現美洲說理論正確的是一大批出土的美洲古文物的佐證,這些古文物中許多都刻有類似於中國商周時期的主要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眾所周知,世界各地的古文明當中只有中國最早的文字包含著方塊字的雛形,方塊字的出現地自然跟中國人有著很大的關係。而美洲大陸發現的這些象形文字竟然許多跟中國甲骨文一模一樣,難怪北達科他州有關機構根據這些「書寫的岩石」,曾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曾一度訪問過北達科他。」
奧爾梅克著名遺址拉文塔出土的19號石碑
更令人驚奇的是:奧爾梅克遺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了十六尊翡翠雕像,這些雕像人的面孔形似中國人,且頭顱系人工改型的高長頭。這種高長頭正是殷商所崇尚的習俗。這十六尊雕像的其中十五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圓排列,面向一紅色玉雕像。紅色玉雕像後立著六塊玉圭板,圭板上刻有類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跡。據專家考證,這些玉圭板上刻的正是殷人先祖的名號。
拉文塔出土的硃砂玉人,胸前配有鏡子
關於如何來到美洲的猜測
人們不僅要問:在遠隔萬里之外的大陸怎麼會出現跟中國殷商時代有密切聯繫的文物?這些文物的擁有者跟中國古人到底有著怎樣的聯繫?是不是就可以證明說印第安人就是殷人移民?那這些中國人又是在什麼時期,以怎樣的方式來到了美洲大陸?而在此之前,中國人是不是就已經發現了美洲大陸?
1590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尚不足百年,法國學者阿科斯塔即提出,印第安人源出亞洲,是經由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後來的科學研究表明,在1.2萬年前,因處於冰川期海平面下降,曾存在「白令陸橋」,而考古發掘和人類學研究表明,因追逐獵物,亞洲人多批次通過陸橋到達美洲,假說得到證實,遂成為學術界主流觀點。
阿科斯塔之後,歐洲學者又提出一些新的假想,法國學者歧尼認為,中國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而英國學者梅德赫斯特在翻譯《尚書》時,又提出周武王伐滅殷紂王時,可能發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風,被吹到美洲,這是所謂「殷人東渡說」的發端。
上世紀初,西方人的假說在東方引起了反響。日本考古學者白鳥庫吉等人系統介紹這些假說,並提出殷人可能是經由朝鮮移居美洲大陸。受其影響,中國甲骨文學者羅振玉、王國維等對此產生興趣,曾委託前往墨西哥的朋友調查。上世紀八十年代,因一些新的考古發現涉及此事,不斷有中國學者引證古籍,探討這個問題。
有一段歷史紀錄我們不妨可以當作是殷商移民發現美洲的佐證。公元前1066年,周部落在首領姬發的率領下聯合八百諸侯討伐商紂王。周軍渡過孟津時,商軍主力十餘萬精銳正由悠侯喜統率大舉攻東夷,來不及回軍勤王。牧野之戰,紂王的奴隸大軍反戈,紂王兵敗自焚而死。商亡之後,殷軍統帥悠侯喜在條(一般認為在今淮寧縣,也有人以為在安徽宿縣附近)的主力軍十萬人以及林方、人方、虎方等部落的十五萬人,突然全部失蹤,下落不明,成為殷商歷史的千古疑案。
1922年,中華民國第一任駐智利公使歐陽庚,見公使館的馬車房後面有三畝涕竹,很奇怪,因為涕竹原是中國福建廣東的植物群,截其二節,剖為兩半,即可以為舟。他問印第安僕人這些涕竹是從哪裡來的,僕人說:「涕竹是印第安人的祖傳外傷藥,是Hosi王三千年前不知從什麼地方帶來的,現在印加的Hosi醫師用涕竹治外傷病瘰,用針灸治療內科百病。」歐陽庚聞聽此言,心中一動,當年盤庚避水遷都,不是發明了針灸治療瘟疫麼?《神異經》說涕竹可治療瘰,這是中藥偏方,這些印第安人又如何知道?Hosi王會不會就是殷末征東夷的攸侯喜?
歐陽庚
1863年,一位叫布·德·布爾布爾的學者,在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歷史學院檔案館裡,發現了300年前蘭達主教所記載的瑪雅人的許多傳說,稱從「海上神路」來過十二個高文化的民族,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文明。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島上居住著瑪雅人,他們自稱是「三千年前由天國乘涕竹舟經天之浮橋諸島,到科潘河畔種豆麥黍粟的農民。」
白令海峽地形圖
這裡我們不妨可以做此假設,這裡的「海上神路」和「天之浮橋」是不是正好暗示了殷人的東渡路?我們可以認為當年殷商滅亡後,黃河南北的商部落移民因為害怕淪為周部落的奴隸開始分成兩支向北流亡,目的地是當時尚未開化的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北方的一支由紂王的庶兄箕子率領從陸路先期順利到達,並建立朝鮮國(漢朝初年被逃到朝鮮的漢人衛滿取代);而由悠侯喜率領的殷商大軍正處在山東半島,也準備度過黃海到達朝鮮,與箕子會合。臨走之前,他們砍涕竹和涕竹做舟做藥,以防備變幻莫測的海上險境。但是,十多萬軍民放舟入海後,可能是遇到了長年東流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遂被漂流到了美洲。不要以為我在胡亂猜測,根據太平洋上的天氣和海流特點,這樣的事並不是憑空猜想的。十三世紀忽必烈第三次征伐日本時,元朝水師艦船在對馬海峽被颱風所襲,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一些船艦隨海流漂至北美洲夏治特皇后群島,這裡的土人至今尚說是自己是元朝水師的後代。
從世界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東海或黃海經朝鮮海峽到日本列島到千島群島、經勘察加半島南端到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島直達阿拉斯加,其間島與島的相距大都不過十幾二十海里,真正是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橋。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Hosi王可能就是當年率領殷商移民東渡的統帥。雖然他們的目的地是遼東和朝鮮半島,但太平洋上變幻莫測的海流卻鬼使神差般的將他們帶到了美洲大陸,從而也使中國人最早發現了這個未知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3130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