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生命中的十個最後一次看後讓人心碎

Joon Si ...| 2016-02-26| 檢舉

(1)最後一次與周恩來握手

1974年5月28日,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來訪。次日,周恩來陪同拉扎克接受毛澤東的接見。據在場的攝影記者杜修賢回憶,他拍完了會見的鏡頭,站在書房門外靜候著賓主相送的一刻的到來。

深夜裡,毛澤東書房的門悄然打開,短暫而簡單的告別之後,鄧小平、喬冠華陪同拉扎克走出了毛澤東的書房,但一同進去的周恩來並沒有同他們一起與毛澤東告別。杜修賢本能地向門裡多看了一眼。只見送走了客人的毛澤東一臉的倦容,當他的目光與守候在門邊的周恩來的目光相遇的一剎那,杜修賢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他嫻熟地端起照相機。

這時,周恩來伸出了手,毛澤東不由自主地也伸出了手,而且目光也隨之從周恩來的臉上滑落到他的手上。杜修賢沒有錯過時機,留下了鏡頭前兩位巨人的握手。

據杜修賢回憶說:「在我拍攝他們握手的瞬間片刻,腦袋裡卻有著許多說不清的感覺,似乎總理一反尋常立等門口和主席握手有著不可言傳的不祥之兆?平時總理在主席書房並不拘禮,常常會談一結束起身就走,害得我們都『捉』不著他的鏡頭,可這次?」

這一次握手,被一些媒體稱為是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最後一次握手,而且認為這也是周恩來最後一次走進毛澤東的書房。

(2)最後一次出國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期間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了中國留學生、實習生。

毛澤東這一輩子只出國兩次,而且都是去蘇聯,所以毛澤東第二次出國也就是最後一次出國。那是1957年11月2日至21日,參加了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0周年的慶祝活動。

就是在這次訪蘇期間,毛澤東對中國留蘇學生髮表了「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著名講話。

在這次講話中毛澤東還披露了大躍進的雄心,表示要用「三個五年計劃或者再多一點的時間,我們要在鋼產量上超過英國」,而且自曝他「也有個五年計劃,再工作五年;如果能再活15年那我就心滿意足了。」此話一出,台下學生們趕緊喊「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笑著說:「如果能夠超額完成任務,當然更好。可是還要估計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也是自然辯證法。」 結果毛澤東19年之後去世,「超額」了4年走完生命旅途。

(3)最後一次坐飛機

算上1957年最後一次出國去蘇聯訪問的那次往返飛行(第一次訪蘇毛澤東是乘坐的火車),毛澤東一生坐飛機大概只有60次左右,1945年去重慶參加國共和談是毛澤東第一次坐飛機。

1956年5月3日毛澤東乘飛機去外地視察,6月4日從武漢返回北京的飛行中毛澤東的專機遭遇了一次意外。當飛到河北上空時,由於氣候惡劣和強大雷電的干擾,使飛機上無線電通訊完全失靈,毛澤東的專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半個多小時以後,專機才從厚厚的雲層穿出來降落地面。

據說當時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跑下塔台,沒等毛澤東走下飛機,就站在才打開的機艙門前,衝著裡面大聲說:「主席啊,我的腦袋可都掖到褲腰裡了!」自從這次毛澤東空中歷險之後,中央政治局決定嚴格控制毛澤東乘坐飛機,有報道說從此毛澤東不再乘坐飛機。

但是實際上毛澤東此後依然多次乘飛機去外地視察。1967年7月,毛澤東在武漢期間,由於當地兩派武鬥局勢近乎失控,於是在周恩來的安排下於7月21日乘飛機離開武漢前往上海。在毛澤東走下飛機,很高興地對身邊的楊成武等人說:「坐飛機不是很快嗎!今後你們還讓不讓我坐呀?」 然而,這卻是毛澤東最後一次乘坐飛機。

(4)最後一次登上天安門

毛澤東每逢五一、十一會登上天安門參加節日慶典,再加上文革中接見紅衛兵、大型集會,這樣統計下來,毛澤東一共是45次登上天安門城樓。

毛澤東的外孫女孔東梅在《改變世界的日子——與王海容談毛澤東外交往事》提到1970年10月1日,斯諾應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在那裡,他見到了我的外公毛澤東。」「沒有人想到,這是外公最後一次登上天安門」。孔東梅雖然是毛澤東的孫女,但是對外公還不算了解。

眾所周知,毛澤東在197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登上了天安門。就是在那一次林彪與毛澤東不辭而別,當時的官方攝影師杜修賢在他的回憶文章中有生動的描述。林彪在勉強接受周恩來的安排,到天安門城樓與毛澤東等人坐到了同一桌旁,然而,他卻不同毛澤東講一句話,一言不發,敷衍默坐了數分鐘便拂袖而去。但這一次並非毛澤東和林彪的最後一次照面,在一個月之後的1971年6月3日,毛澤東和林彪共同會見了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這一次,林彪依然沒有等到會見的結束就提前離開了會見大廳。

本來毛澤東在1971年的10月1日還要登上天安門觀看禮花,但是國慶活動卻因為林彪在1971年9月13日出逃折戟沉沙而取消。此後毛澤東再也沒有登上過天安門城樓。

(5)最後一次寫詩

毛澤東生前所作的最後一首詩就是批評郭沫若的。毛澤東一生創作過的詩詞有近百首,而經他本人生前審定正式發表的卻只有39首。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毛澤東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詩人的地位卻是被公認的。曾與毛澤東多次賦詩唱和的郭沫若也盛讚毛澤東的詩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斗」。然而,毛澤東生前所作的最後一首詩就是批評郭沫若的。

進入70年代以後,毛澤東很少有作詩的興致。據毛澤東的機要秘書張玉鳳回憶:「 1973年9月初,我上班後在主席會客廳里放文件的桌子上,看到擺著一首詩,是鉛印的,不是手稿。當時主席也在場。我問他:『您最近又作詩了?』主席點點頭,笑了,說:『是的。』我拿起桌子上的詩稿念給主席聽。他在每句讀完了的時候都點點頭,很高興的樣子。」

這首詩就是寫於1973年8月5日的《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雖然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十分明顯地與毛澤東作律詩的一貫作風相違背,不僅在內容上全是標語口號式的概念堆砌,缺乏最起碼的形象思維和詩的意境,而且在格律上簡直錯得一塌糊塗」(2002年1月7日《北京日報》鄧遂夫文《〈呈郭老〉詩二首的真偽》),但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卻根據確鑿的檔案資料證明,這首詩的確是毛澤東所作,並且收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事實上,無奈的郭沫若還為毛澤東的批評寫了和詩:「讀書卅載探龍穴,雲海茫茫未得珠。知有仙方醫俗骨,難排蠱毒出窮隅。豈甘樗棟悲繩墨,願竭駑駘效策驅。猶幸春雷驚大地,寸心初覺視歸趨。」

(6)最後一次到人民大會堂

1959年9月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後,毛澤東便在經常在這裡開會、接見外賓,甚至在夏天住到這裡來避暑。1971年11月22日,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越南總理范文同,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外賓。

1973年8月24日,中共十大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在毛澤東宣布散會後,自己卻坐著不動。散會時的情況,護士長吳旭君作了這樣的回憶: 「宣布散會了,我看到主席兩隻手扶著椅子使勁往下壓,他想讓自己的身體能夠支撐著站起來。於是我馬上叫人過去攙扶他,並把椅子往後挪,好讓他站穩。

這時,台上台下長時間地鼓掌歡呼,持續了十分鐘之久。我估計是總理髮現主席的腿在顫抖,他讓主席坐下,主席也就毫無顧忌地一下重重地坐到椅子上,一動也不動。而台下的代表仍一個勁地向毛主席歡呼。儘管總理打手勢要大家趕快退場,代表們還是不肯離去。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只得向代表們說:「你們不走,我也不好走。」根據我的判斷,再讓主席站起來是很困難了,但這時又不能讓代表們知道主席身體的真實情況。於是我建議總理當場宣布:毛主席目送各位代表退場。總理採納了我的建議。」

有了這樣的經歷,毛澤東再也不參加大會,也再沒有回到國人民大會堂。8月28日十大閉幕式時,毛澤東沒有參加,周恩來宣布:「今天大會,毛主席請假,委託王洪文同志代表他投票」。

(7)最後一次游泳

毛澤東酷愛游泳,他在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的大字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有這樣的批註:「水擊: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

從1956年毛澤東第一次如願游長江,到1966年最後一次暢遊,11年間,毛澤東實際橫渡長江40多次。毛澤東生命的最後幾年住在中南海的「游泳池」,但是最後一次游泳卻不是在中南海。從1960年到1974年的14年間,毛澤東每到武漢,必定住在東湖賓館內的梅嶺1號,下榻44次之多。東湖賓館由此被稱為「湖北的中南海」,而且也有一個市內的恆溫游泳池。毛澤東最後一次游泳就是在這裡。

1974年10月13日毛澤東乘專列抵達長沙休息養病。據身邊工作人員回憶,那時的毛澤東已經81歲高齡,步履蹣跚,沒有人攙扶就走不了路,但是他在11月29日到12月4日間在室內游泳池內有了四次泳。

12月5日,毛澤東再次下水游泳,但是動作很勉強,對陪同他游泳的警衛隊長陳長江說:「我渾身沒勁,手和腿也發軟,看來游泳也困難了。」這就是毛澤東一生最最後一次游泳。

(8)最後一次告別家鄉

長沙過81歲壽辰,最後一次出巡

1974年12月26日,毛澤東在長沙度過了他81歲壽辰。1975年2月初,毛澤東從來自北京的醫療組的診斷報告中,得知周恩來因勞累過度,病情繼續惡化。當毛澤東問候的電話記錄送到三零五醫院周恩來的病榻前時,深解毛澤東心態和苦楚的周恩來不由得心潮湧起,感慨萬千。他抱病起身,在病房致書毛澤東,詳細彙報自己的病情。周恩來的信,成為毛澤東在長沙收到的最後一份重要文件。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告別他的故土。

1976年6月,毛澤東在北京病危時,他尤其懷念家鄉,思歸故里。7月,毛澤東的專機曾多次在北京-長沙航線上來往試飛,準備送病重的毛澤東返回韶山,這時的毛澤東已不能再坐專列長途旅行。同年8月,躺在病榻上的毛澤東又幾次提出要回韶山滴水洞休養。為此,中央政治局反覆討論研究後,終於同意了毛澤東的這個最後的請求。但一生眷戀鄉土的毛澤東,最終也沒能實現他再返故鄉的心愿。

(9)最後一次接見外賓

1976年5月底巴基斯坦總理布托來訪,由新任總理華國鋒負責接待。布托已經來幾天了,一直等待毛澤東會見。因為毛澤東在兩周前的5月12日會見了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所以也希望能夠見到毛澤東。但由於毛澤東身體狀況不允許,所以中方一直沒有安排。

當布托馬上要離開中國,又一次提出見毛澤東時,秘書便不得不把這種要求向主席報告,毛澤東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當時毛澤東剛吃了安眠藥,正犯心臟病,但主席依舊同意安排。因此,才出現了接見時面部表情麻木,直流口水的樣子,會見後報紙發布的照片雖然是遠景,但還是泄漏了毛澤東身體有病的絕密。

5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書房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原地費力地站起,與走進書房的客人握手以示歡迎。毛澤東問布托:你好嗎?布托回答說:我很好,謝謝你。毛澤東說: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講話也不好。布托說:主席創造了偉大的歷史,你高舉著人民革命的鬥爭旗幟。毛澤東謙虛地說:沒有做出多少成績。

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會見外賓,此後中央通知毛澤東不再會見來訪外賓,改由相當於國家元首的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會見。結果朱德卻因一次會見外賓感冒,早毛澤東兩個月在1976年7月6日逝世。

(10)最後一次出席追悼會

毛澤東本人在建國以後卻僅僅參加過三次戰友的追悼會。第一次是在1950年10月,年僅46歲的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之一任弼時逝世,毛澤東參加了弔唁和追悼活動。1960年5月中共黨內「五老」之一的林伯渠逝世,毛澤東沒有參加追悼會,據說與林老在廬山會議上「右傾」的表現有關。毛澤東第二次參加追悼會是在1963年12月參加十大元帥中第一個離世的羅榮桓追悼會,而且還寫下了「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的輓詩。

1972年1月陳毅元帥逝世。1月10日的中午,照例要午睡的毛澤東忽然對工作人員說,調車,我要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

毛澤東簡單地在睡衣上套了件大衣,就冒著嚴寒趕往八寶山。在八寶山休息室里,毛澤東接見了陳毅夫人張茜,並說: 「我也來悼念陳毅同志,陳毅同志是一個好同志」,「陳毅是個好人。要是林彪的陰謀搞成了,是要把我們這些老人都搞掉的」。談話快結束時,張茜請毛澤東早點回去。毛澤東說,「不,我也要參加追悼會,給我一個黑紗」。

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參加追悼會。此後,在黨內地位高於陳毅的董必武、康生、周恩來、朱德等在1975年-1976年間相繼去世時,毛澤東都沒有參加追悼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9195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