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攻打匈奴,導致匈奴分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在呼韓邪單于的帶領下內附漢朝,北匈奴則踏上了持久而漫長的向西遷徙的征程。
公元80年左右,北匈奴的勢力範圍主要還在西域地區(新疆),隨著東漢國力的增強,東漢王朝開始經營西域,與匈奴不可避免的發生衝突,漢軍多次攻打北匈奴,北匈奴被迫再次西遷,這一西遷不得了,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導致生活在樹林裡的日耳曼人也被迫西遷,來到西羅馬帝國的境內,日耳曼人給虛弱不堪的羅馬帝國送了終。
那有人說,這正證明了我大漢民族的威武,其實錯了!西晉之時,五胡亂華,西晉帝國正是被匈奴人給滅了。西晉末代皇帝的結局很悲催,還不如西羅馬帝國的皇帝,公元311年,匈奴兵進入洛陽,俘虜晉懷帝司馬熾,一次宴會,劉聰要求司馬熾身穿青衣(戲子的衣服)給在座的官員斟酒,西晉官員看到這一幕,不禁落下了眼淚,由於當時是新年,劉聰認為新年哭喪不祥,大怒,毒死了晉懷帝。晉懷帝逝世的消息傳到長安,司馬鄴即位,是為晉愍帝。然而,長安城不久以後也被匈奴兵攻破,晉愍帝也當了俘虜,劉聰登殿時,要求司馬鄴跪下來拜他,在場的西晉舊臣麴允看到這種情景,悲憤不已,痛哭流涕,伏地自殺。司馬鄴倒是能忍受屈辱,但不久還是被劉聰殺害了。
日耳曼人攻破羅馬城,確實是羅馬帝國老大腐朽,虛弱不堪了。西晉王朝正處於蒸蒸日上的勢頭,為何卻被游牧民族給滅了呢?那就是西晉的八王之亂,司馬氏家族爭權奪位,給了劉聰可乘之機。
所以說,日本人、美國人的軍事力量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敵人還沒打進來,中國人和中國人自己先打起來了,這才是最悲催的地方。
回到匈奴西遷。
西遷的匈奴人,人數不多,約占北匈奴人口的四分之一,約20萬人,西遷的匈奴人首先奔向西北,進入烏孫之地,在烏孫西北的悅般地區停了下來。此時匈奴曾向漢朝請求和親,東漢皇帝未予答覆。從此北匈奴便失去了音訊。
北匈奴西遷以後,匈奴原來在漠北的地盤被鮮卑人占領,鮮卑人又繼續追擊匈奴人,北匈奴被迫離開悅般,西遷康居(今天中亞的錫爾河流域),與占據阿姆河流域的大夏人為鄰,公元3世紀中葉,他們可能受到貴霜帝國(大月氏人建立的國家)和康居的聯合進攻,又被迫西遷粟特。
北匈奴在粟特停留了將近一個世紀,約於公元350年左右西遷至頓河流域,這時占有東歐黑海北岸和西亞一帶的主要是阿蘭人。進入歐洲的匈奴,首先進攻阿蘭人,兩軍激戰於頓河上,阿蘭人戰敗。
匈奴人擊敗阿蘭人以後,渡過頓河,侵入東哥特境內,東哥特軍事首領赫爾曼里克率部抵抗,兵敗自殺。
從此以後,居住在森林裡的日耳曼人受到匈奴人西遷的壓力,被迫離開森林,進入西羅馬帝國境內。
公元375年,匈奴與西哥特人交戰於德涅斯特河,西哥特領袖阿山那裡克潰敗退走。他求得羅馬東部皇帝瓦倫斯的准許,於376年率部渡過多瑙河,定居羅馬境內,作為「同盟者」幫助羅馬帝國防禦蠻族入侵。
然而定居在羅馬境內的西哥特人卻受到了羅馬官吏的欺凌壓榨,不堪屈辱的西哥特人舉兵反羅馬,阿得里亞堡(今土耳其的愛德爾納)之戰,羅馬東部皇帝瓦倫斯戰敗陣亡,曾經輝煌一時的羅馬軍團一戰即敗於蠻族騎兵。從此羅馬帝國再也不能阻擋游牧民族的進攻了。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西哥特人滅亡,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中世紀。
公元476年,就是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此前的西晉早已被匈奴兵給滅了,前文已經講了,五胡亂華,就是因為西晉統治者爭權奪利,八王之亂,給了少數民族可乘之機。羅馬帝國是被游牧民族給打殘的,西晉是被自己人打傷的,屬於自廢武功。
所以這段歷史,值得後世借鑑!中國自古以來,不怕外患,怕就怕外族還沒入侵,內亂已經開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