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少成名
中 山三鄉鎮古鶴村,每天準時響起讀書聲,這是年輕的劉學詢在誦讀聖賢之書。他家境殷實,世代經商,大家都知道商人在古代是沒啥地位的,家族發狠要培養出一個 讀書人,劉學詢自幼聰慧,是家族重點培養對象。他不僅書讀的好,功夫還不錯,一把劍舞的生風,一套拳打的漂亮,按照現在說法就是素質教育搞的很不錯。
他24歲中舉,七年後又考中進士,是廣東文壇的「四大金剛」之一。順風順水的劉學詢中進士後被分配到國家中央機關翰林院,成為一名令人眼紅的「公務員」,並逐漸升為候補道台。但他對此並不滿意,鐵飯碗雖然穩,可畢竟是鐵的。
那個年代,風雨飄搖,朝廷也快完蛋了,啥都缺,就不缺革命黨。革命黨全是劉胡蘭,殺也殺不完。看來做官是沒啥希望了。
二、賭場得志
當官不易,只能下海。當時流行實業,文壇領袖張謇都開頭開工廠,可他卻另闢蹊徑,做起了了賭場的營生,開發了一套「闈姓」彩票。所謂「闈姓」,就是利用科舉考試,競猜中榜者,也叫「卜榜」。
科 普:「闈姓」在廣東有相當長的歷史,用科考中榜者的姓氏為賭,故稱「闈姓」。其賭法是,事先由莊家確定80個姓氏,印刷成「刊單」,其中,分兩欄列舉了 「小姓」、如周、區、胡、馬、麥等,和「大姓」、如陳、李、張等。「大姓」因為中榜率高,是禁止下注的,因此又稱「限姓」。下注人只能在「小姓」中圈選 20個,以猜中姓氏的多寡決定輸贏。下注時,每票是1元,但不限購買量的上限。開獎時, 以1000 票為「一薄」進行查對,猜中最多的是「頭彩」,依次為「二彩」「三彩」,「三彩」以下就是輸家。獎金的發放也是以「一薄」為單位發放,「一薄」的總賭金是 1000元,其中獎金占60%,即600元。一至三等獎分別按3∶2∶1比例分得,即頭彩300元、二彩200 元、三彩100 元。剩下了400元,就是莊家的營收。
朝廷當時是明令禁止的,這褻瀆了神聖的科舉。但這又有什麼用呢?執法人員不給力,再好的政策也出不了 中南海。執法人員與違法人員狼狽為奸,成為黑惡勢力的庇護人。闈姓的金額很大,也沒法收稅,給國家帶來很大的損失,後來張之洞,李鴻章等人上書後才合法 化,每年給政府貢獻大量金錢。劉學詢是當時最大的賭王,上繳的彩票稅甚至影響到政府的收支,國民黨元老馮自由在書中這樣描述他當時的影響力:「其金錢勢力 以左右士子之成敗,及官吏之進退,典試者莫不仰其鼻息。」
有錢了自然要去納妾,他一口氣娶了12個老婆,不得不說,他身板真好。
三,資助革命黨
劉 學詢和孫中山是老鄉,劉學詢的回憶錄《總理史實訪問記》記載,他與孫中山最早在澳門見面:「總理(指孫中山)與劉相見,連談數夕,彼此非常愜洽」。這遠不 是一次普通的老鄉會,二人的合作由此開始。隨著合作的開始,逐漸形成劉出點子、出錢,孫組織行動的合作模式,為孫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 年康有為為了博取大名,上奏彈劾廣州巡撫,牽連到劉學詢,導致他倉皇出逃,兩人接下死結。由於劉學詢傾向於革命黨,以康有為為首的保皇黨對其恨之入骨,於 是策劃了一次刺殺事件,1900年4月24日,劉學詢從澳門返回廣州,剛到廣州口岸,被保皇黨刺中胸口,幸虧衣服多,撿回一條命。
三、險成大總統
革命黨為了實現理想到處革命,但是都失敗了,但是孫百折不撓,準備在惠州發動起義,但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要花錢的,於是給劉學詢寫了一封信,大凡孫先生寫信,大多是要錢。信裡面這樣說:
「故求足下及楊、李同志等,即速代籌資百萬交周君匯帶弟處,以便設法挽回大局,而再造中華也。」
「今特遣深信人周君平山來見足下,面托足下主持內局,先立一暫時政府,以權理政務。政府之格式,先以五人足矣:主政一人,或稱總統,或稱帝王,弟決奉足下當之,故稱謂由足下裁決。」
按照孫中山的意思,劉學詢已經是他敲定的總統候選人了。可惜的是,劉學詢並沒有接到這封信,要是當年他及時接到這封信,按照當時的形式發展,很有可能革命成功,就是不成功也能成為革命黨的領袖,辛亥以後,不出意外也能成為民國大總統。那樣的話,歷史或許真要改寫了。
從此以後,劉學詢遠離政治,活了80歲,在劉莊去世,曾經有人寫對聯讚美他:
「先生何許人,天半朱霞,雲中白鶴;君言不得意,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簡單幾句話,道盡人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