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興替鏡

1851年,經過了長期的準備以後,洪秀全領著一大幫農民發動了金田起義,中華大地上長達14年的動亂開始了。凡事有果必有因,太平天國也不例外。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絕不會僅僅只因為「長毛們」喊了幾句口號而已。經過長時間醞釀的社會現實再加上洪秀全的蠱惑、煽動,最後興起這場耗盡中國國力的大動亂。
一、大量白銀的外流,造成了貨幣的貶值
在18世紀初,那是的鴉片貿易還沒有發展到肆虐的地步,當時中國向西方出口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商品,可以換來大量的白銀。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匯流入中國,這些錢在200萬兩至300萬兩之間。英國人當然不會讓中國得這個便宜,在嘉慶皇帝在在位的末期,中國的鴉片走私開始逐年上升。到了1838年,每年流入中國的鴉片高達4萬箱。接下來便是林則徐的禁菸和那場讓大清國顏面掃地的鴉片戰爭,其實那2100萬的賠款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要命的還是鴉片。
由於中國不再禁止鴉片,所以進入中國的鴉片數量在戰爭以後,增加到了每年5萬箱。這些鴉片每年都會從中國帶走白銀1000萬兩以上,大清國就是這樣被列強逐漸吸乾了。白銀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銅幣的貶值,在1839年,一兩白銀能兌換1600文銅錢;但是到了1850年,一兩白銀卻能兌換200文銅錢。朝廷徵收賦稅只有白銀不收銅錢,而農民們只有銅錢沒有白銀,因此只能選擇無奈的兌換。這一進一出以後,農民們的負擔增加了三分之一。後來負責鎮壓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昔日賣米三斗,輸一畝之課而有餘;今日賣米六斗,輸一畝之課而不足。」這樣的壓榨之下,農民們不反抗才怪。
二、嚴重的土地兼并情況
在那個時代,農民擁有的土地不多,大部分土地都在那些地主大戶手裡。當年的民謠充分說明了問題:「農民背上三把刀,徭役苦,租米重,利錢高。」當時很多農民只能租種地主的耕地,農民們出來需要交納朝廷規定的賦稅以外,還要交納地主規定的佃租。遇到災年,農民們自己尚且吃不飽,根本沒有能力交納賦稅和佃租。地方官員為了完成自己的徵收任務,派出衙役四處追討。針對這種情況,曾國藩也有記錄:「力役四出,晝夜追逼,鞭撲滿堂,血肉狼藉。」
地主們的手段更狠,他們會把農民積欠下來的佃租利滾利的計算,最後的數字是起初的好幾倍。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會偏偏發生在廣西,這也是有原因的。廣西地區山地多、耕地少,根本無法實現人人耕種。在太平天國的起義的地方金田村,一共有750畝耕地,其中地主就占了662畝。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們的生活可想而知。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在廣西地區,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幾乎都是這般情景,有的地區甚至更加嚴重。
三、天災不斷,引起了農民暴動
在鴉片戰爭以後的十年里,老天也不幫忙。在中國連續出現了水災、旱災和蝗災,這下子農民們的負擔更重了。很多農民不堪重負開始逃亡,淪為了乞丐和流民,有一些人被當做奴隸買到了美洲和澳洲。在1842至1850年的8年里,清朝內部發生了110次農民起義,其中以廣西地區最為激烈。1848年,廣西超過一半的府縣都爆發了農民起義,但是由於相互之間缺乏配合、各自為戰,最後先後被清廷鎮壓和安撫。這也給正在活動的洪秀全提供了戰例,不能自己單幹,需要聯合。
洪秀全之所以選擇廣西地區,也有深刻的原因。洪秀全首先在廣東傳教,但是廣東地區的人們經過長時間的對外交往,開化程度比較高,洪秀全這個山村老師的水平還不夠。在無奈之下,洪秀全到了廣西地區,因為這一帶沒有什麼開放城市,消息比較閉塞,人們知道的西方知識不多。再加上廣西地區矛盾嚴重,非常適合煽動。就這樣洪秀全的組織越來越大,等引起清廷注意時,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使。也在清軍準備圍剿的前提下,洪秀全提前發動了起義,開始了四處流竄的生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