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名 陳宮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
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
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
陳宮,字公台,呂布帳下謀士,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原為曹操部下,因曹操殺害邊讓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
陳宮恐怕是曹操沒有得到的人才中,最令曹操痛惜的一個。曹操並不打算殺陳宮,即使他不肯投降,應該也會放他走,只是陳宮似乎對人生已經沒有什麼眷戀,一心求死而且慷慨赴死,曹操為之流涕。邊讓只是多次侮辱了曹操本人,就被曹操給殺了,而後來陳琳寫檄文罵了曹操祖宗三代(文章很有感染力),曹操非但沒殺,反而任用,恐怕就是因為他想起了陳宮,陳宮用他的死換來了曹操的悔悟。
第二名 周瑜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沒想到曹操不但對人家老婆有興趣,而且對美周郎也是垂涎已久。曹操曾經派蔣干去遊說周瑜。周瑜接見蔣干,說:「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周瑜邀請蔣干參觀軍營,宴飲時還請侍者展示服飾珍玩,並向蔣干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共生,能移其意乎?」蔣干只好笑而不語。蔣干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辭所能說動的。
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敗北之後,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但是心裡對周瑜應該還是十分的敬佩和欣賞。《江表傳》稱蔣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 ,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曹操特地挑選蔣干去遊說周瑜,應該說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未能如願而已。還有,周瑜在臨死之前說的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既生亮,何生瑜」。
第三名 關羽
「忠義慨然沖宇宙, 英雄從此震江山。」 為了解除後顧之憂,曹操東征,打敗劉備,降服關羽而回,並任命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關羽卻說:「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曹操十分佩服關羽的為人,感嘆關羽是個義士。後來,袁紹派遣顏良進攻白馬,曹操讓張遼和關羽作先鋒迎擊顏良(一個是五良將之首,一個是五虎將之首,我只能說顏良死得值了)。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而還,袁紹諸將莫能當者,於是解白馬之圍。關羽殺了顏良後,曹操知道他一定會離開,便重加賞賜。關羽將曹操給他的賞賜全部封存,呈書告辭,投奔劉備去了。曹操的部下想要追趕關羽,曹操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後來,關羽攻曹仁於樊城,差點逼得曹操遷都避難。不過,關羽兵敗身亡後,曹操下令厚葬關羽。諸葛亮贊關羽超凡絕倫,連郭嘉、程昱都稱關羽為萬人敵,我們可以想像曹操說那句話的時候,有多麼遺憾和無奈了。
曹操是個奸雄,多疑、奸詐。但是比較重人才。會用人。會演戲。很會知人善用。慣用情義、恩情之類的收服人心。關羽是曹操很喜歡的一個人才。 曹操備贊關羽的勇武,對他重加賞賜,封他為漢壽亭侯(漢壽,地名;亭侯,侯爵名)。關羽斬殺顏良後,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賞賜。關羽把曹操屢次給他的賞賜都封存妥當,把漢壽亭侯的印綬掛在堂上,給曹操寫了封告辭信,保護著劉備的家小,離開曹營,到袁紹軍中尋找劉備。曹操將士聞後,要去追趕,曹操勸阻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志·蜀書六·關羽傳》)。
第四名 沮授
「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沮授,字公與,少有大志,擅於謀略,擔任袁紹的從事和監軍。官渡之戰時袁紹大敗,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見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與沮授有舊,見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陣營,感到可惜,嘆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沮授雖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可是後來,沮授密謀逃回袁紹陣營,事敗被殺。曹操為其修建墓碑,面向河北,以示其對袁紹的忠心。袁紹也因此沒有為難沮授的家人。
荀彧曾經這樣評價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知,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唯獨沒有評價沮授,估計荀令君也不知道該說沮授什麼好,所以就只好略過了。沮授曾向袁紹進獻大計:占領冀、青、幽、並四州,集合英雄豪傑的才能和大批軍隊,並且迎接在長安的漢獻帝至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只需數年就能平定天下。這個戰略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只可惜袁紹沒能採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曹操與沮授有舊,應該十分了解沮授的才能,不然也不會說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的話,但在知道沮授想要逃跑之後,也只能忍痛殺之了。
沮授為什麼念念不忘一手將其陷入絕地的袁紹?
他的忠心也許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但實際上,他並不是一開始就相隨袁紹,曹操還是有機會的
實際上,他之所以不肯歸操,應該是為了他的宗族的原因還更多些。
田豐因柬下獄後,沮授見田豐下獄,乃會其宗族,盡散家財,與之訣曰:「吾隨軍而去,勝則威無不加,敗則一身不保矣!」
第五名 太史慈
「矢志全忠孝,東萊太史慈。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太史慈,字子義,為了報答孔融對母親的照顧,在孔融被黃巾賊圍困的時候,親自突出重圍向劉備求援,最終在援軍的幫助下解了北海之圍。後來投奔到劉繇的帳下,在神亭酣斗小霸王孫策,難分伯仲。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為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莫名其妙地說一句:「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最後劉繇兵敗,太史慈被擒,孫策親自為其鬆綁,並授以兵權。太史慈承諾去收降劉繇的部下,孫策的部將說,太史慈可能不會回來了,孫策卻很有信心地說:「子義舍我,當復與誰?」太史慈果然如期歸來。曹操聽說了太史慈的名聲,送來一封信,用一個盒子裝好,太史慈打開一看,信中什麼都沒寫,只是放了一味中藥——當歸。
曹操也算是別出心裁,用心良苦了。當歸就是應當回來的意思,示意太史慈應當歸順於他。可是曹操卻不知道,太史慈在神亭酣戰中早已與孫策摩擦出了激情的火花...... 太史慈於赤壁之戰之前去世,臨死前說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第六名 法正
「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法正,字孝直, 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幫助黃忠斬殺了曹操的大將夏侯淵。後來,曹操親自帶兵來奪取漢中,劉備採納了法正的建議,據險而守,不與交戰。曹操雖然善於用兵,卻也不可奈何,只得放棄漢中撤退。可惜法正英年早逝,死時年僅四十五歲,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後來劉備兵敗猇亭,諸葛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曹操也感慨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第七名 審配
「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審配,字正南,為人正直,深受袁紹賞識。袁紹死後,曹操圍攻鄴城,審配據城堅守數月,最後由於侄子審榮開門投降,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恨少!」操曰:「卿忠於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
配曰:「不降!不降!」辛毗哭拜於地曰:「家屬八十餘口,盡遭此賊殺害。願丞相戮之,以雪此恨!」配曰:「吾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不似汝輩讒諂阿諛之賊!可速斬我!」操教牽出。臨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頸就刃。
第八名 趙雲
「一片赤膽平亂世,手中長槍定江山。」長坂之戰時,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曹操一向愛惜人才,應該是從趙雲身上看到了關羽的影子,想要將他收為己用,怎奈趙雲驍勇,未能擒獲,後來漢中之戰時,曹操也曾驚嘆道:「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
第九名 甄姬
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可見甄宓與大、小喬在當時並列為傾城美女。甄宓原是袁紹的兒媳婦。官渡之戰後,曹操早就聽聞甄宓的美麗,並在戰後派重兵包圍府邸。但曹丕卻喝退士兵,進入帶走甄宓,並護其安全。戰後,向曹操請求迎娶,曹操見後,不好與其子爭妻,便順水推舟送給曹丕。這恐怕也是曹操人生的一大憾事了。
當曹丕將甄姬帶到他面前的時候,我想曹操的表情一定很豐富,暗想當年關羽向我要杜氏的時候,還要預約呢,你小子還沒得到老子允許就開始搶女人了,不過又轉念一想,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小子這樣不也是跟我學的嗎,於是只好一副笑臉地說道:「真吾兒媳也。
第十名 大小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大小二喬恐怕是三國中被提到最多的美女了,當然曹操不可能為了兩個女人而發動戰爭,但是如果戰爭打贏了,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曹操會霸占這兩個美女。曹操一向有幫別人照顧老婆的好習慣(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也因此留下了好淫人妻的美名,張繡的嬸嬸鄒氏,秦宜祿的老婆杜氏就是很好的例子,也難怪人家周瑜要積極主戰了。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為了說服周瑜迎擊曹操,背誦了一首曹操小兒子曹植所做的《銅雀台賦》,其中「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一語是言曹操有「奪妻」之目的,以此激將法讓周瑜對曹操充滿仇恨。也就是說周瑜與曹操,不僅僅因公仇,兩岸(魏吳之間)的仇恨,還是情仇,私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8923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