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阿富汗親蘇的塔拉基發動軍事政變,該阿富汗國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塔拉基擔任總理。他奉行親蘇政策,很得蘇聯喜歡。1978年年底,他訪問蘇聯,與蘇聯簽訂友好合約。
塔拉基很不得人心,他執政時期,國內動亂不斷。1979年3月,反蘇的阿明被任命為總理,蘇聯企圖聯合塔拉基推翻阿明。
在軍事政變不可能實現目標的情況下,蘇聯決定武裝入侵解決。
1979年12月7日,8萬蘇軍侵入阿富汗,準備多時的蘇軍很快攻占了喀布爾,阿明在激戰中被打死。似乎蘇聯的目的快達到了,好戲還在後頭。
包括中國、美國、埃及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譴責蘇聯的侵略行為。蘇軍憑藉先進的武器很快在戰場上取得優勢,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控制了阿富汗全國大部分城市和交通線。
勃烈日列夫躊躇滿志地對葛羅米柯說:「我們只要出5萬大軍就可以在3到4周內接受戰鬥!」葛羅米柯也說:「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完成行動!」
頭兩個月的行動非常行動,但隨著戰事的推遲,蘇軍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阿富汗各地的游擊隊漸漸發現蘇軍的特點,蘇軍喜歡集體出動,速戰速決,因此當蘇軍主力一出動,他們就分散、隱蔽,等蘇軍到的時候發現空無一人。他們隱藏起來伏擊蘇軍,游擊隊雖然武器落後,但在阿富汗到處是荒漠,地形複雜的環境中,蘇軍的大型裝甲車和坦克行動不便,因此很容易遭到伏擊。
蘇軍不太擅長在複雜的高原山地作戰,畢竟俄羅斯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蘇軍所到之處首先要做的就是焚毀莊稼、滅絕牲口。阿富汗軍民誓死保衛家園,全國到處都是游擊隊。到了1988年,全國共有5016支有組織的游擊隊,總兵力9萬人,美國等北約國家向他們提供武器,幫助訓練。所以越到最後,游擊隊的戰鬥力越強。
蘇聯不得不向阿富汗增派軍隊,長期維持10萬人左右兵力,從1979年到1989年完全撤軍,蘇軍共有5萬人死傷,要知道阿富汗在蘇聯巨人面前弱得像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
這場長達10年的戰爭使蘇聯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報告說:阿富汗戰爭每天的花費,1984年430盧布,1986年1000萬盧布......那時的盧布還很值錢。
蘇軍的士氣越來越低落,每天都有蘇軍因為戰鬥喪生。當初他們來阿富汗時,中央的解釋是:「解放阿富汗人民,幫助阿富汗人反抗美國、中國的入侵。」可當他們到阿富汗後發現入侵者只有蘇軍!
80年代的蘇聯衰相盡顯,最後無奈只能在一片罵聲中在1989年完全撤軍,蘇軍徹底失敗!
阿富汗真不是好欺負的,超級大國的例子已經證明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