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史詩級」寒潮席捲神州大地,北至碣石,南及瀟湘,皆被波及,民眾莫不顫抖。有趣的是,在八 百多年前的臨安城裡,一位名叫施宜生的金國使者似乎也在對南宋官員說著天氣的事,他看了看窗外,顧左右無人,便言道:「今日北風甚勁。」然後又取筆說: 「筆來,筆來。」思忖片刻,越想越覺得糟糕,南宋官員不禁冷汗直流,整個人都不好了,回去後連忙向上級彙報重要情報,而金使施宜生北歸不久便被檢舉烹殺。
也 許你會奇怪了,不就說了個冷空氣南下,雙方至於嘛?還真的很至於。因為金國使者口中的北風不僅僅指的是嚴寒,還指一個比寒冷更可怕的東西:金國鐵騎。三十 多年前,那時的年號還是靖康,浩浩蕩蕩的金國騎兵南下摧毀了北宋王朝,這一段歷史讓南宋人無法忘懷:開封淪陷,二帝北狩,受盡凌辱,無數中原人背井離鄉, 終其一生難以北歸。如今金國皇帝完顏亮再次興兵,意欲一舉滅宋。尤其是讀了柳永的《望海潮》以後,更是堅定了決心,詞中有言:「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 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還有:「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錢塘就是今天的杭州,南宋的首都臨安,既是風景如畫的繁華地,又 是對手的政治中心,面對這一巧合,野心勃勃的完顏亮更加動心了。
(宋金對峙圖)
臨 安,就是臨時安頓的意思,宋朝皇帝的戶口一欄本來填的是開封,都住了一百多年了,無奈金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把南宋皇帝趕到了臨安「暫住」,這一住就再 也沒回去過。歷史上坐斷東南的政權一般都會定都南京,當時叫建康,可是宋高宗趙構偏偏沒有跟六朝、南唐的皇帝一樣選擇建康,而是來到了離前線更遠的臨安, 此舉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特別是那些主戰派,比如李綱就曾上書高宗說:「臣昔舉天下形勢而言,謂關中為上,今以東南形勢而言,則當以建康為便。今者,鑾輿 未復舊都,莫若且於建康權宜住蹕。」宋孝宗時陳亮也上疏有云:「陛下慨然移都建業,百司庶府皆從草創,軍國之儀皆從簡略,又作行宮於武昌,以示不敢寧居之 意。」
但是南宋皇帝並不為其所動,堅決不挪窩。那麼相比於建康,臨安有哪些好處呢?首先是它更加的安全,試想一旦金人突破了長江天險,建康 很快就會被戰火波及,如果首都是臨安的話,離長江還有一定的距離,兩地之間河網密布,不利於發揮金人騎兵的優勢,也能為南宋朝廷爭取更多反應時間。宋高宗 早年被金兵追怕了,一度泛舟海上避難,太后更是被追著逃到過今天江西的贛州,都快到兩廣了,那是多麼的狼狽、悽慘、膽戰心驚,一輩都難以忘懷。多年後辛棄 疾親臨當年太后逃難處,感慨地寫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一系列痛苦的經歷使趙構更缺乏安全感,影響到了首都的選擇。還有就是臨安的經濟 更發達,北宋的時候,兩浙向朝廷上交的錢糧數已經是全國第一,居住在此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在此之外定都建康的王朝都短命,不吉利,最近一個是李煜的南唐, 正是被宋太祖消滅的。
(岳飛墓)
完 顏亮南下最終失敗,本人也被部下殺死,宋金再度和談,此後一百多年,江南沒有什麼大規模戰亂,當然,宋朝政府每年都要向金交「保護費」,也就是歲幣求得平 安,此舉頗受後代血氣方剛的少年詬病,細想一下,其實也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歲幣只占宋朝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考慮到和少數民族政權的貿易,送的錢其實 早就賺回來了。而且雙方的實力相當,南宋沒有滅金的實力,金也沒有滅宋的實力,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繼續戰爭反而會導致更多生靈塗炭、財產損失。送 點錢彼此相安也挺好的,等形勢有變再發動北伐。平穩的環境有助於經濟發展,兩宋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北宋的開封,南宋的臨安都是過百萬人口的繁華 都市,在當時獨領風騷,跟它比,西方的那些小城市都不一提。置身其中,使人流連忘返,。林升的《題臨安邸》生動地寫了出來: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臨安平面圖)
這 首諷刺詩揭示了臨安生活的紙醉金迷,也引發了許多現代人的遐想甚至是嚮往,居住在這座八九百年前的世界第一都市到底是種什麼感覺呢?那時的酒店、食物、慶 典是什麼樣的?如果想知道的話,必須坐時光機穿越,可惜現在沒這個技術,其實早有古人料到了這個悲催的現實,他們用手中的筆把昔日臨安的美好保存下來,留 給後人,比如吳自牧的《夢梁錄》,比如周密的《武林舊事》(這本真的不是武俠小說),根據這兩本書可以在精神上穿越到南宋臨安城。接下來我們就選幾個地方 看看:
福利
《武林舊事》把臨安城的民眾稱之為「驕民」,他們為什麼這麼傲慢呢,周密有解釋:「非惟風俗所致,蓋生長輦下,勢 使之然。」原來是因為生活在首善之區,朝廷經常送銀子,被慣壞了。那有多少福利呢?《夢梁錄》里說:「但霈澤常頒,難以枚舉。」太頻繁了,數都數不過來。 然後兩位古人就開始羅列各種福利,變相秀優越,真是羨煞我等:
下雪天:發放雪寒錢
長時間下雨或天晴:發放錢米
租住公房、私房:不時減免租金。
歉收年份:官府設立米場,用官米賑濟,收少量錢,給民眾實惠
發生火災:官府派人到火場把被燒的家庭記錄下來,根據每家每戶老小的數量發放錢米
柴火:城內外有二十一個柴場,允許官員百姓前往購買,跟市場價相比低很多。
施藥局:位於戒子橋西,派專門官員監督,有病患來了醫生要診視,詢問病情,給藥醫治。朝廷每年撥款十萬貫作為經費。
慈幼局:官府僱傭奶媽,養在局裡,如果家裡實在困難,或者孩子哺乳期失去母親,都可以放到慈幼局養育,若有被拋棄在街頭的嬰兒,慈幼局也接受。每個嬰兒每月都享有一定的錢米布匹,讓他們吃飽穿暖,直到養育成人,至於長大後孩子幹什麼,全由孩子自己選擇,官府不干涉。
養濟院:收容老弱孤寡、街頭乞丐,貧窮又沒有勞動能力、自己無法養活自己的人。每個人官府都會給錢糧。
漏澤園:有無主棺材,或暴屍街頭的,可以送到漏澤園安葬,官府請有德行的僧人管理、超度,按時祭祀,如果園裡埋葬超過兩百人,官府還會給主管僧人授予榮譽稱號。
駐軍:每月給錢糧,春冬給衣綿。如果不幸陣亡,官府給撫恤金,遺孀、幼子仍然可以每月領取糧食。
以 上是官府的福利,實際情況可能還更多。社會救助不僅僅需要政府,也需要民間的力量。臨安城裡巨商大賈特別多,且多是外地人,有很多住在鳳凰山,因為人數 多,這座山也被稱為「客山」。裡面有許多樂善好施的人,他們平時走路會看人臉色,如果一個人生意沒做好,面露難色,破產了,他們便會送錢送物,讓人家活下 去。平時這些大善人還會故意放慢腳步,往每家每戶的門裡看,觀察是不是家裡有困難,如果有的話,就會在晚上悄悄把碎銀子放在門縫處,做點好事,被施捨者早 上開門一看,還以為是老天爺開眼了呢。遇到乞丐,也會送些棉被,暖暖身子。有這麼好的朝廷、富戶,周密感慨道:「民生何其幸歟」。
(宋高宗趙構畫像)
酒樓
走 進武林園附近的一家酒樓,撥開緋綠色的簾幕,諸多貼金紅紗梔子燈映入眼帘,沿著主廊徑直走約一二十步便來到分岔口,分南北兩條走廊,隨便選一條,然後找位 置坐下。來酒樓當然要喝酒了,但人的酒力各有千秋,如果覺得自己酒力平平,坐在一樓就行了,樓上那都是酒豪們的天下,不是海量就不要上去丟人現眼了。店裡 的夥計看你落座了,就會端些菜給你看,問你酒量如何,然後按你的要求換菜。據說有一個外地人不知道這個不成文的習慣,服務員剛把看菜端上來,還沒來得及問 酒量,那人就下筷子吃了,結果被店主笑話。酒樓整晚都燈火通明,上下相照,當顧客觥籌加錯正酣時,會看到幾十位濃妝艷抹、花枝招展的妓女聚在一起,專門等 候著酒客的呼喚,「望之宛若神仙」。不僅僅是這家,像融和坊嘉慶樓、聚景樓,金波橋的風月樓等酒樓都有妓女,「以待風流才子買笑追歡耳。」看到這裡是不是 有很多風流才子心動了?
臨安一些酒樓用梔子燈等物件做裝飾,不是老闆們突發奇想,其實是仿照以前汴京的酒樓,約定成俗了。當年逃亡南方避難 的不僅僅只有皇帝,還有成千山萬的中原百姓,他們定居在這裡,也把昔日的風俗習慣、美味佳肴帶到了這裡。就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台北街頭,有很多大陸各省 的風味美食店,許多都是國民黨的退伍老兵開的,他們把故鄉的味道帶到了寶島,藉以維持生活,卻很難回去一趟。
酒店的種類也很多,主要區別是酒的優劣還有下酒菜的種類,例如有包子酒店,一邊吃包子一邊喝酒,菜品有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魚兜雜合粉、灌煎大骨之類的,又有肥羊酒店,零賣軟羊、烤羊雜等,還有些不賣下酒菜,只賣酒的。
(宋代海船模型)
碼頭
臨安城東有錢塘江,西有西湖,既能欣賞湖光山色,也能出海遠赴重洋。南宋的造船水平世界一流,如果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是第一。據《夢梁錄》記載,當時 行駛在海洋上的商船大的可以載五六百人,中等的可以載二三百人。南宋的皇帝不像乾隆那樣,又狂妄又心虛,只開放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千方百計地限制對外交 往。相反,南宋很注重與國外的貿易往來,宋高宗曾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每年南宋政府從外貿中獲得的收入可以占總收入的二十 分之一。
當時的對外貿易主要走海路,卓越的造船技術是一個重要保證,但要辨別方向,走對航路,遠離礁石,就有些困難,白天可以看太陽,晚上 可以看星空,要是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呢?這時就要說到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了,南宋時指南針已經被廣泛運用在航海上。「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長 掌之,毫釐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愚屢見大商賈人,言此其詳悉。」有這麼好的東西,南宋商船活動範圍很大,最遠可以到達紅海、波斯灣甚至是非洲東海 岸,那裡也曾出土過宋朝的銅錢、瓷器,與南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總數多達五六十個。近點的來往於泉州、溫州、福州等沿海城市的船隻也很多,臨安城裡的柴炭、 柑桔都是由外地商船運來銷售。
(宋代海外貿易圖)
社團
現在大學裡有各式各樣的社團,花樣奇多,讓新生都不知選哪個好了。遠在八百年前的臨安城裡,志同道合者也會組建團體或組織,看看你對哪一個更感興趣:
社團名稱:西湖詩社
組要成員:臨安有文藝范的官員、流落他鄉的文人騷客
日常活動:根據情感即興發揮,吟詩作對,創作膾炙人口的詩文作品,流傳四方
社團名稱:射弓踏弩社
組要成員:武士
入社要求:能攀弓射弩,武藝高強,射箭嫻熟,閒人勿擾。
社團名稱:蹴鞠打球社
組要成員:風流子弟,有錢人,富二代等,一般沒有那些求取功名的
日常活動:踢球,組織比賽
此外,還有很多社團,比如緋綠社、遏雲社、同文社、角牴社、錦標社、雄辯社、雲機社等。
(現在的西湖)
失意的都市
臨安城是當時的一線城市,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人懷揣著不同的目的來到這裡,做生意的商人,進京趕考的窮書生,淪落紅塵的女子,漂泊異地的他鄉之客……在這 個大舞台,得志的是秦檜、史彌遠等少數人,失意的是平凡的大多數。從外表看,繁華奢侈,如辛棄疾寫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 路」,幕後的「水」卻很深,潛規則、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為了利益什麼都做得出來,充斥著失意者的眼淚。人們會彷徨,會「眾里尋他千百度」而不得。
易 安居士李清照晚年就在臨安城居住過,女詞人的暮年有著太多的不幸,遠離故土,丈夫去世,再嫁又所託非人,當初與趙明誠一起收集的文物大多散失,最終孤苦伶 仃地在江南死去。淳熙十三年,陸遊也來到了臨安城,這一年他已經六十二歲,宋孝宗任命他為嚴州知州,按例,上任前官員要去覲見皇帝,陸遊正為此而來。這時 他正坐在西湖邊上的一家客棧里等候召見,只是這命令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越等越感到無聊。臨安城很大,不良風氣很盛,詩人擔心會不會沾染上,不過沒多久 便打消了顧慮,這些年來當官的意願越來越淡了,年輕時許下的抗金大志依然沒有著落,夢想總是被現實打敗。這次的官恐怕也做不久喲,於是提筆寫下《臨安春雨 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陳 寅恪說:「尚氣節而羞勢利,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不止是臨安居民,整個南朝的百 姓都沉浸在太平盛世里。但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滅頂之戰逐漸降臨。八百多年後,福州茶園山發現了一座南宋夫妻合葬墓,從出土文物推斷,妻子是正常死亡, 生前日夜思念著帶兵在外的至親,而丈夫是個高級軍官,屍身則注滿了水銀,脊椎斷裂,明顯是生前被人打斷,戰死沙場,二人下葬於宋理宗端平乙未。至於死亡地 點,棺內一副帛幡上的詩告訴了我們:
夔門日日望君來
鄂渚人懷去後思
爭似早登黃閣去
普天霖雨總無思
夔門,正是當時與蒙古軍隊作戰的前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86982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