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蓋房子都是坐北朝南,有個民族偏要坐西朝東,為什麼? 當中隱藏著這個原因。。

國際頭條| 2016-01-22| 檢舉

我們蓋房子都是坐北朝南,有個民族偏要坐西朝東,為什麼?

原標題:《尋訪山西》解讀大同華嚴寺坐西朝東的秘密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文/韓靜

(契丹人建造的大同華嚴寺)

大同,塞外的古都,因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而馳名。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大同華嚴寺。

涉及到華嚴寺,可以談內容很多,比如合掌露齒菩薩、天宮壁藏、遼金建築風格,今天主要深扒一下大家都感覺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寺院朝向問題。

為什麼普通寺院都是坐北朝南,但是華嚴寺的建築卻是坐西朝東?

很多人會說:這個我懂,因為大同華嚴寺是遼金建築,遼國的契丹人「崇鬼拜日」,他們就是神神叨叨的,喜歡崇拜太陽,日出東方…………

這些說辭,嚴格來講都不算錯

一 不著急 先看華嚴寺的大雄寶殿

(上華嚴寺全貌)

這座大殿,始建於遼代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遼清寧八年(1062年)道宗皇帝耶律洪基本人非常信佛,巡遊到大同,又擴建了寺廟,增加了南北閣、寶塔、齋堂、陀羅尼經幢等,這才有了華嚴寺的最初名字。

《山西通志》記載:

「北閣下銅石像數尊,其中石像五,男三女二,銅像六,男四女二,內一銅人,袞冕帝王之像,余皆巾幘常服危坐,相傳遼帝後像。

翻譯過來:老爺子不僅出錢修建了寺廟,還順道把自己的銅像也一併供奉了進去,也就是代代相傳的華嚴寺作為遼國家廟、皇室祖廟的說法最早來歷。

華嚴寺這麼重要,自然免不了戰火的洗禮

遼國的末年,北宋和金國聯合進軍,於是在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金兵就攻陷了西京大同,華嚴寺當是損毀也相當嚴重。

寺內的《大金國西京大華嚴寺重修薄伽教藏殿碑記》記載:

「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閣樓觀,俄而灰之,惟齋堂、廚庫、寶塔、經藏、泊守司徒大師影堂存焉。」

簡單說:以上五座建築幾乎全毀了,只遺存經藏殿即現在的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

那麼現在的大雄寶殿又是打哪兒來的呢?

金代也需要供奉佛像,所以到了金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在僧人通悟大師的主持下,在舊址上又重建了一座大殿。尤其值得寫一筆的是,雖然是金代重建,但是基本上完全按照原樣復建,所以其風采還是不減當年。

《碑記》上又寫道:

「特建九間七間之殿,又構成慈氏、觀音、降魔之閣,及會經、鐘樓、三門、朵殿,下設期日,巍乎有成,其左右洞房,四面廊廡,尚厥如也,其費十千餘萬」

一句話 也是不折不扣的大手筆

二 這大殿哪些特色?它本身就十分經典

華嚴寺的大雄寶殿面闊足有9間,進深達5間,寬53.75米,深29米,總面積近1599平米,是我國目前現存最大的佛殿之一。

大殿灰瓦地,單檐廡殿頂,前檐高9.5米,出檐長度達3.6米;屋頂的正脊高度為1.5米,僅僅兩側琉璃鴟吻就高達4.5米,至今仍色彩艷麗,屬金代遺物。

大殿的梁架結構屬於混合式,兼有殿堂和廳館特色,平面上採用「減柱法」營造,所以大殿內的柱子由原來的32根減少到20根,使殿內空間非常寬敞,利於採光和做法事。

整座殿的斗拱為五鋪作重抄重拱(有點專業哈),當心間的補間鋪作設了60度斜拱,是遼金時期建築的一大特色。

而華嚴寺最大的特色還不是建築的細節,非常有性格的選擇了坐西朝東,這是今天要扒的重點。

(寺前東向廣場)

寺院的朝向,有時候為了因山就勢,也可以選擇東西向,比如五台山的佛光寺;比如平遙的的雙林寺;顯然大同華嚴寺的朝向不是地形原因,而是契丹民族文化的體現。

三 深扒一下契丹族和遼國的歷史

遼國,建立於公元916年,是由游牧民族契丹人所建立,《天龍八部》中的丐幫幫主蕭峰,最後被證實就是一名契丹嬰兒。對於他們的祖先。

《新唐書》有記載:

「契丹本東胡種,其先為匈奴所破,保鮮卑山。魏青龍中,部酋軻比能桀驁,為幽州刺史王雄所殺,部眾遂微,逃潢水之南。黃龍之北⋯.至元魏,自號日契丹。」

他們本來是東胡,與匈奴人是死敵;魏晉時期被四散追趕,後來僥倖生存 改名契丹。

契丹,在《新唐書》中並不統一,很多時候又寫作:

「奚丹」、「乞塔」、「赤丹」、「契達」、「泌丹」「契達兒」、山旦」 等

這是他們民族的一種「自稱」,顯然人家認為這是個十分有內涵的族名,根本就不是漢族人口中的「野種」。

學界認為,契丹的含義是「東方太陽神」;而契丹國就是「東方太陽神之國」;契丹民族則為「東方太陽神族」,是類似德國日耳曼人,俄國斯拉夫人的「高貴血統」,起碼自認為是的。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公元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元神冊,國號就是「契丹國」;後來的繼位者太宗耶律德光受中原漢族文化影響特別大,改國號為「大遼」;因為實在太喜歡老稱呼了,時隔45年,聖宗即位後又把國號改回去了,叫「大契丹」;道宗皇帝在咸雍二年(1066年)逗比了一次,居然又把國號改回「大遼國」,這次終於善始善終了,一直到遼國滅亡都延續了這個稱呼。

實際上,我們寫這段是別有用心的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像契丹人這樣反覆改國號的朝代幾乎沒有,這極為反常。

遼,大家都知道是「鑌鐵」的意思,那麼他們如此鍾情的「契丹」又是什麼含義?

這個問題,糾結了學界足足80多年,從民國後期就一直論證,到今天整整有11種說法之多,我們選取幾種可能性比較大的:

1、酋名說。野蠻民族的姓氏變換快,部落酋長的名字常常成為部落的名號,建立遼國的契丹人屬於宇文部落,也許這是這個部落的某一任酋長名號,出於崇拜而來。

2、大中說。認為「契丹」翻譯成漢文就是「大中」,是過去游牧民族的一個地名而來。

3、鑌鐵說。契丹就等同於遼,意思是鑌鐵。

(影視劇中的契丹人形象)

結論目前並沒有統一,有待新的考古證據出土,其實是地名或者酋長名字的解釋相對更靠譜些,這符合游牧民族的一貫習慣。

四 建立遼國的契丹族真的像傳說中國一樣「崇鬼拜日」嗎?有這麼變態?

所謂崇鬼,那是中原漢民族或者後世編撰《遼史》的元朝人的蔑稱,根本算不得數;拜日這事倒確實真有。

傳說,契丹人的始祖是奇首可汗,意譯過來是「東方大帝」。契丹人信奉的主神為東皇太一,典籍中就多次出現他降臨人世間的記載。直到今天,內蒙古赤峰巴林左旗還有一座聞名海內外的千古之謎「祖州石室」,這裡是契丹族的發祥地,也是他們祭祀東方神的場所,太陽就是從東方升起的,崇拜東方就是因為崇拜太陽神。

而契丹人對太陽神的崇拜到了骨子裡,連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降生也說成是太陽神的化身。

(遼史)

《遼史·太祖本紀》記載:

「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諱億.字阿保機」,「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夢日墜體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異香,體如三歲兒,既能匍匐」。

除了皇家,普通百姓信不信呢?《燕北錄》有記載:

「生產儀(生孩子的儀式) 皇后欲覺產時.於道場內,先燒香,望日番拜八拜。⋯.其餘契丹婦人產時,亦望日番八拜。」

連生孩子都要拜,可見的確是真愛

(契丹人錢幣和文字)

漢人說契丹人「崇鬼」,實際上是故意的歪曲,契丹人只是崇東,崇拜太陽神而已;而對於自然異常敬畏,所以衍生出了不少祭祀自然的禮節,這自然被儒家文化祭孔的老夫子們不容,所以視為異族野人 不足為奇。

因為崇拜太陽神 多數廟宇沖東蓋,就能說得通了,日出東方嘛;而大量類似日神的圖騰,比如十字花紋、菊花瓦當、蓮花紋飾,都是圖案化的太陽神,也是這方面的幾個表現。

五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當然NO !

為什麼遼代建築在山西特別多呢?這裡面有個地域的原因。

(絹本畫中的契丹人)

戰亂時期,遼人最喜歡做的就是劫掠財物和女人、工匠,每次南下襲擾,動輒虜獲數十萬人,典籍記載不絕如縷。當時的大同雲中,就是契丹人的勢力範圍重心,留下眾多的古建精品自然不奇怪。

唐末,明宗李嗣源病逝後,潞王李從珂起兵反叛,殺閔帝李從厚自立,史稱末帝。

(後晉皇帝 石敬瑭)

末帝十分猜忌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主要是因為人家是明宗的親女婿,而且和自己輩分、軍功基本差不多,怕他奪位篡權為老丈人報仇。他們兩個人矛盾公開化後,石敬瑭兵力不及對方,無奈之下聽取了謀士桑維翰等人的建議,邀契丹出兵援救。

游牧民族都是信奉真金白銀的,所以石敬瑭不僅上書稱臣,而且居然以父親禮儀來侍奉遼國皇帝,約定事成之後割讓雁門關以北的土地給遼國,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兒皇帝」。

遼天顯十一年(936)十一月,在擊敗唐軍解太原之圍後,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緊接著出兵直指洛陽,滅亡後唐,建立晉政權,史稱後晉。

(耶律德光)

後晉建立,石敬瑭兩次派使者出使契丹,獻上了著名的「幽雲十六州」,地方有多大我們就不說了,反正東到渤海,西到黃河附近,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地區損失殆盡。

中原門戶洞開 長江以北從此無險可守 再無寧日

其實,石敬瑭割地賠款稱臣 也沒安享幾年太平日子。會同九年(公元946年)十二月,僅僅10年之後,欒城迫降的晉將杜重威率其主力直搗汴梁。次年,耶律德光入汴,後晉就滅亡了。

(契丹人石刻 萌萌的有沒有)

歷史上的石敬瑭是韜光養晦的,但善於權謀機變的漢人 最終也沒迎來忍辱負重、重享榮光的那天;而崇鬼好日的契丹人 卻留下了本民族信仰傳承的千年圖騰,永受瞻仰(韓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8600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