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時期真實心態:整個世界都認為中國能贏

甲午中日戰爭時期真實心態:整個世界都認為中國能贏

在 甲午戰前,不管是世界輿論,還是中國輿論,普遍認為中國能夠打贏,因為旁觀者看的都是一些比較客觀的指標,比較雙方各有多少戰艦、噸位、門炮、軍隊、 GDP等,這些方面日本當然不行,所以幾個指標中國都要超過日本。外國人當時完全沒料到,各方面實力都很弱,而且很窮的日本敢在那時挑戰中國。

中 國當時普遍也洋溢著樂觀的情緒,各種輿論都超級樂觀。結果一打,一敗塗地。後來中日談判,本來中國不想派李鴻章去,但日本人要求必須李鴻章來,否則拒絕談 判,而且威脅會繼續增兵,並向北京進發。為什麼日本人指名要跟李鴻章談判呢?一方面只有李鴻章才能談明白,一方面也有羞辱他的意思。你不是洋務運動的主持 者嗎,這場仗不也是你主持的嗎,所以我們就要你來。

李 鴻章去了以後真的是沒有什麼本錢跟人談。日本人直接把草擬好的條約遞給他,讓他簽,不簽日本兵就要進北京。李鴻章只有講,中日之間還是要友好,還是要合 作,畢竟都是東方國家,同文同種,但講了半天屁用也沒有。正在僵持階段突然來了個日本浪人,朝李鴻章打了一槍。當時日本國內有一股激進勢力,認為日本應該 趁這機遇把中國滅了。當然,這只是激進派的觀點,在當時是不可能的,因為西方列強不可能容忍日本把中國滅了,後來的歷史也是如此。

你想想, 如果日本把中國滅了,那日本將會成為非常強大的國家,到時西方國家在亞洲將會面臨非常厲害的對手。西方人不會允許日本吞併中國,這是日本希望消滅中國的一 個不可逾越的障礙。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西方列強對中日關係的態度均是如此。日本一旦把中國吞併掉,那麼日本就會變成一個巨無霸,成為東方第一號強 國了。加我微信:apenman

就日本自身而言,它的確想把中國滅了,它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國家的重心移到滿洲,當時日本就是計劃整個移民過 去,然後一步步地把滿洲吞併掉,這的確是日本既有的設想,無論田中奏摺是真是假,日本的這種意圖是十分明顯的。島國居民對於自己的生存環境從來都是很不滿 的,就算到今天,日本人的危機意識也是很強的,想到大陸上去是他們持久的願望,當然,一直沒能真正實現。

前面講到,日本國內的激進分子朝李 鴻章開了一槍,這件事導致世界輿論一片譁然,西方各國都指責日本太過野蠻。當然,世界輿論也是明顯要壓制日本的,但像日本、中國這種東方國家,最害怕別人 說它野蠻。儘管日本當時的確野蠻,但特別在乎別人這麼對它進行評價,因為它還在學習西方文明呢,因此才對中國做出了一點點讓步。不過,我們從後來簽訂的中 日《馬關條約》可以看出,日本一是要中國割讓遼東,一是要割讓台灣。

你 們想想,日本吃掉中國這兩塊領土的態勢是什麼呢?就像是一條毒蛇張開了嘴,中國的這兩塊地方變成日本的上下頜,而日本本土則是蛇身。可見日本吞併中國的野 心。當然,最後日本沒有占成遼東,三國干涉還遼遏制了它的野心,但是賠款和割讓台灣畢竟實現了它最初目的的一部分。從此日本也像西方殖民國家那樣,獲得了 第一塊海外殖民地台灣,而且獲得了促進發展的大量資金。當時,2.3億兩白銀的確是個天文數字,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每年的財政收入才七八千萬兩。所以這個 數字對中國而言是個天文數字,對日本來說也是一筆巨額資金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局勢也已經很明朗了,原來一直喊「狼來了!狼來了!」,但狼 來後似乎並沒怎麼樣,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也沒有對中國造成什麼樣的變局,他們只是想通商,並不是想把中國吞掉,所以當時中國人的危機感還不是很強 烈。前面我們講過的士大夫不覺醒,跟這個很有關係。但是《馬關條約》簽訂以後,台灣被割讓,中國人開始受到強烈刺激:一方面覺得很丟人——我們改革了半天 的軍隊,幾乎是不堪一擊。我們花巨資建起的北洋水師最後被日本人集體俘虜,成日本海軍的一部分了,我們那些優秀的戰將們死的死,逃的逃,自殺的自殺,剩餘 的水師官兵被裝進一艘卸掉了艦炮的訓練艦,從劉公島運到威海,上岸後就被解散了。

淮 軍是打一仗敗一仗,有的人說他們是從鴨綠江開始敗的,也有人說他們從大同江就開始敗,一直敗過鴨綠江。我們現在去看甲午戰爭史,找不到什麼有關中國軍隊的 正經戰績,戰報可能都寫著「斃敵無數」、「殺敵無算」,都是沒有數的,到底滅敵多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沒真正的統計。從朝鮮敗退回東北,真的是沒什麼可以 稱道之處。後來有人做過統計,在整場戰爭中,中國軍隊還不及留在台灣的這幫土匪們,就是黑旗軍劉永福這批人打得好。這確實是很丟人的事兒。

另一方面,《馬關條約》簽訂後,中國人能夠感覺到的問題就是,近鄰日本學西方學得比較好,人家擺明了想吃你,蛇已經張開了大口。這個態勢大家看得都很清楚,而正是由於看到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西方列強才真正動了瓜分中國的念頭。

以 前它們可能並不敢想瓜分中國,因為這樣成本比較高。這次戰爭後它們才發現,中國人原來這麼不經打,如果還任由日本吞併中國,自己不但分不到一杯羹,而且後 果會很麻煩。所以甲午戰爭後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那是真的危機來臨,列強真的動了瓜分中國的念頭,因為瓜分以後就可以防止日本坐大——西方人的確非常害怕 東方會崛起一個大日本。

而對中國來說,不管怎樣這都是亡國,這種危機從甲午以後就非常明顯。雖然說士大夫,尤其是「公車上書」的這幫人很激 昂,都想怎麼怎麼樣,實際上,他們自己也沒什麼把握。就全國而言,也沒有人有把握說我們和外國打下去會怎麼怎麼樣,後來的人講該全民動員啊,喚起民族意識 啊,但在當時根本做不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8498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