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楚國在被秦國滅亡前夕還有多少軍隊?
應該在45-50萬之間。 依據一:秦正式大舉出兵滅楚時,楚國的國土實際上已經損失了大半。兵員數量只相當戰國鼎盛時期的1/3到1/2之間。不過為了自衛,楚國對自己國內兵員的徵集率應該有所提高。因此,滿打滿算也是50萬左右(正規軍差不多只有20萬)。兵力、士氣、裝備上都與秦軍相去甚遠。不過是面對滅國之災,楚人終於同仇敵愾了一次罷了~~ 依據二:在秦滅楚之戰中,雖然秦的兵力寫明是60萬人,而楚國的兵力沒有寫明,但卻明確寫了與秦60萬人軍隊對峙的項燕所率領的楚兵為20萬人,這應該是楚國的主力部隊了。如果以此推算,再加上其他的部隊,楚國當時的總兵力也就在45-50萬之間。
秦始皇統一天下,為他帶兵滅六國的大將分別是誰?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合縱連橫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前 秦統一形勢圖230年)滅韓、十九年(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秦朝。 總方針 秦始皇親政後,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的建議,著手規劃統一六國的大業。其總的戰略方針,是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取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 滅韓國,秦王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趙國,因為趙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強,。
秦國滅六國的戰爭都是什麼?介紹一下? 和趙國的戰爭,秦王政十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9—前222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秦軍攻滅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作戰。 【過程】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國乘趙與燕大戰,國內空虛之機,分兵兩路進攻趙國。名將王翦率一軍攻占閼與(今山西和順)、撩陽(今山西左權),將軍桓齮、楊端和率一軍攻占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安陽(今河北安陽西南)等9座城邑。十三年(前234年),桓齮又率軍進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殺死趙將扈輒,斬首10萬,大敗趙軍,占領城池。十四年(前233年),桓齮揮軍越太行山,占領赤麗、宜安兩邑(今河北石家莊東南),進攻趙國腹地板材。
楚國被秦國滅時秦國大將是誰王翦滅楚: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萬秦軍攻楚,楚將項燕率軍抵抗,秦軍攻下平興(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寢(今河南沈丘縣東南)進兵到城你(今河南寶豐縣東),項燕反擊,大敗秦軍,李信敗逃。前225年,秦王命老將王翦率60萬大軍再次伐楚,兩軍在陳相遇,王翦以逸待勞,按兵不動。前224年,楚軍多次挑戰,秦軍亦不與交戰,項燕只好帶兵東歸,秦軍趁楚國撤退之時迅速出擊,並在蘄大敗楚軍,又強渡淮水,直抵楚都壽春(今安徽 壽縣)城下。前223年,秦軍乘勝追擊,攻占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秦在楚地設九江郡。項燕敗退至長江以南,立昌平君為楚王。 滅掉楚國的王翦大軍繼續南下,造戰船渡長江。 前223年,秦將王翦傾全國之兵60萬進攻楚國,攻陷郢都,楚國大將項燕兵敗自殺,楚國滅亡,立國共519年。「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當時王翦已經60多歲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滅三晉,數破楚軍,燕王逃亡。
秦始皇秦國滅楚國為什麼需要使用60萬人 打楚國之時,楚國內部雖不是很團結,但已經沒有第三國的禍患,再有當時的楚國大將軍向燕是個連後來滅楚的秦國大將王翦都俱他三分,第一次伐楚,李信狂妄自大,只帶兵20萬,大敗而歸,後王翦帶兵60萬才征服楚國。這是人的因素。楚國早在春秋時就立國,國民個個仇恨外敵,即使在楚王昏庸之時也很少有內亂,這是民心所向。再有,楚國大多水澤,秦王的步兵和*兵不適合水戰,而楚國水戰極為厲害。最後,楚國是戰國七雄中地域最大的,腹地廣闊,有足夠大的後方給與迂迴。所以即使是王翦這樣的軍事家也要60萬才可攻下楚國。
當時,秦始皇為了平衡大將之間的功勞,免得王翦父子把滅國大戰的功勞全得完了,就任用另外一位大將——李信,李信卻因為對楚國不是很了解,輕視楚國國力,只帶兵20萬,並且拋棄秦國軍隊一向的優勢——大型攻城器具,大型弓*,選擇輕裝前進,最終中了項燕的計謀,打敗而歸,死亡8萬餘人,所有輜重全部丟失,這是自孝公起,秦國最大的一場敗仗。
秦國是怎麼滅掉楚國的?
前241年楚考烈王遷都至壽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後,太后李嫣嫣執政,國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為將,領二十萬兵馬,欲滅楚,慘敗。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前224年,大敗楚軍,亡楚國。 但楚人認為當年楚懷王死得太冤枉,國家亦無罪,所以對秦國懷有切齒之恨,所以後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項燕之孫項羽果然滅秦。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萬秦軍攻楚,楚將項燕率軍抵抗,秦軍攻下平興(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寢(今河南沈丘縣東南)進兵到城你(今河南寶豐縣東),項燕反擊,大敗秦軍,李信敗逃。 前225年,秦王命老將王翦率60萬大軍再次伐楚。
秦國滅六國的領兵大將都是誰?誰滅的哪個國家?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秦奪九鼎,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徵九州。夏、商、周是奉為國寶,擁有九鼎者就為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51年, 周赧王59年),攻伐趙國邯鄲的秦軍,繼續向韓,趙發動攻勢。值此之際,東方各國又發動聯合抗秦。在韓、趙等國的影響與脅迫下,不識時務的西周公也捲入這次活動。聯軍打著周王的旗號,合縱抗秦。昭王大怒。秦國早就想在地圖上抹去西周。 王翦(攻趙,燕,滅楚).桓齮(攻趙).王賁(滅燕,滅魏,滅齊) 基本上,王家是最主要的,6國起碼有5國都是王家滅掉的。前230年,秦王政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韓國首都鄭(今河南新鄭),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秦國遂在韓地設置潁川。 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
秦國滅六國誰最難打 秦國對六國的征伐是一個動態過程,各國實力是在不斷變化中。如果是問秦始皇執政後面對的局面的話,那我得說,是傳統強國——楚國。 為了滅楚,秦國出動了傾國之兵——60萬人。之前的韓、趙、魏幾乎都是20萬人左右解決的問題,因此秦始皇在問滅楚之計的時候,王翦要求60萬人,而李信之要求20萬。於是有了第一次伐楚,李信狂妄自大,只帶兵20萬,大敗而歸。秦始皇沒有辦法給了王翦60萬人,這幾乎是秦國全部的軍事力量。以至於王翦為了讓秦始皇對自己放心,在發兵的路上不斷上書要求賞賜財寶、土地,以證明自己沒有謀反的野心。 後來的結果是,及時秦國出動了傾國之兵,依然與楚國在邊境上對峙了兩年之多,最終才完。
為什麼最恨秦國的是楚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國是周國里地位比較特殊的諸侯之一。我們可以看,五霸里,都是公,只有楚是楚莊王。楚國開始是一個獨力的國家,後來臣服於周國,但是享有較高的自主權。春秋時期,楚國是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長期和中原的霸主對峙。開始是齊桓公,後來是晉楚爭霸。爭霸的結果是雙方都被消耗的疲憊不堪,晉另闢蹊徑,聯合新興國家吳國。結果就是大家熟知的伍員奔吳,再來報仇,差點滅了楚國。楚國向秦國借兵,擋住了吳國。再後來,越國興起,吳越爭霸,吳國就沒空理楚國了。越國滅了吳國以後,實力並不是很強,楚國後來滅掉了越國。但是由於和吳越的戰爭,楚國實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戰國初期,楚國的地盤很大,但實力很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